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孟泰精神与鞍钢宪法

作者:李振城 来源:江南app网址

庆祝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批示的鞍钢宪法诞生50周年

鞍钢宪法50年回顾:

鞍钢宪法的历史背景之一

孟泰精神与鞍钢宪法

已退休研究员 李振城

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出现了孟泰精神和孟泰工作法,从而为“鞍钢宪法”奠定了物质思想基础。

鞍山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悠久的冶铁史。鞍钢的前身是日本侵略、殖民中国时期,于1916年始建、1919年投产的鞍山制铁所。1933年,除了制铁外,又始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改称为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

1940年12月,昭和制钢所兼并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形成采矿、选矿、炼铁、轧钢的连续制作系统。由于日本对华侵略战争军备规模扩大的需要,鞍钢的规模迅猛发展。

“到1941年,已经具备年产生铁250万吨、钢锭130万吨、钢材75万吨的能力。其钢铁生产能力占日本控制的总生产能力的28.4%,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当时满洲国另外一个钢铁企业——本溪湖煤钢会社(隶属于日本大仓财阀),规模相当于鞍山昭和制钢所的1/3。”( 百度空间--美好世界博客--超真印象2009-04-09上帖《中国三大钢之鞍钢》。)

“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据《鞍山志•鞍钢卷》记载: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含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同上。)

“由于这里曾是日本的战略基地,被美国人轰炸过;日本人在撤走的时候,又把高炉和平台都破坏了,把车间也炸毁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一位日本冶炼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了,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参见新浪财经2009-09-18文章《鞍钢的贡献:“鞍钢宪法”在中国出现了》;全景网2009-07-16陈光明、王炳坤、王娘妮的文章《鞍钢60年:从创造中国第一到进军世界一流》。)

由此充分说明,只有侵略战争能给资本家带来丰厚利润时,资本主义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侵略战争失败,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不再给资本家带来利润时,资本主义必然要破坏、毁坏先进的生产力。在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附庸国处境之前,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独立之前,是不可能真正独立自主地促进本国生产力大发展的。

据《鞍钢史》记载,苏军于1945年8月26日接管鞍钢,在监押数万日本战俘时,又用40多天发运货车60列,鞍钢的关键机器设备被苏军拆运走2/3,连同其它物质共运走7万余吨,另一部分运输皮带、滚珠、油脂、小型马达和电线等设备被当地居民拆走,使鞍钢生产能力降为零(蓝狮子读书网2009-9-9文章《〈跌荡一百年〉(下)1945年:接收之乱(1)》;网易--薛锋的博客2009-09-06上帖《历史话题》文章。)。

在国民党腐败政府统治的22个月期间,负责掌管全国重工业的资源委员会将剩余炼钢设备改组成鞍山钢铁公司,只生产了9500吨钢。到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时,城区遭到严重破坏,市街萧条零乱,水、电、煤气停供,工人失业,居民外流,满目凄凉;鞍钢千疮百孔,破败荒凉,生产全面瘫痪。(参见天涯问答2008-10-25的回答。)。

然而,当鞍钢回到人民手中之后,鞍钢很快就由旧貌换新颜了。

为了尽快恢复鞍钢的生产,1926年在鞍山昭和制钢所当工人、1948年随解放军去通化铁厂工作的孟泰又回到鞍钢。他带领十几名工友,无论是白天黑夜,也不论刮风下雨,总是奔波在十里厂区,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孟泰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个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疙瘩”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这些材料经过除锈修理,全部用在修复炼铁高炉上,使鞍钢最早修复的三座高炉没花国家一分钱,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起了重要作用(1948年12月26日成立鞍山钢铁公司,半年后的1949年6月26日高炉出铁,7月9日正式开工生产)。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孟泰主动地当了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冒着遭到空袭的危险,日夜守护,誓与高炉共存亡。工友们被感动了,也跟着孟泰一起守护高炉。

孟泰不仅以爱厂如家,爱炉如命的“孟泰仓库”、“高炉卫士”而闻名,更以坚强毅力,刻苦学习文化、钻研技术、学用结合,细心调查研究,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的“孟泰工作法”而闻名。他亲手建立的“孟泰储焦槽”,每年节约上千吨焦炭。他还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们都称他为“高炉神仙”。

在多年的高炉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工作规律和操作技术,即著名的“孟泰工作法”,是孟泰的革命精神、爱国精神、钻研精神、苦干精神、主人翁精神和团结精神所灌注的成果。“一五”计划开始后,“孟泰以主人翁的姿态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自制高炉风口,巧制“桥型抓”。除自己实现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外,还组织、带领了一大批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技术攻关活动,为改造、建设鞍钢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见科技网|www.stdaily.com 2009年10月15日文章)

当苏联停止供应大型轧辊,鞍钢面临停产威胁时,正是孟泰组织包括王崇伦在内的500多名积极分子,发扬了孟泰精神和王崇伦精神,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一条龙厂际协作的联合技术攻关,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为鞍钢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孟泰亲自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系统,使冷却热风炉燃烧筒的寿命提高100倍。

在1967年9月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之前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孟泰仍然被鞍钢人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在3年困难时期,孟泰还特意说服家人,把自家养的两头肥猪奉献给鞍钢食堂用来改善工友们的伙食。

在孟泰精神鼓舞、感召下,鞍钢涌现出了2000多个孟泰式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崇伦于1927年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农村的贫苦家庭,15岁辍学后到旧鞍钢当学徒受尽欺辱。鞍山解放后,他暗下决心为新鞍钢多做贡献,刻苦学文化、学技术,很快成为年轻的高级技工师。1952年,王崇伦设计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并且全部达到一级品,从而顺利地完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交给鞍钢制造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1953年,刨工王崇伦革新了7种工、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1年完成了4年的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青年向先进榜样王崇伦学习。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王崇伦与孟泰等工友们一起响应党的“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号召,在设备筒陋的车间里克服了许多老大难问题,实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自力更生地试制成功大型轧辊等急需重要设备,为党和国家争了气。王崇伦后来升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孟泰、王崇伦等先进工人,是大家公认的真正又红又专的优秀工人和优秀工人干部,是先进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影响了数代青年。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还出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所坚持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对待革命事业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精神,从而为坚持和发展“鞍钢宪法”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收官僚买办资本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意味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从而为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刚从旧社会“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以孟泰、王崇伦、王进喜等先进工人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工人阶级,真正高度自觉地以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姿态出现,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勇挑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担,坚持继续革命、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团结互助、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具有爱党爱国、高瞻远瞩、识大体、顾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以无数的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党和国家最可依靠的社会先进力量。

孟泰曾受到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8次接见,王崇伦也多次受到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接见,实属难得。

显然,孟泰精神和孟泰、王崇伦等先进事迹的展现,是伟大的中国革命胜利后解放了生产力而结出的硕果,它为“鞍钢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物质思想基础,灌注了活灵活现的灵魂。

成立后的无数史实证明,工人阶级不但必须而且能够当家作主。这不仅为“鞍钢宪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石,而且还是“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

已退休研究员 李振城

2009年11月16日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3-05-01/429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