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李君如:民族英雄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作者:李君如 来源:《党史博采》2013-8

  民族英雄毛泽东——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李君如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蒙受了亡国灭种的灾难和耻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个民族从灾难和耻辱中解救出来的。他不仅属于共产党,而且属于中华民族。

  过去,人们很少谈这一点,主要是有一个思想障碍,即担心人家误解我们是民族主义者,而且当年苏共中央就有过这样的倾向。实际上,民族主义是一个多义词。有时,人们把民族主义等同于爱国主义;有时,人们把民族主义看作是以民族利益为中心、狭隘地维护民族利益,没有国际责任、甚至不惜侵犯其他民族利益的思潮。对于后者,我们又称它为“狭隘民族主义”。而毛泽东一贯主张,要把我们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统一起来,既不能因为强调国际主义而放弃爱国主义,也不能因为坚持爱国主义而纵容狭隘民族主义。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都是历史范畴。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因此我们说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说的是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随着历史的推移、世事的变更,许多事都会有变化,但是毛泽东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历史确立了毛泽东的民族英雄地位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创建新中国,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那一刻,历史已经确立了毛泽东的民族英雄地位。

  首先,毛泽东是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走上革命道路并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他出生时是鸦片战争之后第53年,他出生一年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从1840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到1895年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就是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背景下降临人世间的。毛泽东离开韶山是1910年,到长沙是1911年,恰逢辛亥革命爆发。他目睹了这场革命的潮起潮落,更为民族的前途担忧。毛泽东生活的这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要进步,不仅要反对封建主义,还要反对帝国主义,要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意识的近代爱国主义者。青年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员。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表示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毛泽东愤慨地写下了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与此同时,他与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认识到要救亡必须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此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新文化运动。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开始探求中国的新路。在新民学会中,他又独树一帜,提出要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目标。他怀抱着这一追求,去实践,去寻找真理。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他在实践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迅速地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他28岁那年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回眸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过程和思想转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成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毛泽东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是因为民主主义解决不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问题。正因为如此,在毛泽东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以后,他作为爱国主义者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升华为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联系的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正是毛泽东所处的这种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毛泽东主观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决定了毛泽东最终必定会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和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成为一名民族英雄。

  其次,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领导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亦即融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于一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矛盾原来是一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帝国主义时代,由于帝国主义掠夺和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即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的民族矛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就具有民族解放和民族革命的性质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于是,中国革命的任务,既要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又要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这种反帝与反封建相统一的革命,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性质,这样的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不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这一先进的阶级才能够承担和完成。这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决定的。毛泽东不仅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而且以他高明的战略战术,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直接的表现是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决的胜利,实质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对决的胜利。因此,作为胜利者的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同时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再次,毛泽东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是为了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早在新中国诞生之际,毛泽东就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毛泽东更以他博大的胸怀和满腔的激情指出:“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制定的《共同纲领》,一边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推进土地改革,一边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奋斗,巩固财政统一,巩固财政收支平衡,巩固物价稳定,调整工商业政策,改善公私关系,治理江河,造福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在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危及我国领土和主权安全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果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仗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既履行了国际主义的义务,又捍卫了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最后,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已经规划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1952年秋,毛泽东开始酝酿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次年制定和公布了以“一化三大改造”为主要任务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推进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同时,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这段历史时指出,毛泽东同志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为我们今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尽管后来毛泽东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继而又错误估计阶级斗争形势,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他在任何时候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操心,都在为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团结而奋斗,并且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包括在领导“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候,表现出他发展民族经济、赶上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在中苏论战中,他为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大国沙文主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为维护我国安全大局,确立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打开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邦交关系,等等,这都体现了他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一腔正气和原则立场。

  这一切都表明,毛泽东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领袖,是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者,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在他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尽管有过这样的不足和那样的错误,但是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在为发展民族经济而艰辛探索方面,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因此,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一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生。

  毛泽东成为民族英雄的必然

  毛泽东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毛泽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

  毛泽东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是从他确认“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样的世界观转变开始的。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同时,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值得重视的是,毛泽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他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又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追求。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强调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这个出发点,就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

  “一切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强调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一致的工作路线的出发点。

  这里的关键,是这两个出发点必须统一,而不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在出主意、做决策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同时考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必须同时考虑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

  之所以要把“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统一起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为全中国老百姓所拥戴,之所以能够得天下,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在于它以自己的纲领、理论和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自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今天,人民群众忧党忧国之忧,也忧在党能否始终坚持这一核心价值。

  需要深入研究的是,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内在地包含了无怨无悔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价值要求。为人民服务,集中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又全面体现在为人民谋利益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着眼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振兴中华的精神和行动,正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赋予“爱国主义”的新要求。

  毛泽东是这一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价值观的倡导者,也是这一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价值观的身体力行者。由此决定了毛泽东既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个具有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觉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因此,毛泽东不仅在投身革命运动并在革命实践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时,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振兴中华;而且在创造性地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更是着眼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振兴中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也是为了国家繁荣富强,为了振兴中华。

  因此,毛泽东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并存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又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阶级斗争公式,而是审时度势看哪一对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一旦他确认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就毫不犹豫地把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列为党的首要任务。

  因此,毛泽东在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时候,既坚持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原则,又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意识形态公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伤害了我们的国家利益他敢于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有利于我们的国家利益他也敢于和。

  综上所述,毛泽东既是一个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学习民族英雄毛泽东

  学习民族英雄毛泽东,归根到底,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要学习毛泽东把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这一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时,指出“: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可以的,应该的,看什么历史条件来决定。”“对于我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密切结合着,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出全民族于水火,只有全民族的解放才能有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解放,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战争中的实施。”正是根据这样的深刻思考,他提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泽东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强调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而且强调这样做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了“出全民族于水火”,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就是这样一个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人所创立,为振兴中华民族应运而生,融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于一体的思想理论。

  事实上,我们党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始终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追求。这就是,要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使中国人站了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过程中,又使中国人富了起来,并且抬起头走向了世界。因此,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始终有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可以这样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无私的、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感召和凝聚中国各族人民的魅力之所在,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人,既能够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又能够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爱国主义相联系,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联系。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民族英雄毛泽东,就是要学习这样一种自觉地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3-10-24/2336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