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之一,它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构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纵观党的历史,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荣辱与独立自主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息息相关。本文拟从八个方面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作一概述。
一、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原因
关于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中国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共产党内机械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盛行;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走不通;共产国际的认识与苏联经验局限性。【参见黄志海、丘贵明:《简论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早期的形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早在《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不息”表现为自尊自信、独立人格、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志存高远和不安小成。正是这种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影响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并成为独立自主思想的渊源。【参见黄伟、于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前沿》2007年第3期。】另外,毛泽东以爱国主义为思想道德基础,批判继承“贵我,恃己,独立不惧”等传统思想,为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确立了主体意识格局。“本动论”、“是生论”等思想为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参见谭双泉、李凯中:《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民族文化渊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4期。】
关于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主观原因。有学者认为,崇尚独立的品格,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心理基础;独有的社会阅历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前提条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独立自主基本原理的掌握,构建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参见谭来兴、傅锁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原因探讨》,《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很多学者还指出,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和毛泽东深厚的哲学素养分不开。如有人认为,毛泽东一贯擅长的哲学思维使他能够在更深邃、更广阔的视野中分析中苏关系演变的规律,并据此制定出符合实情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使他的对苏外交思想和实践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具体表现在:以斗争求团结的矛盾论方法;关于学习苏联、赶超苏联的辩证思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增强对苏外交的群众基础与实力地位;依据意识能动性原理,重视发挥思想和精神的作用。【参见刘启明:《不屈的意志理性的光辉——1949至1965年毛泽东对苏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哲学思考》,《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6年第2期。】还有人指出,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独立自主就是肯定事物运动的源泉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因为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决定事物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必须通过内部矛盾运动起作用。【参见王建均:《浅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特色》,《科技风》2008年第7期。】
二、独立自主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关于独立自主思想的内容。学者们普遍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再盲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创造性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在抗日战争时期,克服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新投降主义,抵制了苏联民族利己主义,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顶住苏联的压力,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了全中国;第四,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六,在对外关系中始终把独立自主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根据形势的变化选择适时的外交政策;第七,在国际共运中,正确处理党与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独立的道路。【参见吴秉元:《论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实事求是》1994年第2期;郑德荣:《略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年第1期。】另外,王庭科主编的《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发展》一书以广阔的视野,从纵向和横向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作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全书史论结合,把对思想问题的探讨放在具体的历史范畴内,把对独立自主思想的剖析置于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以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思想史为背景,展现了这一思想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中形成为一个多层次的思想体系的过程,揭示了独立自主思想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参见王庭科:《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关于独立自主思想的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把独立自主思想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强烈的民族性,即呈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通今”的务实性;立异中的求同性;自立中的开放性,独立自主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发展对外友好的关系。【参见邹笃峰:《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年第4期。】有的学者将独立自主思想特点概括为:一贯性、普遍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参见于钦读:《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理论探讨》1993年第3期。】还有学者分析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决定其他方面的基本前提;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是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基础,与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紧密相连;军事上的独立自主,是政治上独立自主能够实现的保证;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是为政治独立自主服务的。【参见罗明超:《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2期。】
三、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意义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各个阶段都曾得到世界各国革命力量的援助,但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依靠中国各族人民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的结果。这是能打败国内外强大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参见李连成:《略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比如,之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领导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一次独立自主地纠正了党内错误路线。【参见卢玲:《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独立自主思想是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独立自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根本要求。纵观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独立自主原则贯彻得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顺利,反之则常常受阻受挫。【参见徐松林:《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年第2期。】有的学者通过回顾党独立自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得出启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实践的紧密结合,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紧密结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强调独立自主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参见王心富:《独立自主历程的启示》,《人民论坛》2007年第3期。】
独立自主思想还具有独特的哲学意义。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不是枝节、个别的言论,而是根本的指导路线;它不是只管局部的口号,而是贯串全局的灵魂。它不是短期暂用的措施,而是长久适用的方针;它不仅是政治原则,而且是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条哲学原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参见唐国琪:《论毛泽东思想独立自主原则的科学内涵和哲学意义》,《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独立自主不仅贯串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且被广泛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工作中,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原则。【参见谭永灼:《论毛泽东独立自主的方法论原则》,《湖湘论坛》1993年第6期。】
四、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和共产国际的关系
共产国际的高度集权制度推动中共和毛泽东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共产国际从成立之日起,就实行权力过于集中的领导制度,由此与各国党独立自主要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做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合。【参见陈世英:《毛泽东关于国际主义和各国党独立自主的思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加强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控制。在共产国际中苏共处于主导地位,苏共从本国和本民族利益出发使各国革命服从保卫苏联这一国际中心任务。大革命时期,苏联为了在东方获得可靠的盟友,一开始便把工作重心放在国民党身上,相信和依赖国民党;抗战时期希望依靠蒋介石抗战来捆住日本手脚,避免两线作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了“重国轻共”的对华政策;二战结束后在对外政策上又采取了“国际妥协”的策略,力争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不准中国进行革命,希望中共也搞“国内妥协”。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是历史的必然。【参见张良悦:《略述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殷都学刊》1994年第2期。】
中共同共产国际的错误方针进行了反复斗争。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时期支持王明夺权,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抗战初期支持王明从右的方面干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过程中支持王明推行右倾投降主义。在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共产国际的错误方针进行了坚决斗争,使党在国际共运中坚持了独立自主。【参见曹裕文:《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与共产国际的干扰》,《学术论坛》1993年第6期;向青:《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国际共运中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国际政治研究》1983年第4期。】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突破了共产国际所坚持的城市中心论,解决了共产国际所没有正确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武装斗争结合起来的结果。【参见毛慧:《独立自主原则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根本保证》,《杭州商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毛泽东倡导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重大贡献。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原则,是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产生的,也是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产生和确立的;这一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参见曹长盛:《毛泽东倡导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原则对国际共运的杰出贡献》,《国际政治研究》1993年第4期。】
