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现代中国虚无主义的根源

作者:synbada 来源:作者博客

现代中国虚无主义的根源

2016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同志指出:评价领袖要有具体分析的态度。我们研究问题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不存在的事物出发,研究问题就应该把问题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分析、比较从而揭示其本质特点。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科学评价历史而是蓄意颠覆历史,这当然是我们要反对的。’”

1981年6月27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开创了中国现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先河,中国意识形态的混乱自此正式开始,如同苏联。1956年2月14日,苏共20届代表大会闭幕。这天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向大会的代表们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苏共二十大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不是秘密的报告,是公开的。这个决议对1957年后毛泽东思想全面否定,并且冠以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与赫鲁晓夫评价斯大林的语气和文辞如同翻版,采取了违心主义的历史观和形而上学的方式。

1956年12月29日《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发表文中评价斯大林他骄傲了,不谨慎了。从个人主观上,斯大林确实存在,还应放在社会历史的背景下分析。81627决议对毛泽东评价也用相同的语句,一是唯心的成分居多,二是胡乔木都参与写作,有他文笔的影子。两个评价都不能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

八大文件草稿形成之后,中央曾组织中央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及军队党的负责人反复讨论,征求意见。毛泽东指示将政治报告已定稿的各部分,印发给八大所有代表,请他们即看即加修改。所以,八大文件不仅凝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经验和智慧,也凝聚了全党的经验和智慧。通过文件起草的过程,可以看出是党内非常民主的,集合了八大代表的意见。此后经济上出现波折,81627决议把这一因素主要归于毛泽东的骄傲,不谨慎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八大通过政治报告有关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今后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个论述是东方阵营走错道路的认识共性,东方自斯大林的论述到南斯拉夫开始的改革,在认识论上,哲学上没有脱开这个结论,不论僵化体制和实用主义的改革都没离开这个结论太远。多年后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把充分民主形成的认识和结论,放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个人身上当成个人认识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八大二次全会通过的总路线正是八大政治目标的延续。

81627决议说: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这个结论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而且是主观主义,或者叫做唯心主义的评价。他不是放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中考察事物发展的轨迹,如同把战争的胜利完全归于领袖个人一样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强调了领袖个人意志的作用。在这方面他们的认识在评价毛泽东时倒是表现的前后一致。

辩证唯物论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他的阶级性,一个是他的实践性。他的前提是从事物存在的历史和社会中找出事物的联系。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量变转向质变,事物发展到一个新的进程的认识规律来抓住事物的实质。对中国建国后的革命历程只有遵循辩证唯物论,才能把握住事物发展的梗概。

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使国家有了华夏九州,中原一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相对历史较短,然后进入了封建社会。此后的生产方式,在周期率作用和外族入侵中没有太大改变。中国战争的历史和哲学世界第一,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夺取了政权。遵义会议前如果没有张闻天,王稼祥的转变,周恩来等革命领导者的觉醒,天才的毛泽东也会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革命是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发展,是中国革命者的觉醒,中国劳动者大众的觉醒,天才的毛泽东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天才只存在适于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土壤中。钢琴家绝不会产生于放牧民族中,草原长调也绝不会出现在插秧的人群中。账房的会计出现天文学家,发行地球是椭圆的事情概率非常渺茫。分工促使决定了人的发展,也限定了人的发展途径。人在未接触的事物中,基本不可能有天才的表现,如若有超人的成分,不如说是学习表现的成功。

走向社会主义,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没经历的事物太多,只有苏联的经验可以吸取。从客观上说,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要比苏联大,比起夺取政权更加困难。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一穷二白。一方面对于社会化大生产无从接触,完全是个陌生事物,连事物的感性认识都没有,要抓住客观实际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关于八大,参照笔者有关文。)

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只表明社会主义的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了,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关系远未完成,把生产方式等同于生产关系全部内容是不妥的,简单化了。商品生产还存在,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调整,产品的交换与流通,产品的分配。这些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相当重要的问题,不解决好生产关系,要快速发展生产力是不可能的,这里面还牵涉到劳动者权利的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基础已经建立,它的完善远未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这个结论下早了。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一经建立,它就会适应劳动者,就能发挥新生产方式的巨大生产力是个错误的结论。在公有制基础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原理照常在发挥它的作用。参照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的分析,商品生产存在,商品的运行规律必将存在,人的认识产生于物质基础,商品必定会对人的认识产生巨大的影响。商品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中必将起关键的作用。资本,过去支配现在将还会出现发生,劳动者并没有获得完全解放。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了。那就是在错误的前提下得出的错误结论。

关于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这一事实与毛泽东写出《论十大关系》时的背景和时局起了变化,那就是1957年反右扩大化。这一事件造成了党内外官僚主义猖獗,比如河南第一书记潘复生,他对于人民公社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以长官意志为转移,释放关押的不顺从冒进的农民,由此被吴芝圃为了上位告状,说他右倾。潘复生丢官降职,吴芝圃上位,推行不顾农民死活的政策。这样一位省级一把手尚且如此下场,全国就可想而知。这一过程与中共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和邓小平是脱不开关系的。实事求是在党内外没了基础,反右后期是顺官僚者过关,存职;逆官僚者,丢官去职。说实话,忤逆上官,下场有右倾帽子等着你。毛泽东也调研过,比如关于钢的问题与薄一波咨询过,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吗?再下边的人敢说真话吗?这个扩大化在当时危害甚大,尤其是在党的八大和总路线发生偏移实际的情况下,再失去事实真相的基础,后果不可设想。

在经济上,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这是劳动者解放必须的基础。但把生产方式认为是生产关系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一经实现,他就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此后的任务是保护这个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对于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劳动者与组织管理者的关系,还是基于资本主义的认识,组织形式实行一长制,把劳动者与管理者截然分开,没有在经济细胞,企业层面落实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只有名义上的权利,实际上与在资本私人占有的企业中劳动,形式上区别不大。

经过挫折,毛泽东从社会主义东方的历史和实践中认识到生产关系问题,劳动者权利落实问题,这是比起东方其他国家领袖们高超的地方。这是毛泽东基于战争年代的马列主义学习和积累,和赴京考后不间断的学习,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马列主义哲学的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高明。81627决议对1957年以后毛泽东的评价是唯心主义的,不符合社会历史事实,对于那以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主观主义的,虚无主义的,像鸵鸟一样无视东方社会历史的事实。

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这个认识是基于商品生产的必然存在,和政权组织方式,劳动者的权利落实的程度与资本主义复辟成反比关系,中国至今还能保持部分颜色不变,正是由于中国曾经大面积落实过人民的权利,和进行过劳动者的觉醒教育。东方的社会历史从正反两方面都证实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的理论正确无比。

81627决议,无视历史事实,唯心主义的结论开创了中国虚无主义的先河,是以后践踏中国革命历史和现实杂种们的鼻祖。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6-10-31/4081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