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建筑反击?:看咨询家致信立法机构解决民企原罪
云淡水暖
刚才看到一篇《中国青年报》的奇文,标题是“咨询家致信立法机构解决民企原罪”,为什么是“奇文”呢,因为“咨询家”着急了,报道说,“随着一些知名企业家先后落马入狱,如今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的很多人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和君创业咨询公司总裁李素,今天在北京呼吁,“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民企原罪问题”。他表示,自己已经向立法机构提交了公开信。
2006年底真是个奇怪的时期,先有高官出来指出“胡德平:清算民企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成绩”、然后有高官叹息“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不谈企业家原罪尚需时日”,接下来是高官拍胸脯“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最大程度宽容民企初期不规范”,然而“咨询家”已经对“尚需时日”等不及了,“已经向立法机构提交了公开信。”,要准备在法律上确立其们的愿望了。“咨询家”急什么呢?因为“一些知名企业家先后落马入狱,如今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的很多人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
草民不知道这位“咨询家”是不是法盲,连草民这样的法律外行都知道法无二致,谁犯了罪都要追究,管他“知名”不“知名”,“知名企业家先后落马入狱”怎么啦,怎么就“民营企业家群体中的很多人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了呢,工商联主席胡德平不是说过,他们的发家是“鸡毛换糖”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么,怎么就如此“惶惶不可终日”了呢?
“咨询家”说“他刚参加了一个探讨民营经济的大会,全国70多家知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都到了场。可是最后会议形成的焦点,不是产业升级、收购兼并、未来投资机会等重大经济问题,反而‘一边儿倒地争论民企原罪问题’。李素说,这些企业家不关心企业扩张,反而在反思自己的‘安全问题’。”,这是不是从“咨询家”的观察中人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这些“企业家”的发迹,都有其难以见光的乌七八糟的东西在背后,生蛆发酵,捂着盖着,但那臭气和烂蛆总是个心病,所以“惶惶不可终日”了。
“咨询家”下定义道“‘反腐倡廉’不等于‘杀富安贫’”,原因是,所谓“原罪”大多与官商勾结有关,而广商勾结是“被迫”的,商一方是“弱势群体”,“咨询家”说“腐败的最大根源,在于权力包办经济,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实体对权力的‘配合’与‘供养’。因此,权钱交易的责任主导方面,在于强势的政府,而不能一味追究弱势的民营企业家。”,好家伙,把责任往“政府”头上一推,“企业家”就“弱势”了,就心安理得了,那请问,在官商勾结中被赶出企业的几千万失业下岗中老年国企工人,被强占土地只得到极少补偿款的实地农民,国有资产流失被剥夺了所有权益的绝大多数底层劳动者,他们算是什么“势”?
中国被尊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企业家”们一出手上百万、上千万地买“顶级奢侈品”,重庆市要成立专门的公安机构保护“知名企业家”,他们怎么就“弱势”了。本来“官商勾结”就是两厢情愿,各取所需的事情,普通老百姓,贩夫走卒有没有机会也像“知名企业家”们“弱势”一把?
“咨询家”举了三个“知名企业家”的例子,“比如江苏‘铁本’案。那本来是个很小的钢铁厂,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非要让企业主‘干一个像宝钢那么大的项目’。结果代价是,企业家被抓了,关了几年后他的企业也被卖掉了;正在审查的科龙案中,顾雏军涉嫌的几个罪名,都与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官员有关;而黄光裕被质疑用个人身份证从银行“假贷款”的问题,几乎在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存在。”…云云,因此,就生出“我国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民营企业的违法犯罪主要体现为法不责众的‘行业潜规则’还在延续”的怪异结论,好一个“法不责众”,“知名企业家”都违规违法了,而“目前创造了中国经济总量50%的民营经济,当下遇到的一个‘重大的坎儿’”,开始有点软软地威胁的味道了。
但不知道“咨询家”是不是有意识地回避或者是健忘了,还有一些“知名企业家”没有提及,比如,上海市大名鼎鼎的“慈善协会副会长”张荣坤,就是引发了上海社保大案的始作俑者,如果按照“咨询家”的逻辑,把上海市的几个贪官重罚了,而张荣坤“当庭赦免”?那草民想,张荣坤的罪行与那几个贪官可以“悍然”切割开来么。
这位“咨询家”原先未闻其名,发出一点“惊人之语”也不可见怪,这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但是,如果“咨询家”这样的属于所谓“上层建筑”范畴的角色也出来发话,就值得思考一下了,莫非是在反击?反击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