邓中夏(1894年10月5日—1933年9月21日),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湖南宜章县邓家湾人。他少年聪颖,勤读笃学,有大志。其座右铭为“清操厉冰雪,赤手缚龙蛇。”1917年,在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接触阅读进步书籍,思想进步,进入新的天地。他投身学生运动,组织学生救国会,编辑《国民》杂志,发起创办“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积极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活动,任该会社会主义研究会书记。在李大钊的影响指导下,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他参与中共的创建活动,1920年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部代部长、广东省委代书记。1928年赴莫斯科工作。1930年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1933年5月被捕,同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9岁。
邓中夏对于中国工人运动,做出了垂于千古的贡献。在推动组织煤矿工人运动过程中,奋力推进,功昭日月。
一、为开滦煤矿罢工倾注心血
正如邓中夏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有了他们自己的政治领袖,开始引导他们走向革命斗争的大道。”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作为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者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是紧张的。而做为总主任的邓中夏,昼夜兼劳,非常辛苦,也显示出他的组织领导才能。他说:“书记部当时确成了罢工的唯一领导者。在那样紧张罢工潮中,书记部的工作不用说是万分忙碌,也差不多天天有特派员派出,遑遑于火车轮船道中。”“同时全国的罢工,差不多都得了书记部(总部或分部)的指导。因此书记部的信仰越发增高起来”。
邓中夏不仅关注各地的罢工活动,对于开滦煤矿的罢工,也倾注了心血,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2年8月,邓中夏应邓培等人的邀请在唐山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听取了唐山和开滦同志关于工人运动方面的介绍,到煤矿工人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在欧阳胡同的小楼上接见开滦有关矿厂的代表,同他们进行座谈,向他们介绍全国工人运动的形势与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对于开展罢工活动提出了意见。他说:“工人阶级唯一的武器就是团结,工人团结好了,有了自己的组织,就可以向资方提出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了。”此外,他在唐山还参加了有关会议和活动。
邓中夏此次唐山之行,对于开滦煤矿罢工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当然,他本人也在开滦煤矿受到了启发,了解到许多实际情况。
回京后,他不仅向有关方面介绍开滦方面的情况,还专门以雪梨会的形式,特意在自已的住处,组织了一次以开滦煤矿工人斗争为主题的时事座谈会。一开始,邓中夏说:“这次我去唐山,那里的朋友送了些雪梨”,“大家都尝了梨了,送梨的是些什么人呢?就是唐山的工人。”“我在唐山住了一个星期。听到看到不少有意义的事,很想借此机会和热心工运的朋友们谈谈!”
邓中夏向大家声情并茂地介绍开滦煤矿工人的悲惨境遇:“唐山开滦煤矿有五万多工人,……他们的生活真是太悲惨了,……和地狱里一样,……炭坑里经常发生塌顶、起火,工人一死就是几十,几百,抬出来,连尸体都认不得”“矿上死一匹骡马,是六十元,可死一个工人才给二十元抚恤费。一条人命连一匹骡马都不如……”。
邓中夏还介绍:“那里的工人已经觉醒了,……也准备组织起来了”。他还说:“最近,我们劳动组合书记部就准备从长辛店派两个工人去。”他还征求在场的何为群是否愿意去开滦。
此外,邓中夏还于10月13日,出席了中共北方区委、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唐山地委联席会议,研究了在唐山发动总同盟罢工的有关事宜。10月14日,会见了从唐山赴京的开滦煤矿罢工委员会代表罗占先,对开滦煤矿罢工作出指示。
10月23日,震惊中外的开滦煤矿五矿总同盟大罢工爆发了。历时25天,虽达到一定目的,但一定程度上失利了。
10月下旬,邓中夏接到书记部派到唐山的特派员彭礼和的报告。得知罢工形势严峻,十分危急。他心情沉重,即找到一块白布,咬破手指,以血写道——“亲爱的同志们:你们一定要坚决同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到底,争取罢工的胜利。中夏”。
此时的邓中夏,他的心在为开滦矿工的挫折而颤抖,他的血在为开滦矿工的苦难而滴沥……
二、开滦煤矿大罢工“光芒万丈!”
