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世界向何处去?——卫建林同志访谈

作者:马也 来源:江南app网址

世界向何处去?——卫建林同志访谈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第1期




编者按:世界向何处去?这是摆在每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问题,也是本刊和广大读者共同关心和探索的问题。毫无疑问,世界将按照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前行。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来都是曲折的、不平坦的。如何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历史条件下,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做出回答的问题。新年伊始,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卫建林同志向本刊畅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记 者:20世纪中叶,我们把那个时代称为“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现在,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呢?

卫建林:您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总有人考虑这样的大问题。对于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您所说的提法,见于我们党同苏联共产党论战的时期。用它概括十月革命以后的时代,在原则上是站得住的。问题在于理解。第一,这是指比较长时间历史运动的、全局性的趋势。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写序,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活动的1300年前后到恩格斯的时代,属于封建主义走向灭亡和资本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跨度就是600年。

第二,在阶级社会,研究时代问题,不能离开阶级力量对比的估量,由此分析哪些阶级强大却显示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没落腐朽的趋向,哪些阶级弱小却显示出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生的进步的趋势。《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

记 者: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了。

卫建林: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世界历史运动走着“之”字形的路,有各种复杂的因素发生作用。新事物战胜和取代旧事物呈现为一种过程,历史的前进,是在一定社会条件、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发生的,曲折、起伏甚至倒退和复辟,均属正常。但是总趋势没有改变。

旧制度复辟的情况屡见不鲜。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就有过1804年的帝政复辟、1814年的波旁王朝复辟和1815年拿破仑百日政变失败后波旁王朝的第二次复辟,到1830年7月革命,法国才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复辟企图,使资产阶级的政权巩固下来。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当代历史走向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已经有数千年历史的人压迫人的旧社会的问题。失败、复辟、倒退,一次又一次,毫不足怪。这就是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讲的人民的逻辑: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

记 者:事实是,社会主义的声音已经大为减弱,马克思主义遭到诋毁和攻击,各国共产党的党员在明显减少。

卫建林:所以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人低潮。

苏联解体以后,1993年3月间,我曾前往看望一位开国元勋。他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但是来日无多了。他的枯瘦而有力的手指掐着我的手腕,用颤抖的声音说出的深情的话,使我终生难忘:现在是马克思主义者受难的时代。

在叶利钦宣布停止共产党活动的第一个月里,㈤⒁多名苏共机关工作人员前往登记失业。职业介绍所声明,他们获得新工作岗位的机会最少。为国家建立功勋的苏联英雄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忠诚的共产党人,同广大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一样,基本生活条件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挣扎于失业和贫困之中。

东欧清洗共产党人的运动全面展开。

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哈维尔宣告撤换共产党时期任命的中央、地方直到农村的各级干部,称之为“第二次革命”。议会规定,处级以上捷共党员都必须写自传交代同安全机关的关系、在高级党校学习和在党中央机关工作的经历。政府要求三个星期内完全撤换和清洗相关范围内的干部,包括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被开除的原捷共党员。议会《清查法》所列清查对象达1⒁万人,刑法修正条款规定支持或宣传共产主义将被判处一年到五年徒刑。

在统一以后的德国,东德领导人被“缉拿归案”,东德地区每一个人都得接受审查,原公务人员最多只有1(P7o被重新录用,共产党人流落街头,形成一支“受过高等教育的无产者队伍”。

罗马尼亚新总理提出,把共产党领导人“送交法办”。

波兰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了证券交易所,原统一工人党党员十年内被禁止担任公职。

匈牙利规定,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领导职务。

欧洲其他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减少到21个,党员人数减少到不足100万,在各国议会所占席位也由将近300席减少到80多席。美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一半。日本共产党党员由50万减到30几万。澳大利亚共产党解散。

记 者:关于苏共下台和苏联解体,有土种观点认为,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军备竞赛和科技落后,经济没有搞好。

卫建林: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发生争论的问题。争论也许还要继续几十年、上百年。
党内党外、国内国际,导致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计划经济吗?苏联正是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短期内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强国。它的经济也有问题,比如怎样更充分地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管得过死,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够。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世界资本主义包围,美国尤其虎视眈眈,它仅仅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发展军备。1990年,苏联出现“二战”以后的首次负增长。尽管如此,解体17年了,俄罗斯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没有赶上1990年的水平。

其兴其衰,最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不在经济而在政治。

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20万工人赤卫队队员和革命士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以3⒁万党员的牺牲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有1800万党员的时候,党下台,国家解体。后来的党的领导集团变了,从联系群众变得脱离群众,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从坚持社会主义变成了主张资本主义。

两位美国学者列举的“在西方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即苏联解体“乃是由于其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崩溃,以及普通民众要求废除社会主义并代之以资本主义这场来自于社会底层、受到民众欢迎的革命”,已经成为一种笑话了。他们说, “苏联制度是由其领导层中的一部分人推翻的”,“苏联共产党精英在把资本主义引进苏联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①

他们阐述这一观点的著作就叫做《来自上层的革命》。这就是说,苏联解体既不是来自社会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失败的证明,恰恰相反,正是后来苏共领导集团背叛社会主义的结果。

