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海
根据我的观察,即使救市不成功,美国经济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的发展动力仍在,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雄厚。真正应该担心的是缺乏发展动力和基础的、自以为成功且洋洋得意的中国。
一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被认为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新世纪的到来对于中国更是喜事连连。2001年7月13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11月10日中国又成功地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01年以来,我国GDP连续6年加速增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平均增长率从2001年的8.1%提高到2007年的12.2%。
不过,进入2008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通胀等问题,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令人不安的是,上半年经济增速的回落,属于中国经济7年加速增长记录的终结。如果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只是经济增速回落的开始,未来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注定将增添更多的变数。
三大引擎均现熄火态势
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看,主要引擎出口、投资、汽车消费三大热点都出现了熄火的迹象。目前,出口需求疲软是中国遭遇的一大难题。2007年中国出口货物约9.35亿元,占GDP(支出法)总额的比重高达35.7%。自2002年以来,我国货物出口每年以逾20%的幅度增长。剔出价格上涨因素,出口部门可能每年直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近4个百分点。鉴于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短期内寄望欧美国家扩大进口似无任何可能。这意味着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中国会出现出口增长减速甚至下滑的态势,整体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
投资增长也开始出现问题。2008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上涨10%的影响,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较之过去几年有明显的回落。在推动固定资产增长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因素中,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政府不计盈亏的财政保证外,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由于市场疲软、成本大幅度上涨,加之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已经明显出现了增长回落的迹象;房地产投资则由于房价的回落和信贷的收紧,多数企业陷入了销售不力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境地,投资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受房价回落的影响,深度依赖土地买卖的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也开始面临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比2007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扣除7.5%的零售价格上涨,则上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率为12.9%,快于GDP增速2.5个百分点。表面上看,中国的宏观消费正在恢复。但是,如果考虑到2007年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28%,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急剧下滑,似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要依靠政府人员扩大直接消费。这注定是一个荒谬的设想。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且长期推行住房、医疗、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房地产、医疗、教育部门开始成为透支居民储蓄的重大手段。城市居民消费总量虽然稳定,但难以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这个庞然经济体的动力。中国的农业虽然在2007、2008年上半年都获得了丰收,但价格的不振和农资价格的大幅上升,农民面临着严重的增产减收甚至全面亏损的局面;城市务工也面临着沿海出口企业大面积破产、建设项目新开工不足的问题,失业和重新回乡务农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工农业生产均陷入严重困境
眼下,占GDP半壁河山的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和资金短缺困境。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两成,纺织业发展面临困境,电力石化企业更是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减幅为10.3%。而且,所得税调低是支撑今年上半年工业业绩不可忽略的因素。工业就业接近全国就业人员的20%,工业的不景气显然不利于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和扩大消费
农业面临着增产不增收的窘境。政府历来把粮食产量增减作为农业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少顾及农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纯收入和利润状况。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坚持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和制度,政府较少考虑农民通过从事农业增收,而把注意力放在“撤村建居”、和农民到城市打工上。事实证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并不能解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免受各个经济利益主体的掠夺问题。由此导致农民长期以来不仅无法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反而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定价和工农产品比价,使农业长期处于无利可图的地步。
最近以来,中国的高层热衷于充当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参与美国金融市场救市行动。这是一个穷人获得富豪称号的最好时机。不过,结果很可能是这位“卖血”、“卖身”获得一笔存款的富翁被诈骗一空。根据我的观察,即使救市不成功,美国经济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的发展动力仍在,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雄厚;真正应该担心的是缺乏发展动力和基础的、自以为成功且洋洋得意的、甚至声称参与美国救市的中国。
很显然,扩大内需的着眼点是让绝大部分城乡居民购买除住房、医疗、教育之外的消费品。但是,如果一个庞大的农民群体没有办法致富,那么启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就有可能变成无源之水。由于城市房价过并拉动租金上涨,除了转为城市居民的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完全不具备在城市定居的能力,而且看不到有什么完全融入城市的可能性。以城市面积扩大为实质的中国城市化,不仅严重威胁到耕地的安全边界,也使农村成为老人、孩子留守的,容易被社会遗忘的角落。
关注挣扎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群落,以及被遗留在农村的老人孩子,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中国非要继续走城市化的道路吗?有没有办法把广袤的农村建设成为比城市更宜居的地方,类似国外遍布在城市周遍的小镇、社区呢?或者,如果坚持现有的城市化思路,有没有必要一定要政府把土地征走,但主要目的在于倒卖土地获取利润呢?在城市规划的严格规制下,农村集体组织的土地,一样可以建设城市,包括住宅和工业区。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农民集体的土地产权不受侵犯,那么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企业投资者从土地上获得的暴利,将合理地被农民获得,地价也将因地权回归公众而向价值回归。
增加公共投资规模不能扩大内需
重振国内经济,促进我国经济重新走上持续稳定发展之路。似乎只有扩大政府支出一条路了。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当经济处于需求不足或生产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时,政府扩大投资可以促进经济以数倍于政府追加投资额的产值增长。不过,在凯恩斯的思想世界里,政府投资主要是以向公众采购的方式实现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很少有私人垄断政府采购产品市场的情况发生,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比例也是均衡的。在我国,只有以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农业比较符合这个特征,且以自雇为特征的家庭经济内部,几乎不存在资本剥削劳动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够扩大对农产品的采购,或者提高农产品采购价格,则可以明显地刺激最广大农民日益增加的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扩大内需效果。
不过,现实中政府采购主要是通过公共设施项目实现的。由于大多数公共服务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政府公共投入的很大部分并不能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进而节约公众开支;反而由于投资的增加为各种收费价格的提高提供了口实。这种“市场化”的公共服务,严重违背了税收支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根本原则,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借机盘剥人民财产的重要工具。
即使是一些惠民的工程,由于在建筑工程和设备工程市场上存在明显的“关系网”和垄断倾向,公共工程变成了某些官员和商人勾结并瓜分公众纳税的工具。目前的中国公共工程市场,基本上由权贵所有和经营的公司、和官员有共同利益关系的大型私人公司、专于公关的外国公司所获,其巨额的利润也基本上流入了权贵、私人老板、外资手中。这样的扩大政府投资,不仅不能起到扩大内需的持久作用,甚至成了少数人转移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
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要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立足依赖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消费市场;必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投资增长必须建立在促进国内消费的基础上,坚持杜绝以投资为掩护的各种官商勾结、转移社会财富的行为;政府采购要更多地向农民和农民集体倾斜,最大限度地促进占我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群体的增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