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知青文化研究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作者:葛元仁   来源:昆仑策网  

知青文化研究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葛元仁

在知青问题研究上,一直存在采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研究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宪法》《党章》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列为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贯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整个历史阶段,所以应该将其作为知青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也应该纳入知青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

首先,“历史的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来进行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从“大革命”时期开始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知识青年就脱下学生装,穿上工农衣,深入工农群众之中,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民族的解放,中国的独立、富强,作为“先锋队”和“方面军”前仆后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代一代的革命领袖和骨干力量,使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够不断延续,取得最终的胜利,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成就。

因此,我们党始终把知识青年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作为“青年运动方向”。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中的指导思想,是被《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的。

再者,新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并且从中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一种形式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我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情况制定的战略措施,也是我们党至今依然强调的“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的艰苦创业精神。”(《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实践。

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文件,是集体意志的统一的表述,研究中应该以文件为准。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6页)。

尽管很多社会现象是以政治形态出现的,但都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并且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经历的开始、发展、结束的过程也是如此。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离开具体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因此在研究知青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每个阶段我国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

尽管每个阶段我国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在具体研究中应该尊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 中“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所列举的数据和事实。

第四,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

在知青问题的研究中应该贯彻邓小平同志强调的:“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按照习近平同志讲的:“坚持团结稳定鼓干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4014年版第155页)。

对于上山下乡中出现的问题同样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但其目的是吸取教训,完善工作,以免以后再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应用个别代表一般,用局部代替整体。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考察它的社会历史根源。不应该把古今中外都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上山下乡的“专利”。

总之,还是应该按照被《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的,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定的标准:

(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

第五,知青问题研究中必须面对以下事实:知青是在我们党“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培养下,被寄予厚望的“八、九点钟的太阳”

知青只是我国同龄青年中的一小部分,和农村青年一样,是普通的劳动者。对知青问题的研究,应该放在对全体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研究之中。

知青上山下乡,架起了城乡之间交流的桥梁,把科学和文化、城市文明带到广大农村和边疆去。大批知青担任了农业技术员、教师和赤脚医生,不少知青还担任了大、小队干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普及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提高了农村的卫生健康水平,缩小了“三大差别”,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

正如中共中央(1978)74号文件指出,全国1700多万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觉悟,做出了贡献。他们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成为农业战线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农村锻炼,走上其他战线的下乡知识青年,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

第六,知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承前启后的一代

当年,知青们面对的是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农村;但长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勇于担当,敢于奉献,把自己融入了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之中,走上了一条为祖国的发展、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道。

知青们在艰苦奋斗中净化了灵魂、磨砺了意志、了解了国情民情,坚定了信念。知道了劳动人民的利益述求,从农民的行动中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再教育”,在后来的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这个事业的本质,就是共产党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被艰苦生活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民做出的牺牲。他们没有用青春时光来刻意谋取个人的名利和安逸的生活,他们为社会所做的事情虽然平凡而且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知青群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应该留给后代,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一代一代前人不断艰辛奋斗得来的。今后也只有奋斗才能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七,尊重当地老乡和政府的评价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当年知青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艰苦奋斗“改天换地”。通过农民的行动,接受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再教育”,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广大农村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当地的农民和基层政府最有发言权。

第八,加强学习

习近平同志要求“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习近平同志要求“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就要求从事知青研究的每个人都要加强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我们的研究工作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十九大报告)的历史责任。

只有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我们才能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人性论”和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研究的干扰。

在整个研究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人民日报 》2013年07月22日 08 版)

因此,现在是回归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十九大报告)的立场上,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十九大报告)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时候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8-07-06/5128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