记 者:戈尔巴乔夫1985年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还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那些措施,对苏联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卫建林:一切改革都是具体的。戈尔巴乔夫的前任安德罗波夫,先他提出改革。苏共这两任总书记的改革,方向完全不同。亲历这两种改革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动荡的十年》里写道,后一种改革是对前一种改革的背叛。我1999年访问俄罗斯,会见了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他干脆把戈尔巴乔夫和后来叶利钦的改革直接称为“反革命”。后来在季诺维也夫的《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悲剧》里,我们也看到同样的提法。

一份时间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1990年3月15日,美国《新闻日报》发表《戈尔巴乔夫,是新沙皇还是明星?》,历数他出任苏共总书记5年以来的创新:提出“人道社会主义”;抛弃对外关系中的阶级斗争思想;公开谴责斯大林;导致立陶宛共产党统治完结;取消共产党由宪法赋予的权利。

同年6月2日法新社报道《戈尔巴乔夫荣获五项奖》:罗斯福自由奖、爱因斯坦和平奖、马丁•路德•金国际和平奖、良知呼吁基金会的历史人物奖,以表彰他“改变了当代世界事态的进程”。

1991年8月24日,也就是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两个月,他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

第二天,叶利钦命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活动,苏联英雄、苏军前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自杀身亡。美国总统布什“兴奋地看到苏联清洗共产党人”,称之为“激动人心的一天”,说“这显然敲响了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丧钟”。

8月28日,叶利钦下令,没收属于苏共和俄共的全部不动产和动产,包括存入银行、保险公司、股份公司、合资企业和俄罗斯境内、境外其他机构的卢布货币资金与外汇。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开始接管叶利钦命令范围内的一切建筑物、企业、组织、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医院和其他机关及其所属的动产和不动产、人员和工资基金'29日,俄罗斯同马克兰签订经济军事协议,第一次使用“前苏联”的概念。法新社说这是划时代的,它“宣布了苏联的死亡”。含有贬义的“前苏联”这一概念,从此由西方媒体向全球扩散。

12月7日,白俄罗斯、马克兰、俄罗斯的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建立独联体的协议,宣布“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的苏联将停止存在”。21日,苏联十一个加盟共和国首脑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停止存在”,并通知戈尔巴乔夫。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

1991年12月25日晚7点38分,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官顶黯然落下。

这份时间表,就有对苏共下台、苏联解体原因的回答。

记 者:西方主流舆论一般认为,这是全球化的开始,全球化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的进步。

卫建林:西方控制话语霸权,基于自己的政治偏见,发动铺天盖地的洗脑运动,制造和散布混乱的、错误的、似是而非的观念。上述的“前苏联”即属此类。仅仅进行概念的拨乱反正,使人们的认识回到科学的轨道,就是一件亟待提上日程的工作。

全球化不是从苏联解体开始的,而是从资本主义出现开始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但是全球化是一个存在复杂矛盾的客观过程。其主要矛盾,一方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或者说西方全球化、资本扩张全球化,另一方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反对这种全球化的力量。前者至今居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决定着全球化的性质。它的现阶段,就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因此我不能赞同笼统地说“全球化推进了世界的进步”。哪一种全球化呢?如果说十月革命推进了世界的进步,那是符合事实的。此外是什么呢?在非洲贩卖黑奴,在美洲屠杀印第安人,在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直到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都属于西方全球化。如果说这是推进世界的进步,那么第三世界人民反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难道是在阻碍世界的进步吗?

记 者:我们讨论的,是现在的仝球化,是和国际社会、国际惯例接轨的这种全球化。国际舆论认为,它推进了世界进步。

卫建林:今天所谓“国际社会”、“国际惯例”、“国际舆论”,主要就是几个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或者说,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人类中很少的一个部分。他们自封为“国际”。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音像、其他各种出版物,真正属于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声音,还有多少呢?

“接轨”也是这样。实际上不过是消灭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接轨,削弱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同新殖民主义接轨,不过是后者吃掉前者。各民族、各国人民,都抛弃自己的优秀传统和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国格、人格一概接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轨道上,连做梦都要“美国梦”,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说,“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这大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接轨论了。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核心原则,一是用私有化掠取全球资源和财富;二是用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之类实现世界对西方跨国公司和企业的单向开放;三是用“小政府”摧毁第三世界维护独立、主权和自己国家与民族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从20世纪80年代由英美兴起,尔后狂风一般席卷全球。

关于私有化,需要多说几句。

西方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全民所有、全民所无”,是“官僚经济”、“官本位经济”、“低效率经济”、“腐败经济”、“培养懒汉”等等,因此要私有化。免费读书、免费医疗、低物价,就是实实在在的“全民所有”。私有化之后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其官僚主义、官员控制和参与掠夺,其腐败程度,比之苏联时代,是严重了还是减轻了呢?俄罗斯已经多次公布民意调查,认为现在青年的爱国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平,远远不能同他们的祖父一辈、父亲一辈相比。

