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为什么“两会”刚歇“地王”频现?

作者:闲言 来源:江南app网址

高房价是今年“两会”的“第一议题”。然而,代表、委员们的炮声刚歇,某部长“房价不稳也得稳,不行也得行”的豪言壮语犹在耳,温总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表态余音犹绕梁不绝,京城就连着拍出了3块新“地王”,楼面价格高达3万元/米。加上其他税费、成本,这样的楼,不卖出5万元/米,简单就没天理了——这还是在京郊大望京地区。  

出现这种令高官“难堪”的怪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因为“难堪”早就上演了。“两会”期间,为配合高官“抑制房价”的表态,国土资源部“动真格”,公布了去年年底曝光并督促地方政府处理的18幅闲置土地之“最终处置情况”。即使是这种为配合宣誓大会上演的“亮剑”剧情,也难掩虚张声势下的尴尬:本来“国X条”明确规定,对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照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土地闲置满两年的,依法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18宗挂牌督办闲置土地中,闲置满一年未满两年的有11宗,闲置满两年的7宗。然而,“最终处置情况”是:仅有山东威海一幅土地被正式注销登记,其余大部分只是被督促开工,少部分被要求缴纳违约金或土地闲置金,其中就包括闲置3年以上的土地,缴纳金额也远不到20%,不知道有没有2%?  

因此,此次国土资源部配合“两会”高调“亮剑”的结果,就是告诉大家:不管出台了多少“国几条”,都可视为“一纸空文”,欢迎随时践踏;所谓“调控房价”,不过是政府不得不说的“门面话”——这还是在“两会”剧情上演最激烈之时,其他时候的“亮剑”,显然成色只会更差。这就无怪乎央企不给大呼“抑制房价”的总理和部长面子,视国资委“规范国企拿地行为”之通告如无物了。  

出现这种结果,当然不能单怪国土部“执法不力”——它总也得“有力”才行呵!地都是地方政府手中卖出去的,国土部也想杀鸡警猴树立自己的权威。哪怕是讲利益,利益分配也是和话事权相对应的。但是,正如在市场下面拿原始股远比在市场上做庄炒股更赚钱一样,炒卖土地也远比建房卖房更赚钱。这是中国时下赚钱最快的两大行当,有多少神通广大之士栖身其中?按照“越臭的地方老鼠越大越多”的原理,这两个行业应该集中了目前中国最大最多的有权有势有背景人物,又岂是区区国土部所能撼动的?  

浮在水面的,总是根基最浅薄的。18幅闲置土地的幕后主人(未必就是表面的所有者,参与利益分配有多种方式),只不过是让国土部有所顾忌而已,还达不到“惹不起”的程度。真正“惹不起”的,绝不会曝光示众——全国闲置土地又何止180幅、1800幅?本来只想拣几个“软柿子”示众、做脸,所以事先放出了“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的硬话。没想到,“软柿子”也不太软。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破坏了圈内的游戏规则:大家都囤地,凭什么偏偏“无偿收回”我的?虽然圈内讲究的是按块头、按背景分饼吃,但那也只是饼多、饼少的区别,不能搞成有饼、无饼的区别。否则,圈内没法“和谐”。真把谁惹急了,豁出去的话,对谁都不好,人家也不是没爹没娘的野孩子——毕竟还是圈子内部的问题,不能像圈外那样处理。可见,中国的“和谐”就像西方的“民主”一样,总是首先在“上流社会”的小范围内流行。  

于是,罚点小款、督促开工就替换了“坚决无偿收回”;国土部自私自利的立威、作秀行为,终于没有破坏圈内的和谐大局。由此亦可见,作为当下油最厚、水最深的领域之一,地价、房价已经不是区区中央几个部门可以“调控”的;对真金白银的向往,也不是“仰望星空”可以消解的。更深一层的昭示是:即使是政策、法律这样的貌似神圣之物,能不能实行、怎么实行,也要看力量对比。在现行秩序下,即是看背后权势之对比。这就是 吴思 先生继“潜规则”之后揭示的“元规则”,也即民间所谓“拳头大的说了算”——这本来是最朴实、最坚挺的社会定律,而今却被掩没在各种漂亮、动听的口号之下。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839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