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再批茅于轼先生的《我不赞成牺牲自己造福别人》
在我对茅先生的《我不赞成牺牲自己造福别人》进行批评之后,有人为之抱不平,说是茅先生是一位老者,在私人交往中口碑不坏。但我以为,这些并不能作为别人不能批评其谬论的理由。
当前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震救灾,从总理的身先士卒,从前线将士的奋不顾身,从全国人民的捐款捐物献血,还有国际社会的关心支持,这一切都在用事实批驳着茅老先生的谬论,包括那些奉行着丛林法则的国家,也不能不在面子上有所表示,也不敢把茅老先生的理论坚持到底。也就是说,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所一向坚持的法则很光明很堂皇。
这一切都说明,人就是人,他已经从动物界脱颖而出,不再是纯粹的动物了,向着宽容博爱无私奉献的方向进化,离那个动物式的丛林法则越来越远了。就是那些想当动物的人,也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人性的影响。甚至包括某些动物也具有着某种程度的利他主义精神,也许在小朋友们所看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就会找到这样的例子,茅先生如果缺少这方面的常识,可以请自己的小孙子给自己讲一讲。因而,就算是作为对事实的陈述,茅老先生的议论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当然茅先生可能会认为他所说的很符合实际,确实是有那么一部分人是不愿意牺牲自己造福别人的,但这只是某一部分人的实际,而不是符合全体人民的实际,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那少部分人的需要强加到全体人民身上,那样做很不民主。而且也不符合人类进化的方向,扼杀了人类的善良天性,其危害尤其深远,所以就不能不予以反驳。
也许有人会对我对这句话的反驳不以为然,但我请朋友们注意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然而是很重要的事实:人关于人的知识并非对人的存在没有影响。通常,知识并不使已知的事物产生任何变化。事物有他们自己的稳固的结构,来自外部的知识不会改变它们。而人则是这一规则的例外,大自然赋予了人的身体的结构,给他装备了性格与才智等等的基础条件,但他怎样利用这些自然倾向,他希望成为怎样一种人,这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他自己的事,他可以自己创造自己。当然对于早期人类来说,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自由,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个人可以塑造自己的人格和生活,按照他自己的选择,他可以趋向于完美,也可以趋向于堕落。
人可以并必须塑造自己,正是这一点,使得自我解释具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专家学者们对人性的研究、解释,就不单纯是一个学术上的问题,而是影响着人们的自我塑造,从而或大或小地影响着历史的方向。如果人们相信了专家的说法,都不赞成牺牲自己造福别人,那他就会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来。那我们的抗震救灾就别打算进行下去了。如果他们相信总理的说法,不怕牺牲,挽救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那他也会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来。那我们这个民族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的反应就会让全世界感到惊奇。
因而,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对抗震救灾有利呢?我想任何一个有着健全心智的人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对个性的健全发展有利呢?在我看来,即使是从个人利益的立场出发,奉献牺牲精神也仍然是有利于人性的健全发展的,因为它反人的潜能调动起来,服务于一个高尚的目标,从而使人获得自我实现的体验,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这是比物质财富的私人占在更为重要的价值。
有人把牺牲精神局限于把生命奉献出去,这是无知的或者是故意的歪曲。不管是为了人民的整体的利益奉献智慧、奉献精力,奉献物质,献血,这都是自我牺牲精神,为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更好地凝聚起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这也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每一成员的生存。总理一再地说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这就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把人的生命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总理在要求解放军和武警将士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的同时,也叮嘱他们科学救援,注意安全。
我们这个民族一向有着伟大的文化传统,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所以便能在一次次的内忧外患的打击下重新站立起来,所以我们才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只有进一步弘扬这个伟大传统,我们才能在这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在这一次的大天灾的面前,我们的政府和人民表现极其优异。古人说,“多难兴邦”;还有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高扬了人性的旗帜,进一步提高了普世价值的坐标。
看吧,羡慕吧,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本色。
让那些“专家”的胡说八道见鬼去吧。
(原载于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