1991年波兰《论坛报》发表该国私有化最初八个月企业赢利的若干数字。那是有可比性的:全部行业国营企业8.4%,私营企业1.4%,外资企业6.3%;邮电行业国营25.9%、私营9.2%,盐行业国营8.1%、私营1.4%,外贸行业国营7%、私营负1.47%②此后波兰全力消灭国营企业,就谈不上可比性了。

可以批评公有制经济,但是上述批评不足以服人。

西方主流媒体还宣传,私有化就是民营化,就是把资产交给人民。是交给人民了,还是交给寡头了呢?普京把俄罗斯由此产生的寡头称为“政府任命的亿万富翁”。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剥夺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1957年,在肯尼亚召开的一个关于非洲土地问题的工作会议也说: “要剥夺一个农民的土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完全占有土地,并且规定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③这是资本主义的老套路。现在对付苏联,是先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分解为小私有制,然后再掠夺小私有制,加上直接盗窃抢劫属于全民的财产和自然资源,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

俄罗斯几乎每个人都在私有化的最初阶段获得1万卢布。国家领导人说,这相当于一辆伏尔加汽车。然而很快,这笔钱就只能买一公斤劣质香肠,而巨额国家资产则落入寡头之手,最后受控于西方了。因此,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日程表上,私有化的“底”,并不是在解体后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形成新的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民族经济,而是加强国际垄断资本对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垄断。这只要看一看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兼并和重组而垄断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可以明白了。

记 者:足不足可以概括地介绍一下,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给全球带来了什么呢?

卫建林:美国一家杂志说,新自由主义教导人民“为了获得重生后的纯净和健康,你必须在经济上和社会上被置于死地”,它没有促进西方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也“绝无一例成功”。④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尔•麦迪森,在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比较研究领域享有极高声望。他的《世界千年经济史》提供的数据,截止1998年。

他把1950年至1973年看作世界经济的“黄金时代”。然而,随着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无论第三世界、苏联东欧地-区和西方国家,都处于停滞和倒退当中。“世界经济的增长放缓了,亚洲的进步已经被其他地区的停滞和倒退所抵消”。全球人均收人增长速度下降一半。占世界人口1/3的168个国家经济恶化。非洲人均收人水平完全停滞不前。拉美和许多亚洲国家收人的增长比之黄金时代微不足道。“在苏联和解体后形成的国家中,经济情况的恶化是灾难性的”。原苏联东欧地区1998年人均收入只是1973年的3/4。他称之为“西方衍生国”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从黄金时代的4.03%,下降到1973-1998年的2.98%。惟独全球的收入差距,“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最富有和最贫穷地区之间的人均收人差距,在那个黄金时代,从15:1下降到13:4,1998年则上升到19∶1。

麦迪森认为,幻世纪的最后25年间,较缓慢的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原因之一。“那些自封的‘新经济’的权威们不愿意接受技术进步放缓的观点。他们用一些支离破碎的微观经济上的证据为自己辩护。然而,他们所谓的技术革命的作用至今还没有在宏观经济统计上显示出来。所以,我无法赞同他们那种乐观的预期。”⑤

西方在倒退。第三世界在倒退。原苏联东欧地区尤其在倒退。

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悲剧。

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被肢解得破败凋敝,人民在近一个世纪里创造的巨额资产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受到劫掠和廉价拍卖。曾在叶利钦时代出任对外经济关系部长的经济学家谢•格拉济耶夫写道:自行毁灭国家经济制度的政策,打着自由化经济改革的旗号,从1992年开始在俄罗斯实行,“搞国有资产私有化和推行的金融政策,都成了无法无天和腐败的同义语”,“就在实行市场改革的幌子下,坚定不移地实行起一种为国际资本的利益而侵吞国民财富、使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政策”。这项政策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俄罗斯的贫困程度自1990年以来加深了14倍,生活在贫困边缘或已经陷人贫困之中的人口几乎占人口的一半。收人差距至少扩大了19-24倍,在莫斯科则达到44倍。⑤

俄罗斯在私有化运动中损失1.7万亿美元,截止2002年的12年间,外流资金估计为1000亿到5000亿美元。国家生产力遭到远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的破坏,文化、科学、教育、卫生医疗事业的损失难以估计,连续十几年基本上没有建设。

苏联解体、东欧演变,世界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一道陷人低潮,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共产党人和广大热爱祖国、追求民族解放的人们,一道迎来凄风苦雨的日子。

从那时起,无论东欧国家,还是俄罗斯和原属苏联的各共和国,都在埋葬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从西方搬来新自由主义的苏东版——“休克疗法”。结果是有“休克”而无“疗法”;勉强可以称为“疗法”的,就是私有化。在第三世界,则有新自由主义的拉美版“华盛顿共识”和非洲版“经济结构调整”。它以阶级的、民族的复仇的疯狂性,瘟疫一样传播开来,到处摧毁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压制和剥夺人民自己创造历史的势头。国家主权、民族独立被严重削弱,经济社会全面倒退,人民生活普遍下降,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环境和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

