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背后

作者:曹建海   来源:江南app网址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6月12日专稿

编者按:自从腾中重工宣布收购悍马汽车的消息后,一时间之前鲜为人知的腾中重工立马成为风口浪尖的公司,“自我炒作”、“洗钱”、“资本外逃”、甚至“盲目愚昧”这样的戏谑词汇也成为腾中重工的代名词。网易汽车中心编辑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腾中重工的负责人李炎更是不能够用一般的商业逻辑来推断这位低调富豪。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究竟是为了什么?李炎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能为外人道的秘密?这场并购最终将会怎样结局?

6月11日下午3点,网易汽车特别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市场室主任、研究员曹建海博士、中国工商银行投行部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史晨昱博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下面是访谈视频和文字实录。

 

 

网易汽车: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汪聪。自从腾中重工宣布了收购悍马的消息之后,之前鲜为人知的腾中重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此次它收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次并购最终又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两位业界资深人士和我们做进一步的讨论和分享,首先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直播间的两位嘉宾:他们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市场室主任、研究员曹建海博士,曹老师欢迎您。

曹建海: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网易汽车:另一位是中国工商银行投行部高级分析师史晨昱博士,欢迎您。

史晨昱:各位网易的朋友们大家好。

悍马是有钱人炫富的品牌

网易汽车:很多朋友在提到悍马这个品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好大的车、好贵、好费油,之前两位对悍马这个品牌有什么感受?

曹建海:有一次经历,还算有幸坐过一次悍马。中国对悍马这个品牌的感受一般都是最有钱的人、敢于露富的人、耍威风的人,这些人可能是悍马主要的客户,一般对悍马客户群的判断就是比较有钱、不内敛、张扬。因为中国强调中庸文化,可能这部分人是一般老百姓看不惯的人,认为他们素质并不高,这部分人可能是悍马的主要客户端。但目前在美国,悍马的声望也不是很好。

网易汽车:好象一些好莱坞明星比较青睐它。

曹建海:对,因为他们比较张扬,来钱快,挣钱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人注目。

网易汽车:不是很内敛,整个品牌就是很张扬的。

曹建海:非常张扬,所以它的客户也是比较张扬的人。

网易汽车:史老师之前对于悍马的印象是什么?

史晨昱:虽然我没有像曹老师那样有乘坐经历,但因为我的老家在山西,煤老板是中国购买悍马的比较集中的人群,在老家那边看到悍马的情况比较多,第一种感觉是油老虎、第二种感觉是横冲直撞,有点军用的味道。

腾中重工仅是资本输出,技术含量无法媲美悍马

网易汽车:最近我们看到了很多评论,他们对于这次腾中收购悍马多是持不积极、不够正面的态度,两位老师对于这次的收购行动怎么看?

曹建海:媒体对于这次收购的态度有一个转换,刚开始宣布消息时很多人非常惊讶,觉得四川这个公司了不起。

网易汽车:我(一开始)觉得“疯了吧?!”

曹建海:刚刚发布消息时我本人也很惊讶,这个内部谈判过程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开始这么认为。后来媒体开始转向,越来越多的人持批评态度,这个产品在中国的客户端也是非常小众的,即使在美国,大家对它的发展方向也不看好,因为美国现在开始强调低排放、低污染,绿色、节能是未来的方向,而悍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差,如果它继续坚持现在的技术,可能会受到惩罚,如果不做技术上的革新,悍马也缺乏发展前景。收购额度虽然不是太高,但在美国,工会在企业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收购完之后,业主可以有很多办法,比如裁减工人、压低成本以使扭亏为盈,但在美国的情况不是这样。

网易汽车:收购悍马就是必须把美国的工厂和工人接手过来?