五、两个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思想
统一战线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有学者指出,遵循独立自主原则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和”的理念进行改造与扬弃的结果。【参见王光照、章建:《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与“和”的嬗变》,《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关于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毛泽东就积极主张共产党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提出在不破坏统一战线的原则下,在国共关系上可采取“先斩后奏”、“先奏后斩”、“斩而不奏”、“不斩不奏”的策略,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参见兰迎春等:《论毛泽东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理论,具体包括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础和条件、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等一系列成熟的理论。【参见池松军:《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探析》,《台声》2005年第9期。】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思想内涵丰富。有学者指出,中共之所以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仅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国共两党的实际关系决定的,也是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其具体内容包括:政治上坚持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立地位,军事上坚持党对人民武装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国共关系上对统一战线中的“斩”与“奏”的灵活掌握;在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上,贯彻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其最终目的,不仅提高了党内的思想认识,打击了蒋介石顽固派的投降倾向和反共高潮,而且粉碎了日寇诱降国民党政府的阴谋。【参见李世钦:《浅论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包含主权意义上、经济力量意义上、思想意义上三层含义。经济的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参见胡拓坪:《毛泽东与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1期。】毛泽东经济安全观的基本立足点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也是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如果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这一基本方针,什么都依赖别人,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如果在经济上受制于人,也就没有什么国家领土主权可言。【参见唐春元:《毛泽东经济安全观探析》,《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苏联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借鉴资本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深刻分析和反思借鉴,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反思集中在苏共与中共的关系、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方面,在反思的基础上指出不能迷信苏联的模式。【参见房广顺:《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借鉴与反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毛泽东通过积极探索而形成的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既没有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老路,又没有沦为某些发达工业国家的附庸,而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参见李春雷、任福义:《浅析毛泽东关于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世纪桥》2007年第10期。】
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并不排斥对外开放,他也重视利用外资,对争取外援持积极态度,对参与国际贸易给予重视,说明毛泽东独立自主的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参见胡拓坪:《毛泽东与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1期。】毛泽东虽没有公开使用过“对外开放”这样的词句,但实际上他的论著和实践已经在广义上奠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轮廓。从毛泽东有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论述中,找不到任何“闭关锁国”的印迹。【参见李华兴、王伶一:《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思想》,《史林》1991年第3期;朱义:《自力更生并非闭关锁国——重温毛泽东有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论述》,《河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七、对外交往中的独立自主思想
关于对外交往中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原因、过程、内涵与实质。毛泽东外交中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是百余年来中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参见高继文:《论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奠基于“五四”时期,形成于抗战爆发前夕,成熟于抗战胜利前后【参见吴小妮:《简论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形成》,《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外交中的独立自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独立,无论是在党的关系还是国家的关系上,都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二是自主,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为依据,由我们自己决定或调整对国内、国际事务的方针和政策【参见唐振南:《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灵魂》,《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毛泽东外交中独立自主的实质是理性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赋予毛泽东以强烈的民族自尊、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十分珍惜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利益,敢于藐视任何强大的对手。【参见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关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恢复国家主权和重建民族尊严、创立新中国和平外交的基石;是不屈服于强权,反对霸权主义,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力量源泉。【参见李寿源:《独立自主——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灵魂》,《外交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的正确选择。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实施告诉我们,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制订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应该是寻求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参见周丽娟:《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启示》,《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关于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具体运用。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三大政策”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表明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坚强意志,独立自主是“三大政策”的本质和核心。【参见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有的学者从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和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三个角度阐述了建国初期毛泽东“一边倒”战略方针的历史、逻辑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须性,认为“一边倒”战略与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从根本上是相统一的。【参见王国学:《对建国初期毛泽东“一边倒”战略方针的再探讨》,《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4期。】
关于独立自主与战略结盟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独立自主与战略结盟两者之间虽说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中,独立自主与结盟战略宛如一对孪生兄弟相伴始终。他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利益,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灵活地选择盟友以对付共同的敌人,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参见张勇、郑鹏飞:《论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特征》,《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2期。】1949至1965年,毛泽东在对苏外交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中苏关系从同盟走向破裂,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与苏联欲控制中国野心的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中苏论战,是中国为维护独立自主地位而采取的特定的斗争方式。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决心和意志已成为启迪后人的宝贵精神资源。【参见刘启明:《毛泽东对苏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述论(1949—1965)》,《文史博览》2007年第4期。】
八、独立自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独立自主思想是一脉相承并不断发展的。毛泽东、邓小平把独立自主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不仅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党贯彻执行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所处历史时期不同,他们的独立自主思想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他们都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从哲学角度论述独立自主思想。但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对贫穷的认识都存在差异,故对独立自主的落实就不同。【参见丁付斗:《毛泽东邓小平独立自主思想的异同》,《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第S1期。】毛泽东、邓小平独立自主发展中国经济的思想着眼点一致,来源相同,主体素养接近。邓小平的创新和发展表现在: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始终以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具体国情,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基本思想而克服了其缺陷。【参见宋继和:《论毛泽东邓小平独立自主发展中国经济思想的异同》,《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4期。】独立自主是毛泽东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共同内核。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又赋予它新的内涵,实现了从结盟外交到不结盟外交的嬗变,从意识形态划线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全方位外交的嬗变。【参见李毅弘:《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3期。】毛泽东首创了独立自主思想,一是独立自主地找到了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二是把独立自主原则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在新时期把独立自主归结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以扩大自主权为突破口,成功地领导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参见莫放春:《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明成满,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师,安徽马鞍山243000〕
(来源:党的文献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