新自由主义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安排,用美国一家周刊的话来说,就是“重新殖民化”:“使非殖民化过程颠倒过来,恢复古老的帝国价值观,甚至倒退到白人统治的旧制度。”⑦
西方当局在弹冠相庆的盛宴中,推出“历史的终结”:终结于社会主义的消灭和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终结于新自由主义和美国霸权主义的万寿无疆。人类历史不会再有新的发展,也无需进行任何新的创造。他们把这叫做“别无选择”和“不可逆转”,企图在历史达到仿佛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为它划上句号。

记 者:但是西方毕竟为第三世界国家带末了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民主、自由这些现代文明理念。这就是一种进步。

卫建林: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相对于封建主义而言,具有进步性。但是,因反对斯大林“独裁”而成为“持不同政见者”,后来回国的俄罗斯哲学家季诺维也夫,就把新自由主义俄罗斯的那种民主称为“殖民地民主”。拉美人民懂得,美国暗杀和策动军事政变的“民主自由”是什么东西。在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死亡65万、逃出国外160万、国内流离失所150万,其余则颤栗于美国枪日下的伊拉克人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世界国家使用西方资金服务于自己的发展,这未必不是好事。但是西方资金输出的目的和手段,第三世界国家怎样使用这些资金以及使用的结果,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英国侵人印度,带来了蒸汽机、铁路和欧洲的管理知识。但是这使我想起马克思的两段话。

一段是:“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

另一段是:“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所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和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⑧

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中,西方同第三世界的关系,不过是当时英国同印度关系的当代形态。

要说和150年以前的区别,大约可以举出漫天飞舞的关于“自由”的空话和知识产权问题。不论在第三世界的哪个地方,都没有看到即便一个实例证明,出让资源、市场、主权和廉价劳动力可以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的、关键性的技术。就总体而言,第三世界同西方的技术差距,没有因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而缩小,反而是扩大了。

记 者:回到我们这次采访的主题吧。您怎样看待世界走向问题,或者说,世界将向何处去呢?

卫建林:让我们从西方宣布“历史的终结”开始。

苏东剧变以来15年,世界历史的走向变化之大、之快,足以使任何严谨的研究者,感慨自己的落伍。

在独联体国家中,历史遭遇到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巨恶大贪的巧取豪夺和盗窃吞噬,政治折腾、权力纷争、社会混乱,人民何以在艰难中存活,国家何以在艰难中运转呢?

社会主义有一种其他社会运动所不具有的品格和异常坚韧的生命力。这就是,它从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中生长起来,即便头被砍掉,根须还在大地的深层。

历史是世代延续的,难道十月革命以后的社会主义俄国,不是继承了沙皇俄国的家底吗?根据美国学者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一书提供的资料,革命前的俄国属于第三世界。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了一句公平话: “斯大林接手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⑨这可是完全不同的家底了。

社会主义的根基,一方面是物质的根基,一方面是精神的、道义的、人心的根基。正是在失去社会主义的年代里,人们从苦难中重新点燃起对十月革命的开创者、战胜法西斯的英雄和祖国建设者的由衷的敬意。他们始终存在于人民的记忆里,并渐次转化为从灾难深渊拯救祖国的新的物质力量。被推倒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塑像,再度耸立起来。对于苏联共产党的怀念,成为俄罗斯最新的社会风景线。过去的“持不同政见者”,挺身加人祖国光荣历史捍卫者的行列。甚至在解体进程中扮演积极角色的人物,也发出和当时完全两样的声音。

人民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决策。恢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旋律为目前的俄罗斯国歌,把苏联时代的红五星作为俄军军旗图案和军徽图案,原样再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高等学校历史教学参考书,与此相关,还进行了一系列国内外政策的调整。这导致基本结束国家解体初期的混乱倒退局面。Z005年,伤痕累累的俄罗斯已经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

在独联体国家中,白俄罗斯是一个特例。1994年卢卡申科当选总统,拒绝“休克疗法”,被西方主流媒体嘲笑为“社会主义复辟”。1996年至2θ阳年,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6.6%,2005年为9.2%,这里没有两极分化,人均收人位居独联体各国的前列。同1990年苏联解体前夕相比,2005年俄罗斯的生产力接近当时的82%,乌克兰不及60%,白俄罗斯却增长到120%。西方策动“颜色革命”连连得手,惟独碰壁于白俄罗斯,卢卡申科高票当选,出任第三任总统。

东欧国家的某些政党,仍然时不时地炒作“清算共产党间谍”。然而匈牙利总理一句在小范围发表的却诚实的话“我们从早到晚,谎话连篇”,居然引发布达佩斯的反政府暴力活动。路透社2006年9月20日的报道说,“这可以看作是前社会主义东欧地区对16年来的经济大变革感到疲倦的又一个例子”。同时出现的是对老一代社会主义领导人的追念。一些国家恢复合作社。斯洛伐克“候选总理”菲乔,在2006年7月2日的电视辩论节目中声称“不愿意成为售货政府总理”,呼吁停止出售国有资产。人民寄望于社会主义的潮流在继续涌动。

