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唯物主义观念贯彻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之中

作者:刘永佶 来源:江南app网址

唯物主义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哲学观念,以它为基础构建的哲学体系贯彻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之中,或者说,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体现和实现了唯物主义观念。  

受恩格斯的影响,苏联和中国的哲学界曾将唯物主义一般化为人类各社会通行的哲学观念,并仅限于对自然界的规定。这样,就使唯物主义脱离了其现实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成为空洞的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论证。尤为严重的是将17、18世纪唯物主义者的学说分为截然对立的两部分: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不仅曲解了唯物主义观念,更不能理解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的关系。   

唯物主义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欧洲近代史上因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形成的反封建、反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以经验和初步形成的自然科学成果为论据,批判并否定了上帝主义和自然神论,确立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自然的基本观点,以这个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为佐证,集中探讨了作为物质世界特殊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关系,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论证了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和国家等市民社会的基本范畴,进而规定了商品经济初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作为其内在机制的民主政治的原则,论证了与政治、经济相统一的文化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体系,虽然没有一个思想家对此进行全部论证,但从我们上面的考察中完全可以看出其分散于各个思想家著述中的思想的逻辑统一性。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唯物主义者,并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总体系的论述者,霍尔巴赫的著述面比较广,但逻辑系统性远远不够。虽然如此,他们的思路传承却是明确的,其根据还在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形成的资本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为核心,以雇佣劳动为资本增殖手段的思想体系之总称。它形成于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的创始,发展于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变革运动,成熟、确立于资产阶级居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之建立和巩固。  

资本主义理论是对封建主义和集权官僚主义理论的否定,是从理论上对否定封建领主制和集权官僚制的社会变革运动及变革后建立社会制度的规定。它包括对旧制度及其理论的批判和对新制度的论证、辩护。资本主义理论是动态的进程,是与资本主义运动及其制度化内在统一的,既是运动和制度的指导,又随运动和制度的演进而不断调整和修正。  

与以前各社会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不同,资本主义理论并没有一个标志性的如儒家道统的孔丘、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等的代表人物,资本主义理论是在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中,由一系列的思想家在发展中创立并演进的,它有几个阶段性的代表,如霍布斯、洛克、霍尔巴赫、斯密、黑格尔、凯恩斯等,但都未像以前社会思想界那样对他们形成崇拜和教条主义,后来者对前人的思想既有继承,更有批判和否定。这是资产阶级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资本主义所标榜的个性自由的体现。资本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也在这里。  

资本主义理论是众多思想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各自所处的社会矛盾及其变革的实际中提出的,虽然没有一个总的系统理论体系,但却有与其总的阶级利益统一的逻辑体系,概括起来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式层次:一、哲学观念,即唯物主义,它的基本观点、自然观、社会观;二、经济学说,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制度的规定,并探讨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经营管理;三、政治学说,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论证,包括对以前政治制度的批判、国家、法律、政党、政府、政策等;四、文化学说,也称伦理学,包括对宗教批判、价值观、道德等的探讨,以及从文化角度对经济、政治思想的概括;五、社会学说,探讨经济、政治、文化学说尚不包含的生活方式、民族、人种、风俗等社会范畴。  

唯物主义哲学观念是资本主义理论体系的抽象层次,也是起始部分,这种起始,既是逻辑上的,也是历史的。最初的资本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著述中,霍布斯和洛克所研究的,不仅是抽象意义上的哲学,也是全部资本主义理论,这种情况在霍尔巴赫那里依然有所表现。也正因此,他们所论证的,既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自然观、社会观,同时也从抽象意义上概述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规定。随着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种学说才逐步从唯物主义哲学中分化,形成相对独立的学说体系。但在分化的开始阶段,相关的思想家还是比较关注抽象层次的哲学探讨,如斯密、萨伊、李嘉图对经济学的研究,以及边沁对伦理学的研究,他们的著作中有很大成分是属于唯物主义社会观中对经济、文化的抽象规定。只是到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之后,经济学说和其他学说的独立性日益明显,思想家们对哲学层次上的抽象规定不再注重探讨,而是直接以哲学中的规定为前提和指守。表面上似乎脱离了唯物主义,但实际上更为具体地贯彻了唯物主义。从资本主义理论的这些层次的发展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唯物主义的指导和展开。正是这些学说的分化和独立发展,验证并实现了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历史上其他居统治地位的哲学观念一样,都不是空洞地议论世界本原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引起思想家们的关注,在于它们是规定和变革现实社会关系的前提。上帝主义之所以认为人和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并不在于耶稣及其信徒真的认知有个上帝,而是要用上帝一神取代诸神,据此否定各部落自有独立信仰的奴隶制,代之以上帝名义的部落联盟的封建领主制。自然神论效法天命主义,以自然为神,将神自然化或将自然神化,目的在于变革封建领主制,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官僚制。同样的道理,唯物主义者之所以否定自然神论和上帝主义,目的在于批判因这两种哲学观念同时存在[1][1]而支撑的尚不完备的集权官僚制和残存的封建领主制。唯物主义作为针对包含封建残余的君主专制的社会变革运动的指导观念,充分体现并贯彻于其运动和制度之中。  

