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忆长征》中感悟长征精神
林小波
《忆长征》是杨成武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之邀写的一本回忆录,主要描述了红一方面军第二师第四团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在众多长征题材的作品中,《忆长征》无疑是一部精品佳作。从作者原汁原味、声情并茂的长征叙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伟大长征精神的魅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忆长征》中记述了一位江西小红军的故事。他年龄不过十六七岁,胖鼓鼓讨人喜欢的脸蛋显得格外淳朴、天真。作者说了,在有钱的人家,这个年龄还在父母身边撒娇呢。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血战湘江的残酷战斗中负了重伤,临终前对作者说:“政治委员,往前走,打敌人。”书中还讲述了与作者朝夕相处的老战友王开湘同志的事迹。在过草地时的一个夜间,天空下着小雨,王开湘谈起了崇高的理想,希望我们将来革命胜利了能像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那样,没有剥削,共同富裕,多好啊。他还哼起一首描绘苏联社会主义生活的歌曲,周围的战友也跟着唱起来,雄壮的歌声盖住了雨后的风声。到达吴起镇后,在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进行长征胜利总结的当天夜里,他对将来充满憧憬:“往后,怎么安排?打日本,抗日?打完了日本,还干什么?建设国家?建设共产主义!”不幸的是,不久他便因病去世,没有看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革命战争年代,多少英雄甘于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这种精神是很伟大的。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那就是理想信念。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忆长征》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就是“事到万难需放胆”,看看长征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哪个不是万难之事?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不是万难吗?转战途中,天当房、地做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不是万难吗?但这些都没有吓倒英勇的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的万难之事。朱德同志曾赋诗:万里征途,犹忆泸定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忆长征》中生动讲述了争抢夺桥任务的细节,面对泸定之险,各指战员纷纷请战,部队掀起了“争当突击队,飞夺泸定桥”请战热潮。一个个连长都站起来,各摆各的理由,各讲各的有利条件,真是“求战心切、群情激奋、朝气蓬勃、不甘落后”,最后,得到任务的连队欣喜若狂,未得到任务的连队情绪低落。未得到任务的三连长王友才对作者说:只要肯把艰巨的任务给我们,你骂我几声都行!在讲述翻越夹金山时,书中说,此山终年积雪,别说人上去,就连鸟也不易飞过,当地老百姓说登山不累死、饿死,也要冻死。就是这样一座山也没有挡住红军的脚步。红旗灼燃似火,雪映战旗,色彩分外鲜艳。战马喷着雾气,衔尾相随。宣传队站在队伍旁,前呼后应。喊声,歌声,说话声,马嘶声,震荡着白雪皑皑的山谷,发出一阵又一阵欢快的回声。这真是一幅动人心魄、感天动地的壮丽图景。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书中在四渡赤水一节中用盛大的会餐生动反映了红军战士的心情。中央军委在遵义城的天主教堂向团以上干部传达会议精神时,得知毛泽东同志重新负责军事指挥时,会场顿时沸腾起来。会后就地进行了规模盛大的会餐。有鼓掌的、捶桌子的、唱的、互相握手的,有的人还登上凳子大声疾呼:问题解决了!作者感慨地说,饱受了王明“左”倾错误之苦的我们,怎能不如醉如狂呢,这是历史关头的转折点啊。
胸怀全局、严守纪律的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忆长征》在讲述伟大转折一节时,就有这样生动的事例。部队占领遵义城后,由于长期在十万大山里钻,连续作战,昼夜行军,非常疲劳,急需休息。但首长说:你们要立即出发,占领娄山关和桐梓。虽然有的战士说,“凳子还没坐热,怎么又走了”“占了遵义城,连块蛋糕也没吃上”。但是一声令下,部队就马上集结出发,投入新的战斗。可以说,正是这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使红军将士谱写了一曲曲团结作战的生动乐章。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长征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忆长征》哈达铺整编一节讲述了一个房东大爷喝寿酒的故事。红军到达哈达铺时,因国民党反动派摸不透我们的底细,不敢贸然进攻,因此部队得以短暂休整。在一次会餐时,战士把房东大爷请过来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老人向老伴喊道:去将那坛寿酒取来,七十岁我提前过了!原来,老人六十五岁那年自做了一坛米酒,埋在地下陈藏,准备七十岁时开坛与家人庆祝,因钦佩红军作战勇敢,有志气,要提前献出这坛珍贵的美酒。作者写道,这坛美酒的突然出现,不仅温暖了我们的心,而且深感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真是一家人、一条心。有这样的靠山,这样的后盾,北上抗日又有谁阻挡得住呢!
以上只是略举几例。可以说,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仍然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源泉。
(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