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发表后,有朋友说你嘴上讲“第一枪”不重要,一边又写了这么多,不还是承认“第一枪其实很重要吗?非也。其实那篇文章正文的第一和最后一段是写给左翼看的,而中间那一段是写给右派看的:因为左翼一般理解力比较强,看完第一和最后一段基本上就明白“第一枪”重不重要了;而右派理解力比较差,你不多写点他们就还是要冒傻气,本人秉着博爱之心,才拉拉杂杂写了那些,望有关诸君莫讶。不过后来我发现有右派还是理解不了,那如果不是立场问题,就只能是智力问题了,本人也无能为力。
另外感谢雨夹雪及其他同志的批评。雨夹雪同志固执于战争名称之事,虽也是为了正本清源,但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望同志再思。我个人以为,这件事实在是不值得进行往复的论辩。关于同志引用的国共内战之例,国共内战有一个停战协定作为前提,所以“第一枪”涉及到毁约和信义问题,其与朝鲜之事有异,不知同志以为然否?
四问之二:战争开始于何时?
很多时候我们在媒体上听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样的话,仿佛在那一天,因为有人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才放出了名为“朝鲜战争”的魔鬼。朝鲜战争真的是“突然爆发”的吗?正是由于这个“突然爆发”的错觉,“第一枪”才变成了纠缠的战场。而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之前的朝鲜战争。
南北双方正规部队的战争,据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部情报参谋部(G-2)的资料,开始于1949年1月29日——即在苏军全部撤离(1948年底)和南朝鲜国防军接替美军的38度线以南防务后(1949年1月),小规模或者说是“低强度战争”(文京洙《韩国现代史》)就已经展开。在1950年6月25日的全面战争到来之前,双方武装冲突达到874次(南朝鲜方面资料);在1949年1-9月间,南朝鲜共发动攻击432次,参加人员49000人,涉及13郡45面136里(郡面里俱为朝鲜行政区划单位),71次伴随有飞机,42次出动舰艇(北朝鲜方面资料);1949年5月4日,原日本关东军“金特遣队”头目金锡源指挥南朝鲜军主力部队第一师发动大规模进攻,在朝鲜历史上“三都”之一的开城爆发了长达1周的战斗(北朝鲜和美军G-2资料);5月6日,美军军事顾问团司令官罗伯茨说,“韩军在开城方面向北推进了4公里。”5月21日,瓮津边境发生激战,人民军最初取得优势,往南深入了5公里,随后南朝鲜以5个营兵力反攻,又向北推进了10公里,后又被人民军击退;6月5日,南朝鲜军在瓮津半岛成立战斗司令部,前伪满大尉金白一任总指挥;6月7日,南朝鲜军伪装成人民军,占领了位于38度线以北2公里的高地,并以此为基地向8公里之外的苔津邑发动进攻,并在18日占领银波山;6月29日,南朝鲜军又派遣出以右翼暴力团体“西北青年团”为骨干的特务部队“虎林部队”渗透到38度线以北,其中有些人一度到达元山附近的安边地区,不过最后均遭痛歼。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朝鲜委员会”(UNCOK)曾在6月26日视察瓮津,结果在27日出台了一个完全偏袒南朝鲜和美国的报告,其当时的公正性可见一斑。7月,南朝鲜军第十联队长宋尧赞对襄阳人民军阵地发起进攻;8月,南朝鲜海军特殊部队分乘6艘舰艇袭击黄海道38度线以北的梦金浦,击沉人民军船舶4艘,俘获1艘,双方把战火从陆地又烧到了海上;10月14日,北朝鲜第三警备旅向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鲜军展开进攻,并占领了这两个高地;1950年6月23~24日,即全面战争的前夜,南朝鲜海军军官李龙云率领一支舰队进攻海州(以上请参见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进入1949年10月以后,南北双方的“低强度战争”曾一度有所缓和,主要原因是焦头烂额的李承晚政权必须全力去应付南方内部的战争。下面就转入在“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之前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更为血腥残虐的战争。
提起南方的战争首先就要说到朝鲜现代史上最黑暗一页的济州岛“四·三事件”,而我个人也倾向于将“四·三事件”作为朝鲜战争真正的起点。现在一说济州岛,中国人最多联想到“旅游,赌场,汉拏山”一类与玩乐有关的事情,但好象很少有人知道,1948年之后,这里却成为了人间的地狱。所谓“四·三事件”简单地说就是济州岛人民在南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为了“阻止单选单政﹐建立自主统一国家”(姜祯求《美国的朝鲜半岛战略与朝鲜的分断——以四.三抗争为中心》)而在1948年4月3日发动武装起义,以及随后在美军政厅、南朝鲜“国防警备队”、极右翼暴力团体“西北青年团”指挥下进行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济州岛在朝鲜历史上一直有着其特殊的精神气质。战前岛上除高夫梁三姓之外,居民多是李朝中期以前流放或流落而来的所谓“贱民”后代,在日本殖民统治初期赴日的约20万朝鲜人中也大半是济州岛出身。