曹建海:对,因为收购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悍马工人的就业岗位,不能把工人裁掉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如果工会反对,通用想把这块资产卖掉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了几个条件,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让悍马实现技术转型;另外就是要把工人保留下来,不能因为这次收购导致失业的增加;另外,生产要在美国生产,而不是把资产买过来之后就搬到中国,这是他们要求的条件。这次我们四川的企业接受了这些条件,可以看出来,它和我们一般理解的“走出去”还不一样,要看能不能捡到便宜货,如果是捡到了便宜货,收购就是成功的。而这次收购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先不怀疑收购资金充裕不充裕,我们更多的怀疑是收购之后能不能盈利,能不能很好的运转,能不能为收购者带来利益,这可能是大家更多关注的问题。

网易汽车:刚才说到腾中想把一些新技术放到悍马里,让这个车的特点有一些改变,比如让它更节能一些、绿色一些,但很多人也在质疑,因为腾中重工本身不是做汽车的企业,而是做桥梁、道路的企业。

曹建海:相对悍马来讲,腾中的技术含量要低得多,毕竟悍马是最高端的越野车,要想技术输出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输出的就是资本输出,如果能够提供充裕的资金,就能为悍马未来的技术革新提供保证,这是他们所希望的,所以关键是要提供资金,除了收购以外,还要注入新的资金,我估计这是通用包括悍马公司最希望的。腾中只是作为一个血液的输出者,只有符合这个条件才有可能。所谓“花”落四川,其实我们仅仅是一个血液的输出者而已,也许未来他们搞全球化投资才能投到四川,这是建立在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基础上的。

腾中不会造车不是问题核心

网易汽车:史老师怎么看?

史晨昱:我来自投行,因为工作的关系,可能对并购这个事件更关注一些,从2季度以来,中国企业形成了新一轮出海浪潮,在这波浪潮中,汽车业是比较扎眼的,因为汽车业和整个经济周期有关,它和经济周期一块儿调整,而且调整的幅度要大于整个经济周期,时间也要提前。整个金融危机演变到今天,在美国汽车业层级更新迫切的前提下,对于中国还处于新兴产业的汽车业来说确实有一些好的机会,在腾中收购悍马之前,北汽集团也列在对通用欧洲业务欧宝公司有兴趣的四家公司中。同时还有中国企业竞购通用的另一个品牌萨博吉利也在收购福特的沃尔沃,都处在交易谈判过程中。

对这些企业的动作我们不吃惊,对于腾中的横空出世,我们多少还是有点吃惊,现在媒体一般都在质疑腾中的造车能力,我看了一下腾中的资料,觉得它离汽车业并不很遥远,因为它也生产特种车辆,对于重型机械方面是内行。我关注到,在中国民营企业进军汽车业之前往往都是外行,拿现在已经进入中国十强的吉利来说,吉利在做汽车之前,李书福是靠电冰箱配件起家的,后来又进军摩托车,一步步发展到做汽车业。

网易汽车:之前他也差得挺远的。

史晨昱:比如汽车业的新星比亚迪,原来它一直是电池业的全球老大,后来也突然转型到汽车。腾中与他们唯一的不同是腾中跨越更大,直接冲出了国门跨向了国际市场,这一点可能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网易汽车:因为这次整个事件非常受关注,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情,它也和通用申请破产保护的事件相关系。

史晨昱:通用作为一个百年汽车帝国,它的整个产业结构,包括工业和刚才曹老师讲的沉重的负担(员工福利、工会负担),在发生金融危机导致他们破产保护,这几年以来通用的被关注程度一直都比较高,通用从05年以来就在亏损,到今天一直累计亏损800多亿,被关注程度一直比较高,只是它走向了破产保护,旗下八大品牌重组一些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行为就被凸现出来了。

只有中国企业才会收购悍马

网易汽车:之前有专家评论,只有中国的企业才会收购悍马,两位也有这样的感觉吗?

曹建海:我想另外还有一个是阿拉伯世界。总得来讲,只有在贫富悬殊特别大的地区(才会做这样的收购),因为那里富人支配财富的权利比较大,所以才可能有这样的行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社会人们收入比较平均,个体不可能特别富有,也不可能这么张扬。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对做汽车都非常有兴趣,但兴趣主要在于在中国造汽车、在中国销售,这是很多企业的兴趣所在,并且他们希望能够收购到国际高端品牌在中国制造,因为民营企业要打造一个品牌太困难了,像李书福,吉利品牌到现在还是最低端的概念。