资本主义运动与制度,是同一过程的两种形态,运动是动态的,制度是静态的,又是运动的集结和进一步运动的前提。资本主义运动在建立制度之前,是批判和否定旧制度,与旧制度所维系的旧势力的斗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之后,表现为对制度所展现的阶段性体制的改革,并与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残存的旧势力和新生的反对势力进行斗争,以巩固和充实资本主义制度。唯物主义密切地贯彻于资本主义运动的各个阶段,集中体现于资本主义制度之中,并在制度建立后的阶段性体制变革中发挥着指导作用。  

霍布斯的学说产生于英国革命的大动荡时期。17世纪40年代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及手工业者、农民联合起来反封建、反专制的社会变革运动,由于各种势力的要求并不一致,在推翻国王之后陷入混乱,以致形成了克伦威尔专政。霍布斯的哲学观念就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克伦威尔政权的体现。他一方面主张个性自由和自然权利,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社会契约形成代表所有人的专制政权,由这个政权保护个人自由和所有权。这种主张虽然遭到了反专制势力和保皇党人两方面的反对,但对于初期的资本主义运动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反映这个时期一部分资产阶级利益和意识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他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思想,以及对上帝造物的否定,都为以后资本主义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克伦威尔专政虽然未能抵抗复辟势力,但革命的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住,1688年资产阶级又发动了政变,形成了妥协的君主立宪制。洛克的思想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曾指出:“约翰·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2]英国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与土地贵族和专制君主妥协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洛克的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既强调个人自由和自然权利,又主张君主立宪制。洛克的这种思想,主导了英国资本主义运动及其制度化。  

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运动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地表现在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美国资产阶级的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也可以看成英国革命的继续和深化。美国这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恰是霍布斯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思想的最好证明。远渡重洋的移民,或是受迫害的新教教徒,或是破产、逃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他们来自英国和欧洲大陆。平等的自然权利在霍布斯的著述中似乎只是理论的抽象和理想,在英国和欧洲是没有其现实与历史存在的,但在北美洲的移民中却充分体现出来了。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间并没有人身依附和血统关系,大家都是平等的因经济、政治原因被迫逃到这块新大陆谋求生存、发展之路的“自然人”,都没有世袭的特殊权利,只有作为自然人所有的自然权利。而为了殖民对印第安人的赶尽杀绝政策,充分证明了人与人的战争状态。战争状态同样表现在移民者之间,对于每个移民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他都有权占有和使用,人与人之间的敌对和战争不可避免。经过冲突和竞争,移民们逐步明白了社会契约的必要,而且形成了建立由公众控制的国家政权,以从总体上保护个体利益、协调相互关系。由于北美洲移民的特殊性,此地并没有传统的君主和贵族,因而虽有人依从霍布斯和洛克的学说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或立宪君主制,但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连被推举的华盛顿本人也不敢做新的君主。潘恩、杰斐逊的民主共和主张占了上风,并成为美国独立和革命的主导思想。美国革命在资本主义运动中占有突出地位,它继英国革命之后又一次光辉地证明了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  

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紧随着美国革命在法国大革命中又一次辉煌地展现。由狄德罗组织的“百科全书派”及以其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主导思想就是唯物主义,它旗帜鲜明地反封建、反专制,批判宗教迷信,主张自由、平等、所有权。不太关注哲学基本观点因而有自然神论倾向的孟德斯鸠和卢梭思想上也受唯物主义社会观的影响,他们和霍尔巴赫等形成统一阵线,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形成一批具有革命思想和理想的政治领袖。虽然这些领袖在思想上也有差异和矛盾,但总体上都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包括当了皇帝的拿破仑,其基本理念还是革命的。更为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主导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它先行于政治革命,使广大民众在思想上破除了宗教迷信,破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权威,树立了革命的觉悟。这样,当社会矛盾激化,革命运动爆发后,立刻就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势力。法国革命的进程可以说是各种政治学说的实践场,不论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还是巴贝夫和拿破仑,都秉承启蒙运动所涌现的政治学说在政坛上一展身手,虽然各派之间矛盾冲突,但经此革命运动,将旧的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政治思想及其依托的上帝主义和自然神论冲击得落花流水。革命政权曾暂时被旧王朝余孽所推翻,但上帝主义及其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却不能在人们观念中“复辟”了。  

