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毛泽东三次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

作者:余启新 付志琼 来源:中国档案报

毛泽东三次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

余启新 付志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面对满目疮痍的山河、百废待兴的国家,勉励国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当时,我国一大批重要的基本建设项目正在筹备之中,其中就包括武汉长江大桥。从1952年筹备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到1957年10月15日正式建成通车,毛泽东曾三次前往视察。

汉1.jpg

毛泽东1956年5月31日到武汉和有关专家商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相关事宜

1953年2月16日晚上,毛泽东乘专列南下到达湖北汉口火车站。17日上午,毛泽东在听取了孝感地委书记王良等关于土改后农村状况的汇报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到过武昌、汉口,就是没有到过汉阳,我想去看一下。”随后,中南局交通部部长刘惠农陪同毛泽东坐船经过龙王庙,由汉阳高公街上岸。那时的汉阳街道狭窄,街面脏乱。当毛泽东看到江上有划子(用桨拨水行驶的小船)划过时,便问刘惠农:“老百姓都是坐划子吗?”刘惠农回答:“是的,但这里是长江、汉水汇合口,风大浪急,坐划子很不安全。现在中央已决定在汉水上架设铁路桥和公路桥,与武汉长江大桥一起,把武汉三镇连成一片。”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连连点头。当晚,毛泽东听取中南局副书记李雪峰、湖北省委第二书记刘子厚、武汉市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的工作汇报,其中涉及关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及桥址线方案的内容。

汉2.jpg

20世纪50年代,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右二)与铁路桥梁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菊潜(右一)。

当时,负责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1954年改名为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在初创阶段。武汉长江大桥正在筹建中,有关单位初步拟订了几个建设方案,在龟山与蛇山之间修建的方案得到多数专家的赞同。2月18日,负责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组建工作的彭敏接到武汉市委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已经到了蛇山,可能要询问一些关于武汉长江大桥选址的情况。此时,正在进行钻探的勘测队也向彭敏报告说,蛇山上聚集了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上午毛泽东去东湖视察,回来时在湖北省委办公的地方(现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休息了一会儿,提出要上蛇山,察看即将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桥址线。

1955年12月31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设计施工的汉水公路桥——江汉桥试通车。它北连汉口汉正街,南接汉阳古琴台,全长约322米,是武汉长江大桥的配套工程。江汉桥对武汉城市的交通及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该桥梁质量优良,造型美观、雄伟。更重要的是,经过建设江汉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都得到了锻炼,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如:怎样组织大规模的桥梁建设、如何配备足够齐全的施工设备、如何进行水下基础施工等。江汉桥建成后,湖北省、武汉市和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领导都非常高兴,希望毛泽东能为该桥题字。毛泽东知道后愉快地答应了。当年,毛泽东在写完“江汉桥”三字后,似乎对“江”字不太满意,又重写了一个,然后在认为满意的字旁画圈注明。

1956年5月,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已经进入高潮,江心的桥墩已经露出水面,江上作业一片繁忙。29日,彭敏接到王任重的电话通知:“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要到武昌,要看大桥工程,听汇报。”彭敏连夜准备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汇报提纲。31日7点20分,毛泽东由湖南长沙乘专机到达武汉。下飞机后,王任重向毛泽东请示当天的活动安排,毛泽东说,看看大桥工程,到江里游游泳。上午8点40分,王任重、彭敏随同毛泽东乘船至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王任重请示,是否先看工程后听汇报?毛泽东说:“好,怎么看?”彭敏说:“先从南岸看起”。随后,王任重、彭敏便陪同毛泽东来到船舵楼内。彭敏告诉船长航行路线:先从2号、3号墩之间驶向上游,再从3号、4号墩之间驶回,最后向北岸行驶一段转回南岸。当船经过2号、3号墩时,毛泽东看得很仔细,并逐一询问了施工所用机械的名称、施工的顺序、混凝土凝固要多长时间等问题。彭敏进行了详细的回答。视察大桥工程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从船舵楼内出来后,彭敏正式开始向毛泽东汇报。由于甲板上环境过于嘈杂,毛泽东提议到船舱内汇报,他一边翻阅汇报材料,一边仔细聆听,并且不时向彭敏提出一些问题,除了问工程进展、遇到什么困难、施工的管理等一般内容外,还询问了一些关于桥梁建造的专业问题,如:什么是拆装式结构、怎样进行流水作业、工人患的沉箱病是什么病等。毛泽东对汇报材料看得非常仔细,就连材料上多印了一个“4”字也指了出来。毛泽东对彭敏的汇报表示满意,说:“这个报告说得很清楚,也提出了问题。”

汇报结束后,毛泽东便与彭敏聊起家常,问:“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彭敏说:“抗战时,我在山西新军当过团长,然后调到铁道兵团,抗美援朝时负伤转业到铁道部门工作。”毛泽东听后说:“看不出你还是个武人,我以为你是个文人呢!”他继续问道:“你学过修桥吗?”彭敏答:“上学时学过一点,解放战争时期抢修过几座桥,现在许多桥梁知识都是从头学起。”毛泽东点了点头,说:“是的,建设和打仗不一样,要从头学起,也和打仗一样,在战争中才能学会打仗。好好学!”

午饭后,毛泽东休息了一会儿便下水游泳,从蛇山北边游到汉口的淡水池附近,约15公里,历时两小时。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横渡长江。游泳过后,他兴致不减,并于6月2日在所居住的东湖宾馆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反映出他当时看到大桥建设和自然风光时舒畅乐观的心情。从1956年到1966年,毛泽东每次到武汉,都要到长江游泳。雄伟的大桥,成为他“万里长江横渡”的壮阔背景。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已基本完工,上层的公路桥面混凝土已经铺通,正在做柏油路面。6日傍晚,只见从北岸汉口方向驶来了车队,沿着汉阳岸的引桥一直驶到汉阳桥头堡前。毛泽东在王任重等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的陪同下前来参观大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副局长杨在田、政治部主任杜景云等前往接待。毛泽东下车后一边鸟瞰武汉三镇的风景一边询问着有关大桥建设的情况。当杨在田简要汇报了大桥的规模后,毛泽东问:“有苏联专家在这里可以修这样的桥,如果没有他们,可以修吗?”“可以。”杨在田回答。“可以修了吗?”毛泽东又问了一次。杨在田自信地答道:“能修!我们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笑了。这时,杨在田拿出一本《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画册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接过翻看,说:“这是给我的呀?你们还有吗?不多就留着自己用。”杨在田说:“这本画册里有一封信,是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全体职工写给您的。”毛泽东点了点头。接着,杨在田又拿出纸笔请毛泽东题词。毛泽东认真地说:“这可要好好想一想。”

夜幕悄悄降临,三镇灯火初上,毛泽东凭栏远眺,连声感叹道:“万家灯火,万家灯火啊!”随后,毛泽东与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几天后,他派人给杨在田送了去题词,内容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8年9月上旬,毛泽东又来到了武汉,视察了一些企业、学校,畅游了长江,又一次来到武汉长江大桥,观赏了这座雄伟的桥梁。

汉3.jpg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9-09-26/5889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