网易汽车:很多国人都不认。

曹建海:对,如果他们能够直接收购到一个世界高端品牌,可能是他们很大的梦想。另外就是“走出去”,我们到俄罗斯、到印度,到俄罗斯目前还不成功,到印度也受到了限制,利用我们的产能和技术,去到市场比较空白的国家占领市场,这样的方式还是不多见的,既不是收购品牌在中国制造,也不是到外国输出我们的技术,生产一些编译的汽车占领当地市场,或是直接以资本输出的方式收购一个高端品牌然后就地生产,可以说悍马的生产方式还是保持不变,而我们只是一个金主的身份,以有钱人的身份来输出,这可能是大家疑议比较多的地方。

网易汽车:大家挺替收购之后的企业操心的,美国和中国的人均GDP差那么多倍,在美国悍马的销量都比较少,在中国的销量可能超过美国吗?

曹建海:在美国由于新能源政策、减排政策,如果悍马坚持现在的技术,那可以说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必须投入大的研发资金来改变它的技术,所以我不看好,因为做技术开发是有巨大风险的,收购完毕之后还要进行投入,还要冒险。

网易汽车:若干年前我们提起悍马时完全不是刚开始时讲到的感觉。

曹建海:如果刚刚收购完毕,我想概念不会比原来好,原来是一个由百年企业持有的品牌,现在由中国一个不知名暴发户持有了,可能大家会对这个品牌看低吧,原来看好它的好莱坞明星就不再看好它了,就会使它的品牌价值有所下降。但如果能加大投入,改变它的汽车动力技术,如果能获得成功,可能也会改变大家的看法。关键要看中国投资者是不是想持续地投入,如果长期投入,也许能扭转美国消费者对它的印象。反过来讲,如果只是想做一个运营,短期内再把它卖掉,对悍马技术也没有做什么投入,我想最后可能就会毁于一旦了。

洗钱、资本外逃还是专家的多虑?

网易汽车:也有专家质疑,这种收购可能是洗钱或资本外逃,两位有这样的感受吗?

曹建海:在中国的暴富阶层,如果没有看到明显的盈利模式,比如自己有个工厂,这个工厂每年能创造多少盈利,或者在全国各地有一个连锁百货店,每年有多少盈利。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盈利模式,比如李嘉诚有酒店、银行,他的收入相对公开。但在中国,收入不公开,财富却突然大得不可计量,我想这样的收入可能都有不清不白的嫌疑,比如你根本没有从事过一个正儿八经的业务,没有一直做下来,可能就会被怀疑在这个并购过程中有一些官商勾结,或者借银行的钱不归还,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暴富,如果是这样的暴富,大家都会认为这个财产不是属于你的,这个财产是属于国家的,虽然目前在你的名下,一旦追查起来,其实这些不是属于你的财产,就像黄光裕一样。

网易汽车:之前有哪些这样的例子,比如老百姓熟悉的。

曹建海: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为什么我们的富豪榜又叫“杀猪榜”,之前大家不知道他有钱,那就相安无事,但一旦发现他有钱,又找不到他的盈利模式,就开始追查,在中国低调的富豪往往是有问题的,像李嘉诚那样没必要过分低调,明明有钱却说自己没钱,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要去收购一个明明不看好的项目,那大家就会质疑,都说明白了你还要去“送死”,也许大家就会怀疑你是要逃命,对你来讲逃命才是最重要的。

网易汽车:史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史晨昱:可能曹老师主要从企业家原罪的角度来谈,因为原始积累,当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现在在大家的关注下,这些秘密慢慢浮出水面了。我感觉腾中这个事件,我总觉得从洗钱这个方面说我觉得多少还是有点牵强。现在腾中是国内国际媒体聚焦的对象,这个模式和洗钱有一点矛盾,因为洗钱应该是偷偷摸摸的,在地下进行,应该更低调一点,李炎(腾中的幕后操纵人)一直比较低调,在目前这么被关注的时候他突然浮出水面,这有点不合常理。但刚才曹老师说的原罪问题,之所以这个事件这么被人关注,也有点大家追问企业家原罪的心理。

曹建海:悄悄的洗钱是洗不净的,钱必须要经过漂白才能合法化,比如国内很多字画拍卖,有的是自己买自己的画,交一笔所得税,然后就把它变成合法所得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凡是洗钱的,想把它漂白合法化,都需要浮出来一个,当大家都认为它是合法的时也就可以了。

李炎是企业家还是资本玩家?

