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与抗旱
河南连续100多天没有下雨。虽然其间连阴几天的情况倒是出现过几次,但没实施过一次人工降雨,直至大旱形成。
这几天看有关报道,各地政府都说人工降雨成本太高,不合算。临汾人抱怨“花费近7万元获得全市平均降雨量仅为1点 5毫米 ”。一个报道说“记者从负责人工增雨的部门了解到,人工增雨所用的火箭弹一枚的价值在4000元左右……另据我省(江苏)一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表》显示,2000年到2004年,全省共发射增雨火箭872枚,增雨17. 5亿立方米 。其中2004年已发射106枚,增雨1. 1亿立方米 。而人工增雨还需要GPS定位系统等多种设备及其他费用,所以成本比较昂贵。”
贫道觉得有点不解。就按他们提供的数据,临汾市2万多平方公里,总计增水3000万立方米,花7万元,每立方米也就0.0023元钱。江苏872枚火箭弹349万元,增水17.5亿立方,每立方也就0.002元钱。就算加上其他辅助费用,也不会高于0.003元/吨。很多资料上说,人工降雨总成本算下来都在0.02元/吨以下,多数地方都低于1分/吨。这个价格无论怎么算也不算高。一个省4年花费350万进行人工降水,平均每年不到100万,还叫喊费用太高,真不知道是怎么算账的。
漫灌一亩地用水大约80吨,按上面算的帐,最高也就是1.6元钱。而要抽机井灌溉,农民要花20多元钱甚至更高。
如果河南从去年入冬后每次有可能进行人工降水的情况下都组织大面积人工降水,只要能增水40毫米,就不会形成旱灾。河南省16.7万平方公里,小麦产区大约占到12万平方公里面积,增水 40毫米 ,按2分一吨,花费不到1亿元。河南每年小麦总产600亿斤左右,旱灾减产10%就是60亿斤,损失45亿元,这还不算后来抗旱投入的钱。况且今年不会只减产10%。
政府管人工降水的机构名字很长,叫“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简称“人影办”,附属气象局。这个机构从省到市再到县都有。按河南省17个市,100多个县算,估计总人数不会小于1500人。一个人头费(工资福利加办公)平均不会小于3万元,总计4500万元。前面提到的那个省每年用于人工降水不到100万。临汾市花7万元就叫苦连天,算完这个帐就知道为什么没人做人工降水还喊叫降水费用太高了。
贫道不是气象专家,大致知道这些道理:
每年从天上过去的水汽水量是流入大海径流量的10倍。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分以水气形态存在8天、以云形态存在1.8小时、以雨滴或雪花形态存在13分钟,也就是说人工降水的潜力是很大的。
天上没云彩并不等于没水汽。与大气中气体状态的水量比,“云水”仅占0.7%。
人工降水是个物理过程,主要是在水汽中投放碘化银或干冰、液态氮等加大水汽的微物理不稳定性形成降水。投入越大降水越大,甚至可以在没有云的条件下降雨。
目前人工增雨30%是很成熟技术。
因此,如果把人工降水当个“正事”来干,变成一种国家“产业”活动,应该可以成为改变中国降水量和天气的一个重要思路。
目前中国从新疆到山东一线大约有200万平方公里地区降水量在 600毫米 以下,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果平均增加 100毫米 降水(目前增水30%是很成熟技术),就对气候形成很大影响,很多干旱地区生态会发生根本性的良性逆转,原有农业、牧业区生产条件会大大改善,会大大减少发生旱灾的几率。200万平方公里增水 100毫米 ,也就是2万亿立方米水。就算增加投入量才能实现,折合3分钱一吨(因为很多地区的经验只折合不足1分),无非600亿人民币,为2008年财政收入的1%,占GDP的0.2%。而且大规模做这些事情,单位成本一定会大幅下降,国家组织这件事根本不是问题。
同时,这样的事情根本与市县没关系,机构只设在省一级就够了,甚至可以组织成几个省联合中心管就行了。这样才能节省资金用到干正事而不是养人头上。资料说“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的1625个县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3万人人均人头费3万多,就是10个亿。别的不说,把这10个亿减少成1个亿,省出9个亿用来降水,就是450亿降水,是中线南水北调的几倍。
贫道一直想不通的是,很多人都说人工降水投入产出比非常高,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成为国家在水利方面的战略考虑内容。大概是这笔钱投入是国家的,受益者非常分散而且不会给你交钱。其实,要国家干什么?要国家就是干这类分散的个人收益,但自己又无法干的事情。中国之所以几千年都是中央集权体制,重要原因是中国最主要的“公共事务”是抗灾,抗灾需要中央集权。今年山东旱了,明年湖北旱了,上半年河南旱了,下半年甘肃旱了,而且程度也会不同,靠市场经济,或者协商,都不是办法。5000年前是治水,今天主要是增水。如果不治理,等地下水完全被抽干,北方基本就不适合人居住了。
每年投入600亿在北方和西北干旱半干旱的30亿亩土地上降水,产生的经济效益肯定大得很。这个区域粮食总产大约2亿吨,增产10%就是2000万吨,320亿元。而且会增加10亿亩以上宜耕、宜林、宜牧地。直接农业效益不会小于这600亿。况且增加2万亿降水如果5%成为径流,就是1000亿立方水量,几乎是两条黄河。长期坚持,会补充亏空的地下水。再加上大西线南水北调,会再造一个中国。
今天消息说:“自十一日至十三日早晨,在中国气象局统一协调下,旱区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了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二月十三日 ,北京、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甘肃、新疆等地组织了人工增雨作业,其中,北京、山西、山东累计飞行作业影响面积达十三点三万平方公里。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中到大雨雪,对缓解当地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应该从旱了才人工降雨改成常年人工降水。
当然贫道不是气象专家,也许有大的漏算。但是国家组织研究一下是否可行,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思路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