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工资增长--请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公布自己的工资条为例

作者:云淡水暖 来源:江南app网址

工资增长14%:请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公布自己的工资条为例

云淡水暖


今天是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日子,媒体上照例热闹起来,细看内容,无非是一句话“较快平稳”,先是说前三季度“较快平稳”,后是说四季度要保持“较快平稳”,这句话是老例,不说不行,这点草民理解。

当然,这个“较快平稳”对于统计局来说,要靠“数据”说话的,但是,什么叫做“较快平稳”,判断的标准好像并不明确,现在的这个指标可以说“较快平稳”,另外一个指标也可以说“较快平稳”,平民百姓是搞不清楚的,平民百姓看什么呢,当然是看收入,看支出,看物价。

就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水平来说,平民百姓恐怕难以给“较快平稳”以正面的评价,因为物价一直在涨,而且涨幅不低,就拿统计局的说法看:【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9月份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草民发觉,文字游戏玩得很有些羞涩,去年的物价涨幅是很高的,特别是上半年,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物价的上涨,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既然现在的涨幅比上年同期还“高2.9个百分点”,就说明物价一直在涨,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怎么也不能说经济形势算是“较快平稳”了罢。当然,理解成物价的“较快上涨”,而且是“较快平稳地上涨”也不虚此言。

有个说法是说,CPI高于4%就应该视为通货膨胀了,今年以来公布的数据,2月份高达8.7%,既然前三季总上涨7%,目前还维持在4.6%,不知道统计局如何“兑现”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调控目标——4.8%?抑或已经“成竹在胸”了?

特别是,数据说食品价格上涨17.3%,居住价格上涨7.0%,这点草民身同感受,这两大项,几乎占了百姓消费的大半壁江山,所谓“居住价格”恐怕是专指租房价格吧,以草民观察,北京的租房价格,肯定涨了不止7%。现在到超市,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打折的食品,今年的水果也是出奇地贵,每只都有疤痕的杂、小苹果,也要3元多一市斤。相反,国美、苏宁等卖家电的卖场,就冷清了许多,是百姓都捂钱袋了,或者是消费不起了,就不是数据能够讲得清的了。

当然,统计局的数据给大家吃了颗“甜”的糖果,叫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城镇居民“扣除价格因素”还有7%的增长,农村居民“扣除价格因素”还有11.0%增长,这可能就值得商榷了。

首先,“人均”就有问题,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按11865元算,前三季度“增长”了1518元,每个月“平均”增长168元。如果是退休职工,按照劳动保障部2007年12月的决定,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上调幅度将按当地2007年月人均养老金10%左右确定,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100元左右。这个“人均”与“平均增长”相差了68元,看来企业退休人员达不到“平均增长”数。

那么在职员工呢,有消息印证:2007年底,香港人才管理协会与浸会大学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预期,内地企业明年加薪幅度将介乎7.4%至8.5%,这显然与14.7%相去甚远;比较有意思的是,《新闻晨报》10月17日报道,对2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去年有117家企业承诺每月为员工增80元至350元不等的薪资,涨幅5%至15%,平均为8%左右。但在增资的这些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员工的年收入增加接近“0”。薪资“空调”的单位有民营、私营、国企、合资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关键是,据说“空调”的原因是要应付相关部门。

“加薪”为“空调”,减薪就是实实在在的了,《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道,房地产、电力、券商、能源、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出现了较明显的降薪裁员现象。最轰动的消息是豫能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其职工每月工资“平均”只有200余元。草民知道的一家广东改制企业,普通员工从1996年至今,随着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已经12年未见“加薪”了,反而是随着社保费用的水涨船高,实际收入在进一步深入地降低,许多岗位的员工,月收入只有700元只有。当然,更惨的还有已经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大批长三角、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员工,饭碗都没有了,还“增长”什么收入?

当然,在全世界都处于经济衰退的阴影之中的时候,连华尔街这样的地方的高级白领、金领都“失业下岗”的时候,咱们还是“平稳较快”地“增长”着,如果普通百姓的工资也是“平稳较快”地“增长”着,套用一句官话,这才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应有之义。但是报上的消息,大多数百姓身边的实例,似乎并不支持可支配收入在一年之中“增长”了14.7%的说法。

当然,统计局应该是有所“依据”的,这“依据”是计算得出“人均收入增长”14.7%的前提,那么,这个前提得来的前提是什么呢,现实中却实在没有寻找的方向,草民猜想,可能还是得从“均”字上得出来。既然是“人均”,不外乎是把“增长”了的,“增长”得多的,与没有“增长”的,“增长”的少的,变成一个个虚幻的“数字人”,然后放到计算机的CPU当中这么一搅和,搅成一缸“浆糊”,分不出有无,分不出多少,然后计算机的显示器就就打出一段五光十色的欢呼文字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

当然,有可能国家统计局的发言人对这样的猜想不以为然,会说他们的数据都是铁板钉钉的、有据为证的,比如,某企业增长了若干,老总增长若干,下属职工增长若干;再比如,某机关的部长增长若干、局长增长若干、处长增长若干、科长增长若干、科员增长若干、办事员增长若干等等等等。

那么,不如国家统计局的发言人自己勇敢一点,把自己从2007年到今年前三季度的工资表亮出来,来一个现身说法,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做一个个例的脚注。结果当然可能有两种:一是这位发言人的工资增长为“0”或者远低于14.7%,被可支配收入远高于14.7%的人“平均”高了;二是这位发言人的工资增长远高于14.7%,把别的工资增长为“0”或者远低于14.7%的人的可支配“平均”高了。无论哪一种结果,对民众都是极具教育意义的,就是拿出一个活生生的样例,证明什么叫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7%”,有人增长了,所以就大家“共享”了“增长”。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702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