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作家薛冰的黑吃和邓稼先钱学森的辞让

作者:吴 铭 来源:红歌会网

作家薛冰的黑吃和邓稼先钱学森的辞让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里面这样一段故事:三年困难时期,某原子弹研究基地严重缺粮,一位科学家兼负责人把自己的窝头省下来,留给加班加点的科研人员吃,结果自己饿得浮肿。这个科学家就是邓稼先。还有一位领导人兼科学家,本来中央专门特供了一批肉、蛋、黄豆,补贴这些夜以继日的科研人员,但是,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按说,这位领导人,也直接参加科研又是著名科学家,按政策是应该得到一份的。但是,这位科学家以自己是领导为由,推辞掉了这份特供。这位科学家叫钱学森。

  近期,又看到了作家薛冰发表在著名刊物《读者》2015年某期的文章,叫作《黑吃“四寸膘”》,里面讲了个“不是黑道故事,是我在苏北农村插队时吃肥肉的故事”。

  文中说到,“那年头中国的最大特色,就是折腾”,其中一项是“扒河”,“前任书记开沟,后任书记便筑堤,所以年年不得闲”。作家薛冰也和大伙一样,争着参加扒河,但“并非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好了世界观,而是扒大河不用自带口粮,一天三顿全吃公家的,节省下一冬的吃食,可以留着开春后填肚子。”

  薛作家说的这个“扒河”的事,我也知道一些。我70年代初生人,家在皖北。每年秋冬季节,农忙一过,上级就组织农村壮劳力去“上河工”,我爸爸和我舅舅都要去,妇女和老人孩子在家。记忆中,当时的“河工”有挖淮河、包河、茨河、茨淮新河等,我家东面的东沟、西面的西沟、南面的疾三道河,都挖过。原来,疾三道河我妈妈背着我赤着脚就趟过去了,后来,我要游泳才能过去。

  这叫兴修水利,可以使农村旱可浇,涝可排,不必看天吃饭,是亘古未有、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叫“折腾”。今天中国人能吃饱饭,还得感谢那些手推肩挑的前辈农民,应尊重他们的劳动。注意,是农民,不是劳工,也不是农民工。

  作家薛冰说,每到“扒大河”工程结束时,大家要吃一顿肉。通常是夜晚、没有灯的情况下吃,所以叫“黑吃”。薛作家参加这种“黑吃”的技巧,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能充分地保证他只占便宜不吃亏。这个技巧就是“下手的时候,筷子一定要平着伸进汤盆,因为肥肉都浮在汤面上,一挑就是几块;如果直着筷子下去,就很难夹住油滑的肥肉。”瞧瞧,毕竟是作家的天分,物理学学得非常好、用得更精巧,这物理学本事只用在“黑吃”上,没用在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上,真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埋没人才。

  老实说,作家薛冰讲的是苏北哪个县、哪个镇、哪个村的事,是否真存在这种“黑吃”,恐怕他不说,别人也不太好考证。希望这个地方的人出来证明一下。相信,谁要是和作家薛冰先生一桌吃饭,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所以,应该有很多人认识这位作家。

  薛作家那么小小年纪就能发明这种“黑吃”的好办法,足以说明此人聪明、精明、机灵、智商高、能力强、拎得清、有眼力见……,后生可畏,前途无量、堪当大任,可以与作家方方、莫言媲美,将来获得个诺贝尔奖也大大有希望。

  不知道贵作家现在在哪个省的作协供职?如此默默无闻,真是埋没了你的才情。

  我不明白的是,同为知识分子,邓稼先、钱学森在饥饿的情况下,能把自己的窝头、特供省下来,让给别人,以便大家继续坚持科研。而作家薛冰却发明了“黑吃”的技巧,管保自己占尽便宜不吃亏。邓稼先也好,钱学森也好,从不把自己省窝头、辞特供的事向外宣扬,可能他们觉得这没有什么。而作家薛冰却将他的这个“屠龙之技”慷慨地向世人传播,可能作家薛冰也同样觉得这没有什么。

  作家薛冰说,“我肯把这个技巧透露给大家,是相信那个黑暗的时代决不会再回来,保藏着这屠龙之技,也无用武之地的了。”就是说,如果“那个黑暗”的时代再次到来,薛冰就会后悔,把这种“屠龙之技”传播给太多的人。但是,也难保,一旦那种“黑暗的时代”再次来临,那些与薛冰相处的人可要听好了,说不定薛作家能发明出别的类似“筷子一定要平着伸进汤盆”之类的“屠龙之技”,占你们的便宜;同时,恐怕也难保,即使是并不“黑暗”的今天,薛作家就不占别人的便宜。

  我还在想,把那个时代弄如此“黑暗”的凶手究竟是谁?现在明白了,这个凶手原来就是作家薛冰。他写这篇文章,应该算是不打自招、投案自首的行为,应该鼓励,希望再接再厉。

  网上一搜,作家薛冰的这篇大作居然不但被《读者》这样的著名刊物转发,而且被好多个网站转载。看来,推崇作家薛冰发明的这种“屠龙之技”的人,还真不少。

  如果让你们这些人在薛冰的带领下去搞原子弹、火箭,会得出什么结果?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7-11-29/4747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