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黄尔文:关于《甘南风波新析》的一点瑕疵

作者:黄尔文 来源:江南app网址

  黄尔文:关于《甘南风波新析》的一点瑕疵

  双石的长文《甘南风波新析》(下称《新析》),是双石继《西渡黄河·西路军问题再考辩》之后又一篇力作。对西路军组成之前的一段历史及背景情况做了充分考证,这对于深刻揭露张国焘及其追随者坚持张国焘的逃跑主义退却路线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的历史真相,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对于反击那些阴谋史学家回避史实、割断联系、用几封孤立的电报便将西路军最终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中央并捏造事实说毛泽东主席企图“借马家军之手消灭红四方面军”的恶毒攻击是有力的抗击,也起到极好的澄清作用,并将那些人的丑恶嘴脸完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本人不久前也对西路军这段历史进行了研究与考证,研究的起因与基本线索,多半与双石的文章有关,且多受启发;所得结论与双石也大体一致,只是在对《新析》引用的一封电报的理解上存在微小差异——这就是本文所指《新析》一文中的一点瑕疵,因为这一点瑕疵又稍微地影响了双石的一个论点。而同样的瑕疵也出现在郭建波的《碧血黄沙白骨青山——关于红西路军问题的历史考察暨红西路军失败七十五周年祭》一文(但不影响郭文的基本论点),因此特作此文以求探讨。

  那么,本文所说的“瑕疵”——对《新析》引用的一封电报在理解上存在微小差异指的是哪封电报呢?就是双石在说明“接通苏联”的路线上,引用一九三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毛泽东主席给彭德怀的电报。现将这封电报全文(包括注释)引用如下:

  “德怀〔1〕同志:

  甲、从总的战略上看,无论站在红军的观点上,站在红军与其他友军联合成立国防政府的观点上,打通苏联解决技术条件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是必须一及十五军团担负。

  乙、红军接近苏联的道路有二:一是宁夏及绥远西这一条路,距离较近,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缺点是恐怕不易造成根据地。但如能给马鸿逵〔2〕主力以打击,一个时期的立足是可能的。二是甘凉肃三州〔3〕这一条路,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缺点是距离较远,某些区域人口稀少,行军宿营恐怕有些妨碍。

  丙、红军出动的时机亦有二:一是夏天或秋天,如能解决渡河船只,这是最好时机。一是冬天,夏秋不成功则只好等候结冰。

  丁、不论采取哪一条路与哪一个时机,给马鸿逵以坚决的打击都是决定的条件。因此,请你考虑在七月下半月一及十五军团向金积宁安〔4〕之间或宁安中卫之间行动的问题,及在黄河抢夺船只的问题。

  戊、如能在东岸解决马鸿逵一部又能抢到船只时,或东岸虽不能而依据已得材料我军有在西岸战胜马部之把握时,则均应准备西渡。

  己、远方〔5〕电台已通,中央的报告已发出,不久当有回电。关于西渡问题,当日内征求远方意见。兹先征求你的意见,同时告诉左聂徐程〔6〕四同志,亦望对此问题提出意见。

  毛泽东

  二十九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 德怀,即彭德怀,当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2〕 马鸿逵,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新编第七师师长。

  〔3〕 甘凉肃,指甘州、凉州、肃州,均为旧府名,即今甘肃张掖、武威和酒泉。

  〔4〕 金积,旧县名,一九六○年撤销,辖区裁入宁夏吴忠、青铜峡二市。宁安,指宁安堡,为宁夏中卫县县治。

  〔5〕 远方,指苏联和共产国际。

  〔6〕 左聂,指左权、聂荣臻,当时分别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代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徐程,指徐海东、程子华,当时分别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和政治委员。”

  以上引文见《毛泽东军事文集(一)》,第551-552 页。

  对于这封电报所提出“接通苏联”的两条路线,双石作了概括说明:

