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长津湖战役史实就没有。
那些拿审核说事的,去你*的吧,《三八线》不仅有朝鲜地方同志,还有南朝鲜特务,咋过的审核?
史实上,长津水库附近地区是朝鲜半岛最为苦寒之处,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1950年这里冬季白天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0度,晚上能掉到零下50度,日均气温大约零下30度,比西伯利亚还极端。
这种鬼地方地方能住几个人脚后跟都想象得到。
美军航拍的长津湖地区,基本见不到村落和定居点
志愿军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作战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这地方人口稀少,几乎是无人区,严重缺乏群众支援。
第一、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在西线清川江地区,以及东线黄草岭地区作战时,战区人口较为稠密,朝鲜劳动党基层组织较为完备,当地群众给予部队作战很大支持。
比如第一次战役中的飞虎山之战,335团(后来的松骨峰英雄团)穿插到飞虎山,威胁美8军补给中心。美军发毛了,集中全部陆空火力封锁了335团的补给线,335团弹药粮食全部断绝。
而当地朝鲜群众在劳动党地方党委组织下扛着粮食,冒着美军炮火冲上志愿军阵地,甚至还有人拿起武器与志愿军一起战斗。在朝鲜群众的帮助下,335团在飞虎山上坚守五昼夜,335团5连获得“飞虎山特功连”光荣称号。
战斗结束后,当地汉学深厚的老乡向335团赠诗一首,镌刻在飞虎山上:
飞虎山上万虎飞,成仁取义英名垂。
血洒朝鲜金碧土,中朝友谊共日辉!
但是在长津湖战场,由于当地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地方政权又遭到敌人破坏,9兵团很难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这大大加剧了9兵团的后勤困难。
各部队普遍遭遇严重的饿饭问题:
在严重的饥饿威胁下,群众纪律也很难保证:
越过黄草岭,进入人烟较为稠密的地区后,情况明显缓解: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9兵团缺乏群众支持的情况,美军也有观察到一些现象,但是并不能理解个中缘由。
整体来说,跟陆战第一师交战的中共师团的装备并未比在同时期与第二步兵师交战的中共部队好多少。主要的差别在于跟陆战第一师交战的中共诸师团似乎在粮食和弹药补给上极度短缺。
在中共部队与第二步兵师的战斗行动中,当共军自固定位置开火时,机枪手和手榴弹兵似乎从来就没有缺过弹药,而且可以看到在火线上的部队后面有长串的士兵搬运弹药。
在长津湖区作战的中共部队则正好相反,参与战斗的中共师团似乎很快就耗尽所携带的弹药,由于没有再补给,他们的作战效率就此消失。当他们耗尽弹药撤退时,其他新的师团会移上前来递补阵线,而这些补给耗尽的师团则从前线消失。
——S·L·A·Marshall《中共部队的攻击战斗》
美军并不知道,清川江地区那些在火线之后为部队搬运弹药的人员中,有很多都是当地的朝鲜群众。
顶着美军炮火为志愿军输送弹药的朝鲜妇女
但在长津湖地区,志愿军则没有这样有利的“人和”条件。
9兵团出国时带了一个军工团进行遂行人力运输任务,但在朝鲜的艰苦环境下这批军工不仅杯水车薪,而且很快就跑没影了。战后总结中严厉批评后勤部门“大城市作风”“汽车依赖症”,结果一旦汽车受到空袭压制,就乱作一团。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清川江地区也存在。比如38军入朝不到一个星期全军汽车就被炸得一辆不剩了。
这种情况下,朝鲜当地群众的支援显得尤为可贵。但在长津湖,我们由于客观原因,恰恰非常缺乏群众支援。
所以作为电影的《长津湖》,不触这个霉头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