英、美、法的革命,带动了欧洲及全世界的资本主义运动,从西欧到北欧、东欧,乃至亚洲、南美洲、非洲、澳洲,包括欧美宗主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掀起了反封建、反专制的社会变革。这是一股世界性的大潮,而其趋向,又都受唯物主义及其社会观的主导。唯物主义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在变革文化的进程中变革了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  

唯物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贯彻,也主要表现于率先展开资本主义运动的英、美、法三国。  

资本主义运动因各国的特殊历史条件而呈现差异,资本主义运动的差异导致其制度化的特殊。英、美、法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各有特点,也正是在这些特点中体现着共性,贯彻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一般原则。  

资本主义制度最早确立于英国,英国革命在政治上形成的是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则因与封建领主和国王妥协,并有开明贵族参与变革,因此保留了领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但废除了其对农奴的人身所有权,因此,领主就变成了地主,而且土地可以买卖,资本家也能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变成地主,地主又可出卖土地所有权后成为资本家或破产后变成雇佣劳动者。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就由资本家、雇佣劳动者、地主三大阶级构成,其经济制度就是从总体上对这三个阶级关系的界定。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就是规定并保证财产所有权,并将土地和劳动力纳入财产或财产的范围,容许或规范财富所有权的交换及其派生占有权、使用权的法律关系。政治制度也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并从政治角度对经济关系的保证。英国革命后的政治制度虽然采取君主立宪制,但其性质已是资本主义的,并由日益强大的资本家阶级来主导,资本家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它在政治上的主导作用也在不断加强。依从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英国的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名义的政府,司法权归法院。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为贵族院,下院为平民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下院势力和作用日益突出,上院则日渐式微;行政权受议会控制,国王的权力逐步减少,以致成虚位。下议院议员由民选,但规定对选民的财产限制,不给妇女选举权,以保证资本家阶级对政权的控制和政权对资本家阶级利益的维护。  

美国不像英国那样有传统的封建、专制势力,其独立后所建立的制度,更为直接地体现着资本主义性质。经济制度明确地以维护财产所有权为核心。虽没有由领主转化的地主,但有由资本家转化的地主。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是主要的社会阶级,经济制度的重心放在规范这两个阶级的关系,以及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上。虽然美国在资本主义制度上是相当先进的,却容许落后的奴隶制。政治上也采取三权分立,但行政权由总统执掌;两院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前者按人口比例,后者按行政区划分配名额,议员由选举产生;司法权由法院执掌。选民也有财产数量限制,大多数穷人和妇女、黑人及非欧洲移民均无选举权,以此保证政治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和对自由竞争的协调。直到20世纪中期,才实行普选制。  

法国革命的斗争性是最强的,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否定也是最彻底的,但由于时间不长即遭遇复辟,因而其政治制度在这个短时期的动荡中并未成形,直到19世纪70年代借“巴黎公社”对旧势力的坚决打击,重新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才真正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875年最终建立共和制,并于1884年由议会通过“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议的对象”,由此法兰西共和国得以延续至今。法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实行“三权分立”,但行使立法权的议会不分两院,行政权则分由总统和政府总理行使,总统由公民直接选举,掌管国际、外交和内政中的部分权力,总理由议会选举,握有部分行政权,司法权也分立。公民选举权受财产数量限制,妇女也没有选举权。法国革命历经80多年才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却在《拿破仑法典》中基本确立,虽有专制势力在政治上的复辟,但由于雅各宾专政时在经济上对封建残余的坚决打击,并实行土地改革将逃亡领主的土地由政府“赎买”再贱卖给农奴,彻底废除了农奴制,拿破仑专政又对农民权利予以保护,因而复辟后的专制统治也不能再恢复领主特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实行。其要点就是明确并保证财产所有权,由资本家阶级为主导,雇佣劳动者阶级出卖劳动力使用权,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大多是购买而来,已经资本化。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保证了其经济的发展,并为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法国革命后在欧洲各国及其他国家进行的资本主义运动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都各有其特点,但在政治制度上不外英、美、法三种类型,其共同点是都要以财产所有量限定选举权,并不给妇女选举权——这是封建和专制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最明显的存留。而经济制度的核心都是保证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这些都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实现。  

不论英、美、法还是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本主义运动都未停止,都经历了不断的变革,既有反复辟的斗争,也有对旧体制的改革,从而在唯物主义指导下逐步巩固和延续资本主义制度。其中最为突出的以体制改革表现的资本主义运动,就是20世纪30至50年代由罗斯福、凯恩斯发起的从自由竞争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继续并证明着唯物主义的生命力。  



[1]欧洲近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神论所代表的君主专制势力还未取得完全统治,就形成了强大的资产阶级变革势力,因此,作为资本主义哲学观念的唯物主义,既要批判自然神论,又要批判上帝主义。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8页。



//www.pegstown.com/wzzx/llyd/zx/2013-05-02/1201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