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井冈山时期的油灯

作者:杨海峰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井冈山时期的油灯

杨海峰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中心——茨坪,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井冈山革命力量的壮大,对敌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国民党开始对井冈山进行多次“进剿”和“会剿”,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当时,在井冈山上,由于敌人的封锁,生活越来越难,部队所用的粮米油盐、服装弹药日见短缺。部队用油非常少,煮菜、点灯都少不了油,而油又在敌人手里控制着,在最困难的时候则几乎见不到油了,油和其他物品一样成了宝贝。为此,毛泽东关于用油的问题专门向全军宣布了一个规定,规定各连(直至营团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在不办公时,即应熄灭。连部要留一盏一根灯芯的灯,以作带班、查哨用。从此,在井冈山上,全军都严格地执行了这个规定:每到夜晚,随着熄灯号的响起,战士们就吹灭灯,只有连部的一盏灯,点燃着一根灯芯。

毛泽东抓了这件看似小事的大事,使部队懂得了怎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使有限的物资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以渡过困难,迎来胜利。井冈山的油灯一直在亮着,毛泽东在灯下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夺取革命胜利的计划。在灯下,毛泽东先后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文章,从理论上回答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理。井冈山的油灯成了革命胜利的象征,它像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推翻腐朽的旧制度,建立新中国。井冈山的油灯照亮了全中国。

军事博物馆收藏的一盏油灯制作非常简单,它由南方常见的竹筒制成,有提梁,筒内放油后再放入灯芯即可使用。如今,这只被油烟熏黑的油灯虽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对革命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摘编自《党史文汇》2018年第1期 杨海峰/文)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9-03-11/5547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