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思考

作者:孙强 来源:江南app网址

当今世界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再加上全球化、网络化的挑战,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碎片化态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显得愈加必要和紧迫。党的十八届三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时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认清当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积极应对,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尤为必要。

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使我们融入到世界大家庭;另一方面,也成为西方社会向我国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的主要途径。阿里夫·德里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化作为一种话语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对它的最热情的宣传是来自旧的权力中心,尤其是来自美国,因而实际上更加剧了霸权企图的怀疑,经济和政治权力也许比早先更具有消解中心的色彩”。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消灭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全球化就成为主要途径。如果不加以警惕,最终必将被西方的意识形态所侵蚀,甚至俘虏。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经济科技上的强势地位影响和控制全球经济,这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因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西方国家推行其国家意识形态的新工具。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利用其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通过发布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由于强势信息的霸权影响,容易引起人们头脑中已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动摇,进而怀疑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同时,全球化进程,也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使人们感到无所适,甚至产生认识上的混乱,进而怀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质言之,全球化,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定困难。

网络传播的冲击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众传播已成为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运作的一种主要媒介。网络传播颠覆了传统的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削弱了国家对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控制能力,冲击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同时,网络传播便利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侵蚀。国际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以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精神空间。当人们从国际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实际上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熏陶。久而久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会被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所渗透与侵蚀。此外,网络传播,打破了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方式。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裹挟在网络空间中,向人们扑来,主流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受到严重冲击。网络的开放性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优势,同时,网络聚焦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在消解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网络成了人们宣泄不满情绪的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展示舞台。这些思想借助网络的力量,不仅将主流意识形态淹没于其中,而且也为不同利益地位的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价值选择标准和认同目标,吸引和转移着人们的意识形态认同。

社会分化的支离

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出现了经济利益分化,最终导致了社会分化,并引起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分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难度加大。社会分化带来的更多的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样化的观念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整合的难度,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另外,社会分层容易导致意识形态“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就是“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行为策略和社会态度,不再是按照传统的阶级模式分野,而是根据具体的焦点问题产生的不同的分野。”可见,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焦点问题,随时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并使意识形态“碎片化”。这些都加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整合的难度。同时,社会分层也催生了文化多元化。多元文化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使社会更具活力,但同时也容易使社会成员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选择产生困惑,甚至混乱,最终表现为社会分化的意识形态冲突,影响到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正如有学者指出:“由于多元文化激荡形成的差异,导致不同思想意识群体的出现,在社会意识的层面上,出现不同的群体性意识。”不同群体性意识的共存与冲突,必然导致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化大众意识的能力下降,甚至引起人们的怀疑。因此,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和重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这是一个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主导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以真切的事实、严谨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指导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明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和灵魂,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回首近代中国史,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历程,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道路指引方向,思想引领未来。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了新的征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以鲜明的阶级性,以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作为自己的主体。它要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头脑”服务。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立言的,不是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专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更是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在实践中前进,先后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科学发展观。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活”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独立性,发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恩格斯指出:“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产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那么,他就绝不能了解他所谈论的那个问题了。”然而,意识形态这种反作业并不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能动地。这取决于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否。先进正确的意识形态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器;相反,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也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功能,使其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独立性的研究。与实用性学科相比,马克思主义的功能是指导性的。它提供的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引领,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不可与具体学科混为一谈,更不应该用其它学科来替代马克思主义。对此,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提出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调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工程,强调要努力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我们提出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努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必须与时俱进,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就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以此推进意识形态创新。因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灵魂是先进文化,它体现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文化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就强,民族就强大。反之,文化不强,意识形态就缺乏凝聚力。因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文化方向体现的是一个政党的政治信仰,反映的是一个政党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的价值导向。简言之,一个政党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实际上就是高举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旗帜。当前,我国的文化方向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这些又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建设先进文化,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竞争力、凝聚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总之,建设先进文化有助于推进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创新,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从历史看,意识形态领域历来都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实践证明,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体现。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对此,我们要不断根据实践中的问题,推进意识形态的创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不断维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才能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格局中居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孙强,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会员。




//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4-09-15/2806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