记 者:社会主义运动在继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

卫建林: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中国等国家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一方面把停止援助古巴作为向戈尔巴乔夫施压促变的筹码,一方面加大对古巴的干涉和演变。社会主义大国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小国古巴站住了。古巴人均收人不及美国1/10,预期寿命、人学率和美国一样;婴儿死亡率低于美国。美国《是的!》杂志2006年一篇论及石油问题的文章,承认古巴农业是世界最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农业,把这看作是古巴为社会主义创立的一种新的优越性。

1989年5月18日,《波士顿先驱报》发表美国总统老布什关于中国的谈话,认为“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失败”。1991年1月3日新华社报道,日本出版了一本题为《新的世界秩序和日本》的书,主张靠美、日、德三极体制建立这种新秩序, “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与世界整个潮流相悖。中国早晚要放弃毛泽东思想。到那时,中国将不再是单一的共和国,将成为国家联邦或完全分裂的国家。只有到那时,亚洲的冷战才能消除。”1991年11月,日本《选择》月刊又发表题为《美国的目标是使中国解体,从而除去最后一个眼中钉》的文章。

事实再一次让他们出丑了。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普遍遭遇困境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绘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

记 者:最近有两篇议论中目的文章。一篇是俄罗斯《政治杂'志》9月25日的《中日模式对抗新自由主义》,另∵篇是《香港虎报》10月16日的《中国领导新自由主义——美圉看来已经失去世界最自由的自由市场经济地位》。您作何评论呢?

卫建林:新自由主义全球泛滥,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的一些人有影响,是一个问题;中国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另一个问题。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归之于新自由主义,是荒谬的。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由于这些成就而赢得的世界人民的尊敬,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自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记 者:应该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运动呢?

卫建林:社会主义运动,亦即《共产党宣言》所说的无产阶级运动: “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运动过程中会确立起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运动推进着、丰富着作为一种学说、理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居于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在运动中变化和不断地完善。

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狭窄一些,就是计划经济;宽泛一些,也很容易归结为就是当年苏联的社会制度或者中国的社会制度。就社会制度而言,不能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就完结了,也不能因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否定其他国家、其他地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新的创造。

记 者: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您放眼世界的时候,除了通常所说的几个社会主义围家,还看到了社会主义呜?

卫建林:社会主义在哪里?在书本上、宣言里,还是在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历史创造活动的实践中?列宁说得好:“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社会主义不是按照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⑩

这里就有认识世界走向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也如列宁所说: “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他最重视的是工人阶级英勇地奋不顾身地积极地创造世界历史。马克思观察历史,是从正在创造历史,但无法事先绝对准确地估计成功机会的那些人们的观点出发的”。⑾

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的实践,那就应该看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幻世纪,经过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运动的高涨和发生严重错误以后陷人低潮几个不同的阶段,它的成果已经融人世界文明,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它在21世纪继续存在着、发展着,并且已经显露某些新的特点。

记 者:把社会主义看作一种“运动”而不是凝固的东西,这符合历史辩证法。现在需要从这样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问题,也需要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1世纪的新特。

卫建林:很希望我们的学者从人民历史创造活动的实践出发,深人地系统地研究这样的问题。在这方面,越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中国的理论工作者,也越是承担着一份特殊的、庄严的责任。

关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的特点,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思考。最多不过有一些提纲式的回答,有些地方多说几句,有些地方列个题目,目的是引起讨论和批评。

第一,这是在全球规模上,生产力社会化程度和人类交往程度达到空前发展水平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第二,这是经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和惨痛挫败,经历战争的与和平的、执政的与失去执政地位的诸多严酷考验,积累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正反两面经验的社会主义。

第三,这是抛弃教条和固定模式,更加充分地尊重人民历史创造的主动精神,更加广泛地融汇人类文明成果和各民族人民优秀文化传统,在全新历史环境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实际相结合,到处进行新的探索和激起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

这里要感谢《国外理论动态》。你们的刊物连续多年向国内读者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使我们了解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我的很多知识,都来自贵刊。

比如在新自由主义一度最为猖獗的拉美,委内瑞拉对外抗击美国霸权主义,对内发展合作经济、国有经济,实行土地改革,支持免费医疗、教育和食品补贴,建立参与式民主制度,加强军队和人民的联系,等等⑿。墨西哥《每日报》2006年6月4日《拉美的新社会主义》也说,委内瑞拉倡导劳动者共同管理国家经济,“为大多数人民创造多种经济发展机会”。巴西解决无地农民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农村实行劳动者的合作经济。阿根廷经济危机中,不仅有“断路者运动”的活跃,而且出现许多工人集体占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五星级饭店,改由职工集体经营,变亏损为盈利。墨西哥萨帕塔运动控制的恰帕斯州,实行一种带有印第安文明特色的自治制度。我们尚不知其详,但是多家报道介绍,这里有一种平等、诚实的社会气氛,比之墨西哥动荡不断的其他地区,这里是安定的。

在亚洲,最近报刊介绍的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建立和推行的“穷人银行”,“以合作经济的方式,替贫穷国家的穷人打开了一扇新的机会之窗”。⒀印共(马)多年执政的喀拉拉邦,自然条件差,但是经济有起色,人民大众享有的文化、教育、医疗待遇也远甚于其他地区。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在自己控制的地区进行土地改革、建立人民参与的民主政权,威望越来越高。

记 者:我们一向认为,社会主义意味着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您举出拉美和亚洲国家的一些实例,是不是说,那也是社会主义?