  “从该电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红二、红四方面军是否能北上尚无把握的时候,就准备以红一方面军的力量,独立承担“接通苏联”的任务。而在“接通苏联”的路线选择上,毛泽东比较倾向于“宁夏路线”,而对“西进甘凉肃”这片地区建立“根据地”的估计,也比较乐观——“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

  这个估计与后来西路军的转战历程相映照,不能不说有“过于乐观”之嫌。”

  这里,双石主要概括出三层意思:一是毛泽东“准备以红一方面军的力量,独立承担‘接通苏联’”的任务,——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二是关于“接通苏联”的两条路线,一条,毛泽东“比较倾向于‘宁夏路线’”——应当是“主要”倾向于“宁夏路线”,至于第二条,双石概括为“西进甘凉肃”,但没完全说清楚,感觉上有一些像现在某些人的理解,经过甘凉肃到新疆。

  实际上,电报下文里出现的是“西渡”二字,没有出现“西进”。仔细揣摩电文,可以理解,这里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条路线,都首先需要“西渡”,但“西渡”是暂时的。第一条路线,西渡后先向东,然后向北,打下银川后经绥远西接通苏联;第二条路线西渡后再往西运动一段距离,占领甘凉肃之后,依然是向北,经绥远西接通苏联,——看民国地图,当时甘凉肃以北和宁夏北面一样,都属绥远西(以后才叫内蒙),也都是马鸿逵的防区,否则就不会有“不论采取哪一条路……给马鸿逵以坚决的打击都是决定的条件”的说法。如果将第二条路线完全理解成去新疆,只要摆脱马鸿逵就行了,未必一定要“坚决的打击”而且是“决定的条件”。关于双石概括出的第三层意思——“毛泽东……对‘西进甘凉肃’这片地区建立‘根据地’的估计,也比较乐观——‘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

  ——这里,双石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有些主观,过低地估计了“造成根据地的困难”,因此评价说,“这个估计与后来西路军的转战历程相映照,不能不说有‘过于乐观’之嫌。”由此推导出毛泽东应当为西路军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尽管是次要责任)的观点。

  但根据本人的研究,毛泽东主席电报中说的“甘凉肃三州这一条路,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这一估计十分客观,在甘凉肃三州确实存在“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的可能性。——这是本人对《新析》引用电报与双石在理解上的差异,也就是本人所说的《新析》一文的“瑕疵”。

  郭建波《碧血黄沙 白骨青山——关于红西路军问题的历史考察暨红西路军失败七十五周年祭》一文“西路军向西退却问题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一节提出“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在行动方向上面临三种选择1、北攻宁夏;2、东返河东;3、西退甘西”——却漏掉了第四种选择:打下凉州,在凉州就地生根,然后接通苏联。所漏掉的这第四种选择,当然也与是否“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有关。

  这样,问题首先集中于:在当时,毛泽东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中,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

  须知判断在甘凉肃三州是否“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是确定局部战役(与后来的宁夏战役密切相关)行动方向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容不得任何误判的。

  因此,问题就转变成:作为战争一方的红军最高军事统帅、军委主席、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的毛泽东,此时是否犯了一种低级错误——错判形势,而制定了错误的战役计划?

  此外,如果不存在“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的可能性,我们将几乎完全无法理解,后来,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在部队渡过黄河失去了向北作战的条件之后,为什么不直接命令部队东渡黄河、返回河东,而是同意了部队指挥者向西作战袭占凉州的请求?

  就因为当时在凉州确实存在“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因此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同意了部队指挥者向西作战袭占凉州的请求。