网易汽车:刚才史博士讲到了事件的幕后操纵者李炎,之前是一个不被大家熟知的企业家,现在有关于很多他的报道,大家想去挖他的资料,却发现他曝光出来的资料很少,两位之前对这位企业家有了解吗?

曹建海:李炎应该并非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一般来讲,比如美国苹果集团的乔布斯,他是经营者,是驾驭这个企业的船长。在中国的企业,一般老板又是总裁。

网易汽车:又是船主,又是船长。

曹建海:对,在国外驾驭企业的不一定是船主,在中国只要是老板,都冠以企业家的名称,企业家一般都是在经营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在中国的企业家有什么才能?也许是在某些方面,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原罪方面非常有才能,这种才能是不成立的,在犯错误方面有才能。但如果他通过驾驭企业、经营企业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让老百姓购买产品能够获得好处,我想这样的才能称之为好的企业家。反过来,如果你仅仅是一个私人企业主,把他叫做企业家,确实是高抬他了,只能说他是私人企业主。

网易汽车:您觉得应该如何定义李炎的身份?

曹建海:关键要看他所经营的企业,如果他只是一个所有者,那也不能说是企业家,如果是他自己亲自经营、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产品定位都是在他的带领下做的,我想就应该称他为企业家。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主,比如拿海外定单的,核心技术并不多,也不能称之为企业家,对房地产老板来说,打通关节是最核心的东西,也谈不上企业家,中国能称之为企业家的并不多,但说他是老板是没有问题的。

史晨昱:就像刚才曹老师说的,这些民营企业在浮出水面之前都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公司治理结构有所缺失,这类企业一般都不为人所知,可能在当地有一定势力和影响,但在更远一点的地方,透明度就比较差了,大家都不太熟悉,我们之前对四川这家企业也是前所未闻。

东风拒绝联手是明智选择

网易汽车:近日,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杰透露,近期有关方面曾邀请东风参与此项收购,但“东风不为所动”,拒绝了这一邀请。具有雄厚实力的央企东风汽车公司拒绝,使得腾中重工失去重要的潜在伙伴,收购的风险陡增。东风不愿意结盟腾中的原因,你们认为是什么?

曹建海:我想东风最重要的是不看好这个产品的前景,改变它的模式可能会有巨大的投入和风险,我想最主要是不看好收购悍马之后的盈利模式,这对东方来讲是更加理性的。

网易汽车:腾中失去这个结盟伙伴,收购的风险更多了。

曹建海:相对他自己来说,承担的风险更多了。

史晨昱:我认为东风的不看好也和它自己的产品体系比较完善有关,因为悍马的两大竞争对手(陆虎、捷豹)都被印度的塔塔公司收购了,当时塔塔公司在印度也是做民用小型轿车的,他们收购陆虎和捷豹这两大品牌,对塔塔原来的产品体系构成了很大的冲击,至今这两大品牌对塔塔没有利润贡献。从东风来说,他们对现有体系的完善工作可能更紧迫,另外他们的合作伙伴(如欧洲雪铁龙)也比较多、比较稳定,不需要通过收购美国悍马的方式有所图。我观察到腾中策划此事件已经很久了,早有所谋,腾中是生产重型机械和特种车辆的,当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有进入到乘用车市场的迫切愿望,而中国对于汽车准入非常严格,对民营企业的束缚更多,他们想得到牌照是很难的,但他们通过收购悍马这个品牌也许就能曲线获得在中国生产乘用车的牌照。

当然有体制的原因,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总而言之出发点不一样,可能悍马对腾中的诱惑力更大一些。

悍马选中腾中在于买主稀少

网易汽车:6月9日,网易汽车也跨洋连线采访了美国悍马公关部的NickRichards先生,他认为中美两国政府都希望收购能够成功。此次并购若最终进入了商务部的审批程序,你们认为商务部会放行吗?