卫建林:我们这里没有讨论通过革命或者改良的道路取得国家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不能用已经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剪裁当前的历史运动过程。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猖獗、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我特别注意的,是劳动者合作经济这种形式。

1884年英国出现罗虚代尔的工人合作社。1864年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中,说这意味着“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更大的胜利”。《资本论》第3卷写道,股份制度导致资本集中, “剥夺已经从直接生产者扩展到中小资本家自身”,接着说“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⒁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股份制改造,我们相当一些报刊文章很喜欢引用《资本论》中的这些话。不过只引股份制如何必要,却不引对股份制资本主义性质的分析,尤其完全舍弃马克思关于工人合作工厂的论述。于是伪造出一个抛弃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只吹嘘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马克思。这实在算不得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中,劳动者合作经济的形式,作为一种新创造再次出现。这属于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探索,属于向着社会主义方向的探索。

记 者:前些年流行过一种“重新认识”。

卫建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导致的苦难中产生。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了,本身需要在实践中完善。这就是我们党所说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今天条件下合理的东西,明天条件改变了,也许会陈旧,那就需要继续有所改变。人类的认识,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认识是发现。重新认识是重新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客观事物的规律,发现人民历史创造的经验。即便到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重新认识”。

在经历新自由主义的浩劫之后,“重新认识”再次被历史推上前台。现在“重新认识”的主体,是人民。人民在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也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一位印第安农民,以宣称“美国噩梦”当选为玻利维亚总统的莫拉莱斯,在2006年8月28日德国《明镜周刊》发表谈话说,资本主义只会伤害拉美,而社会主义意味着公平和公正,使拉美不再“像过去那样被种族主义或法西斯主义者所统治”。这就是重新认识。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中,在社会主义者遭受迫害的日子里,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的呼吁社会主义的声音,而且有些来自国家领导人。这在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这是具有更广泛而深厚阶级基础、社会基础的社会主义。

西方宣传,随着科技发展,“劳动消失了”、“工人阶级消失了”。社会如果没有劳动,一天也不能存在。科技也是劳动。美国富人可以专门享乐和休闲了,衣食住行、穿鞋戴帽,却来自美国工人阶级和第三世界血汗工厂工人的劳动。纽约在地铁罢工时,几近死城;“没有移民的一天”,商店餐馆关门、工厂停工,没有人清除垃圾,几乎全国瘫痪。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更加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全球化的过程,或者说全球规模的再生产的过程。资本在全球化,雇佣劳动也在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一方面扩大贫富两极分化的鸿沟——西方发达国家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及其国家内部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及其内部的鸿沟,另一方面扩大着雇佣劳动者的队伍。工人大量失业。失业也属于工人阶级。曾经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稳定器的所谓中产阶级,包括科技知识分子,在剧烈的社会分化中,绝大多数落人工人阶级队伍。曾经远离资本主义中心的第三世界居民,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牧民、渔民,到保持着原始部落习俗的原住民,正在直接或间接地沦为跨国公司的雇佣劳工。

工人运动在新自由主义中受到压制和削弱,但是没有销声匿迹,而且自世纪之交起,呈现出复苏迹象。

在美国,有1995年波音公司、1997年包裹服务公司、1998年通用汽车公司、1999年西雅图、2002年西海岸码头工人、2005年底到2006年公交工人的大罢工。在欧洲各主要城市,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人的罢工和示威此起彼伏。

记 者:还应该注意到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

卫建林:我不赞成“反全球化运动”这样的概念,应该表述为反对西方全球化或者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运动。

这是一种群众性社会运动。运动每每在西方发达国家首脑、巨富、其他代表人物聚会的时间和场地,火山一样爆发,闹得首脑们不得不躲藏到某个孤岛或兵舰,形成“7个人开会,7千人警卫,7万人示威”的局面。运动主题,从反对两极分化、反对贫困和失业、反对环境污染到反对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参加者包括来自各大洲的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群,最多时遍及世界各主要城市,参加者达到2000万。其主力和骨干,并非如一些媒体文章所说是“乌合之众”,而是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

2006年出现了两个标志性事件。

一个是3月间法国围绕“首次雇佣合同”的劳资冲突,大中学生发难,铁路、公交、航空等行业工人协力支持,300万人参加,持续两个月之久,一度发展为使巴黎陷人瘫痪的“暴乱”。工人和学生并肩发起针对失业和超经济剥削的斗争而达到如此规模,在近30年来的欧洲尚属首次。

另一个大规模抗议活动,因美国当局对新移民加大处罚力度而爆发。活动从2006年3月延续到5月,高潮是5月1日的“没有移民的一天”。游行示威波及20个州的将近100个城市,参加者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万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目前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1/5。移民是美国的“打工仔”和“打工妹”,是最艰苦、最危险、报酬最低的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处于工人阶级最底层。美国当局曾经以“阻止迁徙自由”指责第三世界国家“违反人权”。现在,它一方面享用移民用艰苦劳动和牺牲创造的富足,一方面却要对他们加大处罚力度。这不能不激起愤怒。这场斗争,显示出第三世界人民的团结,而且得到多数美国居民的同情和支持,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和最具战斗力的劳工运动。

