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人民日报:愿“国耻日”激发奋进的力量

作者:曹鹏程 来源:人民日报

在新的时代,让我们重拾抗战精神,拿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去完成抗战先贤们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

  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会拉响防空警报。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就是国耻日。警报声中,忙于生活的人们,借以回望民族的沉重历史,可以在深切思考之中获得启示与力量。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样描绘“记忆”——它往往把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把读到过的和亲历过的完全吞入遗忘的黝黑的渊底,不经强迫隐而不露,只有意志的呼唤才能将它从幽冥中召回。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无论是以立法方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还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就抗战历史、抗战精神等发表重要讲话,都在发出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的“中国声音”。

  仅看两条新闻,就能感受到中国民间也有同样的心声。东北地区中小学校纷纷举办活动,寻访抗战遗迹、邀请抗联战士,与国家重整纪念设施、确认烈士工作的推进暗扣相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侧约一站地处,原名为“柳条湖”的车站多年前更名为“恒驰物流北门”站,如今许多市民希望改回旧名,目的是更好铭记历史。不难看出,希望了解和还原更多历史,愿意继承和反思,是国家和民众的共同需求。

  铭记“九一八”,因为我们无法忘记当年侵略者带来的耻辱。1931年,日军自导自演“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同胞陷入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本为中国发展后盾的东三省,反成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满洲”,成为侵略和榨取全中国的前站。然而,有人至今还在冥顽不灵地为战争罪犯招魂,为侵略历史化妆,特别是竟敢美化“五族协和”,鼓吹“东北建设论”,实质是要走侵略扩张的老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当然不会答应,也绝不会姑息沉默。

  铭记“九一八”,也因为我们无法忘记当年自弃山河的耻辱。“九一八”事变后4天,蒋介石在南京发表演说,称“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山河破碎,政府却在“攘外必先安内”,部队大敌当前却接到“不抵抗”命令,以致日军以两万兵力击溃20万东北军,东北全境迅速沦陷。日本人写的《支那论》曾说当时的中国人似蚯蚓,“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这样的耻辱延续多年,直至全面抗战爆发,才迎来历史转折。正因如此,今天我们的国家格外珍视和平与主权,对于任何侵犯主权、破坏和平之举,都会坚定地挺身而出、敢于说不。

  “九一八”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黑暗时刻,但它留下的历史遗产并不只是负面的,它让中国人懂得了一个道理:国力衰弱就容易引起外敌窥探,实力不够很难获得别人尊重。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山河破碎的国耻、民族危亡的关头,激起无数先贤以身赴义、舍命报国。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抗日义勇军,为团结抗日倾尽心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的爱国将领,都在以忠诚之志、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尊严、追求民族独立。在传扬至今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中,伟大的抗战精神,依然给予今天的人们极大的感动与鼓舞。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知耻不是为了再续仇恨,而是为了保持清醒,催人奋进。过去是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是裹足不前就会被时代抛弃;过去,中华民族因颓废涣散而遭列强蹂躏,现在则需要以民族自强来洗刷民族耻辱。今天,当我们听到警报,最需要想一想曾经遭受的耻辱,而最好的洗刷方式,则是在新的时代重拾抗战精神,拿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啃下难啃的改革硬骨头,闯过艰难的发展关口,去完成抗战先贤们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4-09-18/2809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