  至于双石判定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过于乐观”的理由“后来西路军的转战历程”,——或者说,是由于西路军的失败,因此而判定。这个理由可以说不能成立。因为我们说的是客观条件,而不是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山川地理地形道路,一直都存在,没有改变;敌军的兵力、战力、布防以及武器装备,是在西路军失败的过程中逐渐改变的,变得不那么乐观。而在初期,存在着战胜敌军的机会和可能——这就是客观条件。如果西路军能够利用初期比较有利的客观条件,抓住战机,先夺取凉州(老城敌守军正规部队不足1000人,红军可用于攻城的兵力13000人),继而夺取甘州(敌正规守军一个团),肃州可不攻自破(初期基本上是座空城),当然有可能“造成巩固根据地”。但西路军前敌指挥员主观、唯心地希望避战,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先提出进袭凉州,后又提出占领甘州,其实全都只是一个借口,真实用意是企图欺骗中央军委,以便领军向西退却、逃跑,因此,该打的仗不打,可以夺取的城市不夺,应当采用的作战方法弃而不用,只是想着向西退却,结果被马家军追着打,直到打垮、打散。可见,西路军的失败完全是西路军前敌指挥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这种主观上的原因,——概括说,是受到了张国焘 “逃跑主义路线”的影响;用哲学语言,就是主观不符合客观。

  关于在甘凉肃三州建立根据地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参考本人《论平大古凉战役的失败》一文,文章对当时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武器配置、凉州城防,均有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推断:当时确实存在建立根据地的可能性。

  也许有人会说,在当时条件下,敌军主要集结于黄河沿岸,红四方面军渡河初期,在景泰附近作战,也吸引了敌军,实际上形成了类似于声东击西的军事态势,因此凉州出现了空虚,这是特殊条件下形成的。

  对于徐向前来说,“凉州出现空虚”可能是渡河作战后无意中发现的,但对毛泽东来说,却是意料中的。

  例如双石在后面讲到毛泽东夺取甘凉肃的又一方案:“以有力一部出夏河攻击河州马步芳家乡,目的一在威胁青海,吸引西路甘、凉、肃三州步芳兵力之东援,以便甲军派一部接防﹐使西路三州落入甲军之手”。这里的“甲军”是东北军之一部。又有“对甘﹑凉﹑肃的占领最好使用东北军之一部,留出红军在外面用。但如东北军觉得有困难,便应以红军之一部用于此方面”的电文。(引文出处见《新析》一文的脚注)。

  当时毛泽东提出“甲军接防”,除了政治方面的考虑,在军事上主要应当是考虑当时中央红军力量不够,因此必须借助友军的力量,形成一种战略态势,以图发展。而在作战方法上,同样是声东击西式的“吸引西路甘、凉、肃三州步芳兵力之东援”,造成凉州空虚,趁机夺取之。

  由此可见,红四方面军之一部渡河作战一段时间后,凉州防务出现了空虚,证明了毛泽东主席之前设计的对甘凉肃三州的用兵方略符合实际——大同小异而已;徐向前看到了凉州空虚,要求袭取凉州,这一要求也是符合毛泽东主席之前可以在“甘凉肃造成根据地”的判断——要在三州造成根据地的首要条件,当然是打下凉州。打下凉州情况就会向有利的方向发生质的突变,在“甘凉肃造成根据地”的目标就接近了一大步。因此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批准组成西路军,批准西路军“向凉州进”,准备夺取凉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使是一个机会主义分子,面对一块肥肉,也一定要吃下去的。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徐向前!但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肯定没有想到,徐向前根本就没打算作战,去夺取凉州,他的作战计划也仅仅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领兵向西。在这段时间,徐向前已经被胡宗南吓破了胆,紧紧抱住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连放在嘴边的一块肥肉都不敢吃,更不用说完成建立根据地接通苏联的任务!

  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徐向前为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就应当为作战失败负全责,又有毛泽东什么责任?

  至于在张国焘路线主导下“后来西路军的转战历程”,也并不能证明“创造根据地”的条件不存在——你不想打、不敢打、不敢攻坚,结果连命都会丢掉,什么条件都会丢掉,又何况一些作战条件?

  最后,对双石和郭建波提出一点建议:

  双石如果认可我的意见,对《新析》一文只须删除有关的段落——短短的几句话,结构不必动,文章会趋于完美。郭建波可以在文章中增加一小段,说明第四种选择,这样会加强有关论点:是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3-05-01/459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