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重视总结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作者:崔耀中 来源:人民日报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丰富经验。重视总结和运用这些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化”的内容

  知道了“化”的内容,才能有效推进“化”的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科学对待并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推进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然而,在推动这一真理与实践相结合,使之掌握群众,进而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不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讽刺道:“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由此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学不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搞不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本上没有的,即使实践提出要求了,也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干,生怕出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历来讲两句话,一是坚持,二是发展。这就要求从精神实质、理论品格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明确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其根本要求。没有创新,没有应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学习教育。

服务和依靠人民群众,明确“化”的主体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大众”。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只有服务和依靠人民群众,鼓励和支持群众进行自我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有坚实基础。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服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越是进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就越是突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把人民群众仅作为被动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对象,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能否发挥指导作用,关键要看其能否被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重视调查研究,全面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理论需求,并通过解疑释惑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

  在服务和依靠人民群众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群众自我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的传播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我们党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就是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理论传播寓于群众精神文化活动中,让群众参与进来,在互动中接受教育。

遵循理论传播规律,掌握“化”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加以推进。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重视传播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理论的通俗化。

  首先应重视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实现载体和渠道的不断创新。任何一种理论大众化的方法路径乃至目标任务从根本上说都要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不能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形式、手段和载体被创造出来、利用起来,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信息化条件下,我们应特别重视大力推进网络等新媒体理论宣传教育平台建设,努力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建设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从而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拓展理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应重视理论通俗化工作,将“基本原理”转换成“常识道理”。这种方法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思想理论传播规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还不够,还要从实际出发,用具象化、口语化、故事化的语言来表达。毛泽东同志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讽喻主观主义,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来暗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来强调实践的作用,通过讲述“愚公移山”、“农夫和蛇”的故事来揭示深刻道理,深入人心、广为流传,非常容易被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掌握,堪称理论通俗化的典范。今天,我们应当摈弃作者本位、确立读者本位的观念和做法,认真研究和探索理论通俗化的办法和途径。

抓好党内理论学习,打牢“化”的基础

  要使马克思主义走进人民群众、扎根人民群众,实现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大众化,党首先必须善于学习,勤修马克思主义之“心”。当前,尤其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党内理论学习,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打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

  重视理论武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历来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正是由于重视学习特别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党才能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找到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面前保持思想统一,在党员规模发展到几千万时仍然能够保持思想统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所以能够取得执政地位并且长期执政,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奥秘之一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注重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越是在党内得到重视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就越能不断扩大。在加强党内理论学习问题上,我们党历来强调加强和改进学风的重要性。历史经验表明,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损。在新形势下,全党同志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为此,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又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3-06-25/2149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