在第三世界,痛苦的流泪和呻吟,转化为对新自由主义和美国霸权主义的愤怒的抗议与新的社会道路的探索。

1994年1月1日,美国和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恰帕斯山区印第安人民打响了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第一枪。他们认为,这个协定是墨西哥人的死亡通知书。拉美社会运动随之风起云涌,2001年起则有每年一次的世界社会论坛。论坛从拉美开到亚洲和非洲,成为第三世界人民普遍觉醒和新的群众性斗争的信号,被称为“第三世界的联合国”、“21世纪的万隆会议”。参加者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也包括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组织和个人,从高层政界人物、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科学家到普通工人、农民、学生,人数从数万增加到十几万。和新自由主义所谓“别无选择”相对立,它的共同呼声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2006年年会已经明确提出“要社会主义,不要帝国主义”。

第五,这是在进步人类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进行阻击和进行新的探索的斗争中成长起来,引导人类摆脱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灾难的社会主义。

这里不讨论俄罗斯和委内瑞拉两国的社会性质问题。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清楚的:两国都在努力摆脱新自由主义枷锁、寻找有利于实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结果就是基本停止倒退,经济在恢复,有发展,社会事业也出现新的面貌。

第六,这是世界知识界走出迷惘,和人民、和历史运动的客观进程、和马克思主义逐渐建立起新的联系的社会主义。

西方知识界正在兴起两大思潮。

一个是马克思从备受冷落和攻讦,转而成为民意测验中得票最高的人物。以他的英名命名的理论,也越来越成为进步知识界分析当代新自由主义现实和资本主义命运的最锐利的武器。

另一个是,曾经喧闹一时的“历史终结论”自己被历史所终结,代之而起的“新自由主义终结”、“资本主义终结”、“帝国主义终结”、“美国霸权主义终结”,系统地或者从某个侧面对诸如此类的东西进行清算,成为新的理论热点。以此作为书名的著作,由英、法、德等不同语言译为中文出版的,已经有数十种之多。《国外理论动态》近年刊出有关这一主题的文章,不少于数百篇。

那位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弗朗西斯•福山,在世界各国领略到美国霸权主义引发的普遍的反美情绪后说:“我错了”,我是一名“叛徒”,现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了。⒂

在伦敦、巴黎和纽约,几乎每年都有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的重大聚会。纽约召开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针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私有化发出呼吁:“世界不是被用来出卖的”。2005年11月间伦敦召开的欧洲左翼反资本主义大会宣言,要求建立一个“基于和平而非战争、团结而非竞争、平等而非压迫、正义而非剥削的替代社会”。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即将于2007年10月在巴黎召开,议题就是反对资本主义和替代性政治选择。

第七,这是伴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而日益全球化、越来越显示出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向的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划分了这样的阵营,一方面是占人类极少数而且越来越少的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及其附庸,一方面是占人类绝大多数而且越来越多不同程度地受到压迫、剥削、排挤、边缘化的社会人群。当把一切权益归于自己的时候,也就把一切不满、怨愤、仇恨集于自己了;当把一己私利全球化的时候,这种不满、怨愤、仇恨也就全球化了。

资本主义全球化,特别是它的新自由主义阶段,从生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妇女儿童、教育科技、道德伦理、民族宗教领域,到战乱、两极分化、贫困、失业、饥饿以及人类生存的各种基本问题,等等,到处制造倒退和灾难。人类为摆脱这种倒退和灾难,进行持续不断的、各种形式和途径的斗争。然而在现存秩序的范围之内,倒退没有终止,灾难益加深重。在它之外寻找和创造新的社会秩序,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追求。


记 者:难道世界历史走向,就是要么社会主义,要么资本主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了吗?这是不是又回到问“姓资姓社”的争论,把问题简单化呢?

卫建林: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使世界成为资本主义的世界。在世界历史运动基本走向这样的问题上,归根到底,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我看不到其他主义。“第三条道路”没有超越这两个主义,何况热闹时间不长,已经烟消云散。西方学者有世界将走向黑暗、走向混乱的说法。这是对于新自由主义现实与前景的土种描绘,没有回答黑暗和混乱之后的情形。各国人民都在努力摆脱以新自由主义面貌出现的资本主义;向哪个方向摆脱,摆脱之后走向哪里呢?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来说,只能走向社会主义。

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将不会是单一的。至于为此奋斗的人们的认识怎样从自发到自觉,把自己所投身的历史运动叫做什么,如何命名,则是另外的问题。这是具有无限创造空间的领域。我想,只要是绝大多数人的、谋求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运动,在历史方向上就属于社会主义。