曹建海:可以说美国政府是全力支持的,并且认定腾中公司是一个符合完全条件的公司,他们认为找到一个完全符合条件的公司也很难,但根据我们的认识,符合条件也是很勉强的。

网易汽车: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价格出得合适?

曹建海:主要是因为在全球来说,买主非常稀少,所以才会找到中国这家民营企业,过去一直默默无闻的企业,在中国都没有展示过正面形象,这样的公司美国方面都认为它是很好的买主,我想这至少说明两个方面,一是出价不低、另外一个是买主甚少。所以从美国政府来说他们是希望并购完成的,因为只有卖掉了其他资产,重组才能很好的进行,但中国政府还没有很好表态。

网易汽车:如果这次项目进行到商务部审批程序中,两位认为商务部会放行吗?

曹建海:这就是走出去战略,虽然走出去的方式不一样,过去我们说,经常是外资收购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出去收购别人?过去我们大量的收购被“斩首”,所以很多中国人觉得吃亏,觉得我们应该走出去收购别人,让他们为我们赚钱。另外过去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我们的外汇储备过多,因为外汇占款推动了货币发行的增加,而引起了通胀的压力,所以我们鼓励把货币拿出去收购,这是我们原来提“走出去”的原因。现在从中央的文件来看,国家对“走出去”仍然比较鼓励,从大的政策来看,它是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的,通过走出去能够收购全球资产,通过收购使他们为中国所用。现在所谓的“为我所用”,如果能把利润赚回来,那就是合算的,或者如果低价买入、通过合理经营后再高价卖出,也能为中国带来利益,从政策上来说我觉得没有太多障碍。

悍马收购中央和地方利益并不一致

网易汽车:史博士觉得呢?

史晨昱:美国方面应该问题不大,对于美国来说,悍马已经是弃儿了,所以美国那边问题不大。中国这边有两种势力,一方面地方政府是强大的幕后推手,因为汽车业和房地产业一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能够带动上下游的发展,行业影响力很大。我们有一个测算,一元汽车业的产值能带动上游0.65元、带动下游2.63元,而下游一个更突出的特点是能带动下游这些服务产业,比如汽车维修。四川是人口大省,就业压力、人口压力比较大,我觉得地方政府是愿意上马汽车项目的,据报道,德阳政府已经拿出了200亩地,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动力来做这件事情。

网易汽车:是由他们推动的?

史晨昱:应该是一个“游说集团”来游说这件事情。但从中央政府来说有一些矛盾之处,我们国家的产业集中度相对来说非常低,而最近工信部也有表态,如果新上马汽车项目,只能采取国内企业间兼并、收购的方式,如果腾中要收购悍马,无疑是多发放了一张汽车生产牌照,这和国家政策也有一定矛盾。但另一方面,就像刚才曹老师讲的,现在我们国家也有各方面的压力,并且因为危机而出现了一些好的并购机会,是走出去的好时机。所以是几股力量在博弈,最终情况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

工会力量是阻碍收购的绊脚石

网易汽车:综观国内走出去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些正反的例子。

曹建海:中国的并购大部分还是资源的并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到外面开采油田、购买油田,通过这种方式来占领全球资源,因为中国是一个大量石油输入国家,这种方式现在来看也是比较合适的。从汽车来看,一些收购也就是到相对发达国家,比如对韩国双龙的收购;更多的是对不发达地区的投资,比如俄罗斯、印度等。

网易汽车:但在俄罗斯并不那么成功。

曹建海:对,他们都不欢迎我们,对外资严格限制。比较成功的并购可能就是双龙的并购,但现在看来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工会力量很强大,这对历来对待国内工人很不好的官员来讲完全是出乎意料,本身工会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结果,它在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所以他们在劳资双方谈判时处于完全主动地位,每次都通过罢工逼迫资方满足他们的要求。实际上现在我们的企业家更多时候是一种原始资本主义老板理念。

网易汽车:工会力量是特别大的压力。

曹建海:当时的目的就是把他们的技术拿过来在国内生产,把他们的工厂关掉,也许这是我们当初的想法。但现在收购美国悍马,他们提出了一些条件,想要关闭工厂、影响产业链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收购悍马,可能以后会优先对中东、中国地区投资,现在就把土地腾出来可能也过早了。