殖民主义统治下的济州岛,很多人“或被拉进日军服兵役,或在中国大陆参加抗日八路军,经过战争的洗礼,大多受到革命的进步影响”(上引《当代韩国史》)。美国和李承晚试图通过“5·10”选举,成立反民族的分裂政权,当然遭到了进步爱国并且极具反抗精神的济州岛人民的强烈反对,于是在4月3日这一天,以朝鲜三大名山之一的汉拏山为基地,揭竿而起。由于起义直接威胁到了美国和李承晚分裂政权的合法性,美军遂派出迪恩少将(美军政厅长官)赴济州岛指挥镇压,实行“烧尽、杀尽、抢尽”之三光政策,大规模的屠杀就地展开。尤其到了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的分裂政权正式确立之后,所谓“讨伐”行动更为疯狂:“担任镇压行动队的是由美国所培养的爪牙﹐也就是由亲日派领导的警察﹑军队及暴力青年团等。原原本本地接受这些美军政时代的爪牙集团的李承晚政权﹐将距离海岸线五公里以上的岛中央地区一律划为敌区﹐自四八年十一月开始展开残酷的焦土化计划”(姜祯求上引文)。在此期间,不光是游击队员,老弱妇孺,一概遭到杀戮,轮奸和酷刑遍布全岛,其残虐性令人发指。据2003年10月发布的《济州四·三事件真相调查报告书》说,事件的牺牲者达到2.5~3万人,也就是说屠杀了当时济州岛总人口(28万)的1/10,而且80%以上都是无辜百姓(上引文京洙及姜祯求)。不过杀戮并未止步于1948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后,对“四·三事件”关联者及其亲属的大规模的“讨伐”、处刑、虐杀再度开始,直到1957年4月最后一名游击队队员吴元权被捕(文京洙上引书),据推测总共已有7万~8万济州岛岛民被杀,并造成大批岛民逃往日本避难,到1957年,济州岛总人口据说已从1948年事件发生前的28万人锐减到1957年的约3万人。“四·三事件”的屠杀规模虽然还不能与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保导联盟事件”相比,但考虑到济州岛的原有人口数以及屠杀的残虐程度,还有带给济州岛人民的精神创伤,政治心理的扭曲,确实可说是“韩国现代史中总体悲剧之一部份的极端表现”(姜祯求上引文)。“四·三事件”还证明了美国和李承晚为了维持分裂政权不惜采用最为野蛮残暴的手段,从而使得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希望愈加渺茫,因此从大的历史角度来看,朝鲜战争的真正发动者的确是美国和李承晚。“四·三事件”同时引发了动摇分裂政权的“丽顺起义”。1948年10月19日,前往济州岛进行“讨伐”作战的左翼军人发动起义,到21日起义军已控制丽水、顺天、宝城、光阳等郡全境;21日李承晚在光州成立以宋虎声准将为司令的“讨伐叛军司令部”,随后在美军飞机坦克的大举支援下,发动了对起义地区的血腥围剿,屠杀爱国军人和无辜市民近1万人,逮捕23000人。起义军之后依托智异山、五台山、太白山以及汉拏山等山岳地带开展大规模游击作战,游击战扩展到南朝鲜133个郡中的118个郡。1949年11月起,李承晚调动8个国防军联队(师团)中的5个联队对人民游击队实施所谓“焦土作战”、“立体作战”,将游击区里的农民房屋付之一炬,设立“战略村”,禁止居民夜间通行,结果造成无数居民在严冬无家可归,约2万名孤儿流落街头。但人民游击队依然顽强地战斗:1950年2月28日,太白山人民游击队对南朝鲜第二师团主力发动进攻,并对其造成致命打击;在1950年4月这一个月内人民游击队作战2948次,参加者达到65005人,致使李承晚的“冬季讨伐”最终失败;而人民游击队也伤亡巨大,其第三兵团于3月下旬退入北方进行休整,在6月24日完成整编后再度进入南朝鲜,一天后,全面战争开始了(上引文京洙及《当代韩国史》)。其实在6月25日之后,朝鲜人民军之所以能够摧枯拉朽,除了通常所说的兵员和装备上的优势,与南朝鲜人民游击队在此之前一年多的浴血奋战以及李承晚军队残酷“讨伐”所引起的民心向背是分不开的,而这一点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即使不同意我将“四·三事件”作为朝鲜战争真正起点的朋友,在看了上面一系列的描述后,也至少会认同“战争并不是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这一天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事件”(姜祯求上引文)这一观点了吧。实际上在1950年6月25日之前,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了处于战争之中的意识。比如李承晚在1950年5月12日答记者问时说:“要知道我们正处于战争中,虽然别人称为冷战,我们不这样看。”(上引《当代韩国史》)那时“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还尚未爆发,李承晚博士就已经承认“正处于战争中”了。而在根据赵廷来长篇巨著改编的《太白山脉》中,当南方的人民游击队迫于敌人的疯狂扫荡而准备北撤时,突然听到了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势如破竹向前推进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茫然,紧接着便仰天高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战争不是刚刚才开始,而是已经进行得太久了,现在终于等到了最后结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