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名的由来
1946年4月,国民党蒋介石准备发动全国内战,我党全军、各解放区积极准备应战,为此成立了晋冀鲁豫中央局,组建晋冀鲁豫军区。据为人民日报社工作了40年的李庄在他写的回忆录中说:中央局成立后,即筹划创建机关报,由宣传部副部长张磐石任社长兼总编辑。张磐石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党员、日本留学生,当时虽然刚40岁出头,但在我们这些20多岁的青年人眼中,无论阅历、水平、年资,都是前辈、长者,是很适当的人选。
办报纸得起个好的报名。中央局要报社的同志试拟一个,在磐石同志主持下,大家各抒己见,议论风生。有人主张叫《滏阳日报》,理由是此水虽不很大,但在春秋战国时已很有名,报社就在它的附近。有人说这个名字地域性太强,范围太窄,又不响亮,不如叫《晋冀鲁豫日报》,老老实实,正面亮出中央局机关报的身份。有人不同意,说六个字太长,念起来绕口。
之后,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到延安汇报工作时,请毛泽东给该报题写报头《晋冀鲁豫日报》或《太行日报》。毛泽东当时表示:报纸名称不一定冠上地区名字,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这个名字有没有人用过?薄一波回答说:好像没有听说谁用过。毛泽东回答:好,就用“人民”二字,“为人民服务”嘛!
于是,报名就这样产生了。在后来创刊号的《发刊词》中,更明确地阐述了人民日报办报的方针和宗旨:本报--人民日报,晋冀鲁豫边区广大人民的报纸,在大家热烈期待和鼓励之下,在极不完备的条件之中出版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
毛泽东两次题写报头
1946年5月,晋冀鲁豫中央局筹办的《人民日报》马上就要出报了,张磐石等同志很想请毛泽东题写报名。但一个在延安,一个在邯郸,不可能很快完成。于是就想到了集字,集毛泽东手写的人民日报四个字。当时,罗林、杜展潮两位接受了这个任务。他们找到毛泽东的几个题词,凑足人民日报四字。最初想用投影法描摹,但在邯郸很难找到薄纸。当时,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担任重要职务的李庄同志走遍邯郸,也没找到会制作铅版的师傅,只好请人木刻制版,将毛泽东的集字做成由右向左的横幅报头,用在创刊号和随后的报纸上。这个集字报头从1946年5月15日用到6月50日,只用了一个半月。与此同时,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到延安开会,请毛泽东题写报头,毛泽东一连横排写了五幅“人民日报”。毛泽东写完后,对身边的警卫们说:“谁写得好,也来写一张。”大家都说不会写。于是,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便邀请战士们:“哪一张写得好,帮我挑一挑。”大家各抒己见,帮助挑选。毛泽东指着其中一幅说:“这个比较好,用这个!”于是,毛泽东便在他满意的那幅左上方画了圈。
6月下旬,薄一波从延安带回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写的报头,一纸四个。从7月1日起,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换了由毛泽东题写的报头,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期号为No.45。
1948年6月初的一天,薄一波又向毛泽东提出写报头的请求。当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毛泽东住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心情愉快,提笔挥毫,把首字“人”写得顶天立地,充满胜利的喜悦,刚毅、自信溢于点画之中,末字写得体势开阔,与首字呼应。毛泽东边写边说:人民日报这四个字啊,中间两个字要小一点,两边两个字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喽!毛泽东一连写了4行“人民日报”,共16字,让薄一波转交人民日报编辑部。
6月15日《人民日报》在《重要启事》中说:“中共华北中央局决定晋察冀区《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区《人民日报》实行合并,统一出版本报。经研究讨论,仍沿用毛泽东所定的《人民日报》的报名,并请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重题报头。”合并后的《人民日报》成为华北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启用毛泽东第二次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新报头。1949年8月,《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继续使用该报头直到今天。这是三个报头中最好的一个。
创刊号是怎样产生的
所谓创刊号,是指第一次出版发行,期号为NO.1的报刊。而人民日报就有两个这样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是1946年5月15日,作为晋冀鲁豫机关报一《人民日报》创刊,报头为集毛体字而得,期号为NO。1;另一个是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作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期号重编为NO.1。
1946年5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筹备前期,大家都非常忙碌。李庄曾说:“1946年5月14日,像打仗一样,冲锋开始了。清晨,排字房的同志们全体提前上班。采编人员有的写稿编稿,有的到工厂帮助校对。伙食班做了最好的饭食:面片加肉丝。总编辑张磐石改评论,看大样,指挥整个机器紧张运转。报纸篇幅不多,只有对开4版,工作量却不小。报头、领导人题词、毛泽东同志像、大字标题,都要一刀一刀木刻。改动一个标题,要把整个标题重新刻过,复杂些的得一两个小时。”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创刊号为4版,报头采用了集字而成的毛泽东手书“人民日报”,当天报纸发行量约1万份。创刊号的一版刊登了刘伯承的题词:“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呼声。”二版刊登了邓小平的题词:“为人民服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天的报纸一至四版全部整版套红印刷,看上去红灿灿一片。这在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创刊的大型报纸中,绝无仅有。
1948年6月初,合并后的华北局《人民日报》准备出创刊号,并采用毛泽东第二次题写的报头。当时负责《人民日报》版面设计的编辑是何燕凌,27岁,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时事版编辑。他拿到了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仔细端详:毛泽东将“人民日报”4行共16字写在两张大约16开大小的白色土纸上,原字写得并不大。对写得比较满意的字,毛泽东本人在一旁作了圈点。何燕凌从经过毛泽东圈点的字中,选出“人民日报”4字,有的放大一些,有的略缩小,拼制成自左向右的横排报头,并将报头放在报纸中央。这在当时文字竖排的情况下,是不多见的。如今,何燕凌回忆往事认为,采用这种版式在一定程度上受欧美报纸横排版面设计的影响。薄一波看了版式后认为不必把报头放正中,可放到报纸左上方。这样,两边的竖线也可以不要了,显得更加舒展。
据社长张磐石回忆,新的报头题字在刻板后送给毛泽东审阅过。毛泽东在其中的一张上画了圈,表示认可,而且还说:“‘人民日报’这4个字,两头两个字要大一些,中间的两个字要小一点才好看。”
1948年6月14日,担负华北《人民日报》创刊号一版版面编辑的是何燕凌,创刊号版面拼版由常和英主拼,范守田当副手。按照当时的分工,新创刊的《人民日报》由刘少奇负责,薄一波审读大样。
1948年6月15日,创刊当日的《人民日报》对开2版,发行4万余份。《人民日报》创刊号上印着: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创刊。按公元算,即1948年6月15日。创刊号发布了华北解放区正式组成的消息,发表了长篇社论《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代创刊词》,并在《重要启事》中宣布:“中共华北局决定两报合并,统一出版本报。本报受命于今日创刊。”
1949年8月1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由代中共中央机关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第一期的刊号,延续华北《人民日报》的刊号,为407号。1949年8月1日起,人民日报每天出版一份可以单独订阅的《北平新闻》专版。创办《北平新闻》专版,是为了接替1949年7月31日停刊的《北平解放报》和《人民晚报》,继续报道北平市地方新闻。1949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北平新闻》专版停刊,共出版了17期。从此,《人民日报》开始承担起中央机关报的责任,刊登的全国性江南app体育登录入口 比例大大增加。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28期,摘自2011年第12期《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