史晨昱:中国企业这么多年鲜有成功案例,案例确实比较少,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并购,惨败教训更加突出,通过这次腾中并购也可以看到,先别管价格合适不合适,但大家感觉附加条件确实比较多,比如要保留三千工作岗位、大批经销商,另外核心技术也根本拿不到,这些是大家质疑的。但通过这几点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发达国家并购确实难度非常大,我关注到最近在腾中事件之后通用的另一个品牌土星也卖掉了,卖给了美国一个本土经销商,条件也非常苛刻,和跟腾中的交易基本如出一辙,也要求要保留工作岗位。因为美国工会向来非常强大,通用之所以走到今天,和它庞大的员工开销分不开。举个例子,通用在本土有十万美国工人,他们的年薪高达15万美元,可见美国汽车业工人工资非常高,还不算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把这些加起来,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收购困难重重,因为欧洲的工会力量比美国还要强大。

曹建海:欧洲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发源地。

史晨昱: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障碍),一方面是工会力量、另一方面是技术的限制,如果涉及到一些核心技术,可能就会由美国政府出面阻止,在国会被议员否决,我们根本拿不到。通过腾中收购悍马可以看到,我们想拿别人的东西确实非常难,即便我们有钱,即便我们是财主,但你想买别人的东西还存在一个别人卖不卖的问题。

曹建海:这里面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企业家才能和他们的企业家才能有没有落差,如果我的水平明显比他高,在他手上管理不好的,通过我的管理是可以创造新的盈利的。反过来,如果这种落差是倒过来的,你的水平低,却要去收购一个水平比较高的企业,由他们的高水平企业家都玩不转,你想获得盈利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外国企业到中国收购普遍可以获得巨大利益,除了中国工人软弱可欺,没有人保护,中国政府帮助外资,提供很多优惠政策,站在外资层面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外资企业家更善于整合资源,更善于驾驭企业。

网易汽车:能力的差别。

曹建海:对,他们能力比我们高,我们发现外资企业管理水平很高,反过来原来的国有企业管理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往往在合资、被外资吃掉以后,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提高,生产效率、盈利状况提高,即使剔除掉优惠政策,情况也会有所好转,可能这才是并购的前提,前提就是你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特别是管理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就想以小吃大、以弱吃强、以差吃好,并且找到利润空间,我肯定是不看好的。

购买悍马等于买“坑”?

网易汽车:虽然今天两位的话说得比较客气,但对于这次收购事件还都不是那么乐观。

曹建海:关键是市场不看好,这个产品在美国市场都不看好,即使拿到中国,对这个产品也并不看好,中国现在反对贫富差距,对于富豪来讲,低调可能是唯一的出路,如果通过购买悍马来张扬自己不透明的收入,我想就离进监狱不远了,这可能比“杀猪榜”还要明显。

史晨昱:就腾中收购悍马这个事件,虽然企业并购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曹老师刚才提的资源并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出去拿资源,只要买卖敲定,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该采矿就采矿,该卖资源的就卖资源。

曹建海:关键是国内大量需要。

史晨昱:另一种并购方式就是非资源类,除了前期投入,比如现在大家传的5亿美元,大量的投入是在后期,不管是产品更新还是员工安置,还包括将来的市场销量,大量的问题存在于后面。对于腾中收购悍马,虽然也可以说民营企业在中国企业第二波走出去浪潮中充当了急先锋,但后续还是比较未卜的,即使政府审批通过,后续的收购也不一定会成功。

曹建海:员工安置是非常棘手的,要裁掉一个员工就要出150万美元,怎么可能安置得起?花巨资购买悍马仅仅是买了一个坑,这个坑归你了,你后面要把这个坑盖成楼房还需要大量注入,将来让这个楼继续经营、获得现金流,那既要能力,更要资金。

网易汽车: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在此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本次收购事件最终结局怎样,一旦收购成功,悍马品牌是不是真的能起死回生,还要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拭目以待,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同时也感谢所有网易网友对访谈的关注,谢谢大家。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861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