“姓资姓社”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其说是人和人之间的争论,不如说是两种历史运动之间的争论。我们不赞成把“姓资姓社”的问题简单化,不赞成把世间事物切西瓜一样分为或资或社两种,尔后决定取舍。玩弄口号和标签,最省事也最没有用。历史运动过程要复杂得多。不过鲁迅论出汗,也说林妹妹出的是香汗,焦大出的是臭汗。一个螺丝,也要问“姓资姓社”吗?如果考察原料、采掘、设计、工艺、加工、销售、知识产权、利润分配,都是劳动和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如果考察用途,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和成为屠杀伊拉克人民的坦克的零配件,还是不一样。西方社会中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拿来建设社会主义,是好事,既不能随便扣上“姓资”的帽子,也不能因其“姓资”而拒绝。当然来自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不能照搬照抄。

在社会制度、历史走向这样的问题上,问“姓资姓社”无罪。在社会主义中国,问一问,应该是可以的。

社会主义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所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和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的力量,所有抗击霸权主义、热爱祖国、捍卫人民权益和文化传统的力量,所有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都直接等同于社会主义。但是只要否定资本主义和在资本主义之外进行新的追求与创造,无论把自己叫什么,无论别人怎么称呼,无论自觉与否和自觉的程度如何,走到底,都如涓涓细流之归于大海,多少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同盟者,在历史地走向社会主义。

记 者:您列出了一个大纲。但是好像有点怀旧。历史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倒退没有出路。

卫建林:美国学者沃勒斯坦等所著《自由主义的终结》一书中提出,“我们这么快就要怀起旧来了吗?我想我们应该如此。”⒃

该书所集文章,写于1995年到1998年,中译本2002年出版。从那以后,怀旧之风还在继续升温。我们不能不佩服著者的历史敏感。

倒退还是前进,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要说倒退,新自由主义是最大的倒退。“倒退没有出路”,如果作为新自由主义打击对手、自我推销、自我扩张的咒语,本身就成为而且促进着货真价实的倒退。

苏东社会主义政权垮台,被革命推翻的皇族后裔、地主、资本家纷纷回来,索要他们失去的权力和财产。列宁真是不幸而言中了:“他们在遭到第一次严重失败以后,就以十倍的努力、疯狂的热情、百倍的仇恨投人战斗,为恢复他们被夺去的‘天堂’、为他们的家庭斗争,他们的家庭从前过着那么甜蜜的生活,现在却被‘平凡的贱民’弄得破产和贫困(或者弄得只好从事‘平凡的’劳动……)。”⒄

这种历史倒退现象本身属于新自由主义,也从其全球化中分一杯羹,虽然更大的利益属于新生的强盗和窃贼,属于国际垄断资本及其附庸和他们的代理者。

我们这里所说的,不是他们,而是人民的怀旧。西方国家人民怀“黄金时代”两极分化没有今天这样严重的旧。第三世界人民怀享有本国主权、民族独立的旧。苏东人民怀没有失业、倡导道德高尚、平等地享受物质文化福利的旧。无所不在的怀旧,就成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导致全球倒退的铁证。

人民的这种怀旧是倒退吗?

新自由主义的今天,从人民曾经取得的成果倒退两步甚至三步。由此算起,倒退一步就是前进。比之殖民地化,民主主义是前进,社会主义更是前进。

人民的怀旧正在成为历史进步的垫脚石。萨帕塔运动曾经召开了一个参加者来自五大洲的第一届保卫人类对抗新自由主义国际聚会。它的领导人马科斯,在开幕辞中宣读的是诗一样的语言: “保有自己的过去,那样我们将拥有未来。”⒅

这里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历史。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人类多数的力量在这里,人民的力量在这里,真理在这里,社会主义在这里。另一个问题是,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永远具有创新的性质,没有什么比人民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教训更为宝贵,更能够唤起创造新的社会道路的激情与智慧。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它的被埋葬,也为社会主义的新的创造和再度崛起,积累着历史的力量。

世界处于新的大变革的前夜。经历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又一次奏起它的凯旋曲。历史不是资本主义的朋友。未来属于社会主义。

注 释
①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中文版序第4页、正文第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见柳静《西方对外战略策略资料》第1辑第457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③见保罗•哈里森《第三世界一苦难、曲折、希望》第67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④《全球化进程崩溃》,美国《哈泼斯杂志》2004年第3期。
⑤安格尔•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第3、9、15、l16、180、120、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谢•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第3、4、25、26、31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⑦《再见吧,莫伊先生》,美国《新阅周刊》1996年11月11日。
⑧《不列频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6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同上第771页。
⑨卡尔波夫《大元帅斯大林》第79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列宁全集》第26页地269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⑾《卡•马克思致库格史曼书信集俄译本序言),〈列宁选集》第1卷第705、70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⑿《委内瑞拉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10期。
⒀《“穷人银行家¨尤努斯为穷人创生命奇迹》,香港《亚洲周刊》2006年10月29日。
⒁《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05——60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7-498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⒂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6年3月19日。
⒃伊文努尔•沃勒斯坦等著《自由主义的终结》第1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宁选集》第3卷第61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⒅《蒙面骑士——墨西哥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副司令马科斯文集》第3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3-05-02/1580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