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中情局长:让中国人相信他们的英雄是社会渣滓,我们就赢了

作者:新的青年 来源:新的青年

民族的精神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民族英雄的身上。所以,民族英雄四个字,虽然表面是个人的英雄主义和精神,但民族的英雄们支撑起的却是这个民族的脊梁骨。民族英雄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已被揭秘的美帝中情局的10条约定中,有1条最让人不寒而栗,那就是:用一切物质上的享受来引诱、败坏他的青年。美国要的就是通过这种腐化和改变1个国家青年思想的方式,来腐化1个国家。中情局的任务,就是把美国塑造成世界灯塔,顺便在用已有的渠道,为青年们传播纵情声色的思想提供方便。以丑化民族英雄的方式,丧失掉民族的精神。

1.是非

二战后,世界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特殊的国际局势也让各国不敢轻启战端。但没有明面的战争,不意味着就没有战争。没有硝烟的战争更加凶险可怕,苏联就是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倒下的。这种战争就是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战争。

尤其是互联网在国内普及后,信息在国内传播的速度更快了,人们在天涯海角都能接收到各种观点的信息。手机前的你每滑动一次屏幕,就能刷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信息量如此之大,信息种类如此之多,如何处理这些信息,辨别这些信息的好坏、是非就很重要了。

在冷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美国前中情局长杜勒斯就曾经表示过:弄乱人们的脑子,混淆他们的视线,在他们还反应过来之前,通过混淆视听的方法,我们就能把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植入他们的年轻人头脑中。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丑化民族的英雄。

我国的民族英雄在战争时期,曾为了信仰而倒下,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甚至献出生命。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在血与火中磨练出来的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崛起、复兴的精神动力。

而中情局害怕的也正是这种精神,他们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通过思想渗透的方式,来切断这种精神的传承。丑化我们民族英雄的形象,让那些在烈火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精神,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使出各种手段,打出各种烟雾弹,在烟雾弹的掩护下,颠倒黑白污蔑民族英雄。刘胡兰的形象也遭到了这些人的污蔑。

2.英雄

我们民族的英雄不是美国那样的个人主义的英雄,而是凝聚了民族精神,甘愿为民族大义而牺牲自我,成全大我的民族英雄,这些英雄这所以被人们称赞和铭记,是因为他们的身上凝聚着民族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国家在危机存亡的关头,亿万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反抗和斗争,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人的精神和事迹,不是没有被人们铭记,也不是没有被流传下来,而是集中体现在了民族的英雄身上。这些英雄也成了人们铭记和学习的榜样。

但美国的中情局显然不愿意这样想,他们要做的是抹黑我们民族英雄的形象。比如: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机枪口的黄继光,被他们说成故事不存在;在大雪中被冻逝的冰雕连战士,也被他们称为捏造事实。

这些滑稽的言论虽然可笑,但对一些信念不坚定的人来说,却十分管用。这让他们开始怀疑英雄是否存在,历史是否真实等等。最后,这些滑稽的言论,在心怀鬼胎人的手中成了一把利刃,开始在网络上四处发布污蔑英雄的谣言。给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为此,国家以侮辱英烈的罪名,将这些人绳之以法,让他们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言论,付出了代价。

有人说我胡说,或者夸大事实,但现实就是如此,现在中文互联网上最活跃的,就是那群精日分子。他们用从日本搬运来的日本文学作品、日本漫画等,散布在网络上,不停为日本曾经的战争罪行洗白,甚至想把日本发动战争,美化成日本的美好愿景,日本才是伟光正的一方。

这些人,就是现在网络上屡见不鲜的精日分子。

3.坚定信念

精日分子无孔不入,发布的言论偏偏还十分极端,这是最可恨的。对此,我国也在相继出台法律,来完善对网络言论的管理,随着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这些精日分子能钻的空子会越来越少,直到没有。前一阵子,某大V罗某被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站在现在回首过去1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最开始被大炮打开国门,到现在一步步崛起,靠的正是以民族英雄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支撑,这种艰苦卓绝、不断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有了这些精神,中国人才得以站起来了。

当然,现在的网络舆论环境依然复杂,外国的各种虚假信息依然无孔不入,时刻在冲击着民众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很多敌人可能就潜伏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对此,我们需要更加提高我们的辨别、防范能力,揪出那些藏在网络舆论里的坏人。

结语:

虽然那段艰辛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想要回到那个年代也回不去了,但我们现在还能够铭记和学习那些民族英雄的事迹和精神,用这个坚定斗争的精神来坚定自己的精神信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有维护民族英雄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坚定地传承践行这种精神,才能建设更加富强美好的国家。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22-07-04/7626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