在开滦煤矿五矿大罢工之后,邓中夏不仅做了大量的宣传介绍工作,组织书记部同志和全国各界支持声援开滦煤矿工人的罢工斗争。而且着重总结经验教训,对罢工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开滦煤矿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中共党组织特别重视的事情。
为此,邓中夏做了认真研究与总结回顾。这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这部有名著作中。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是世界上第一部中国工人运动的历史专著,不仅在当时传播广泛,而且影响深远,在今天仍不失巨大价值。该书共13章,其中就单设一章,专门谈“开滦五矿大罢工”。
一是,高度肯定大罢工意义。他说:“开滦五大煤矿罢工,更是光芒万丈”“是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中最主要的罢工”“开前所未有的创举”“必然激荡了开滦矿工!”这一评价是十分正确的。
二是,分析了罢工的原因与背景。从阶级压迫的角度,介绍了开滦矿工悲惨的生活状况,因此,在党的教育引导下,必然“引起他们迫不及待的要求罢工”。
三是,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罢工的过程。从罢工的爆发、工人所提出的条件,反动当局与军阀、英国方面的疯狂镇压、矿局门口的喋血、工人的坚持,以及最后的失败,都有详尽的介绍。其中一些细节很值得注意,应予重视。
四是,最后深刻分析了失利的原因。既有组织不够严密、准备不充分、经费不足等原因,也有个别罢工领导人的原因。特别是他还从书记部自身剖析原因。他指出:“书记部当时有一错误,即未多派得力同志前往。固然当时因各地罢工纷起,到处需人,应付实感困难,但无论如何开滦罢工关系至巨,就有如何困难,亦应多派得力人手才对。”这种反躬自省的精神与态度实在令人敬佩!
三、对其他煤矿工人运动予以关注与记述
在邓中夏的年谱、文集和各种资料中,有不少其他煤矿工运的情况,亦有较大价值。现摭拾几例:
——安源煤矿罢工。他指出,最早的罢工“是一九一五年安源煤矿的罢工。这次罢工的原因是工人反对一个德国工程师,……主持罢工的也是秘密结社的洪帮。”
1922年安源煤矿罢工。“主持者为李能至(李立三)同志”“在罢工中表示群众高度的热情与勇气,经过五日,终使路局屈服,承认工人十三条件,……完全胜利!”邓中夏还充分肯定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真正打破包工制”“建立自下而上的代表会议制度”。
——焦作、淄博、大冶煤矿工人组织。邓中夏1923年在《中国工人状况及我们运动之方针》中,谈到焦作煤矿组织工会。1924年在《我们的力量》一文中指出“山东之淄博,直隶之开滦,湖北之大冶颇有一部分之组织。淄博约为六千人,开滦约为四千人,大冶约为一千人,焦作约为二百人”。
此外,邓中夏与邓恩铭的来往信件中,几次提到山东,特别是淄博煤矿工人运动情况。
四、喋血雨花台,英名永存
邓中夏同志从莫斯科回国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军队工作,任红2军团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领兵打仗,挥戈奋战,立下战功。他也曾受到过不公正对待,但共产主义理念不动摇,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初心不改。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在上海法租界被捕。由于叛徒供认了他的身份,使国民党大喜,将其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当年9月21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邓中夏的生命虽逝,但其精神不死,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人们将永远铭记他在狱中的遗言:
“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那么苟且偷生的活,也可以叫做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为了最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
“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写于2022年7月8日)
参考文献:《邓中夏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 《邓中夏年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11月)、《邓中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邓中夏》(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年1月)、《邓中夏》(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4月)、《开滦工人运动史》(新华出版社,1992年10月)。
(吴晓煜先生系中国煤炭史志专家,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