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1974年 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作者: 来源:南方网讯

1974年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1.jpg

三个世界的划分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全面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又说:“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毛泽东的这几段话,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谈,而是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而提出的精辟论断。它的基本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制订和调整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战略观点。

毛泽东把世界政治力量划分为三个世界,是他根据不断变幻的国际形势,把过去在国内运用自如的统一战线理论扩展到对外关系领域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战略观点。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了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实行国共合作,从而结成了包括一切抗日力量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 “中间地带”的观点。毛泽东针对美国散布的反苏战争的流言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地民、半殖民 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而“美国反苏 战争的口号,在目前的实际意义,是压迫美国人民和向资本主义世界扩张它的侵略势力”。

根据“中间地带”的观点来划分国际政治力量,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反对最主要的敌人美帝国主义,不仅要联合处于中间地带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且对包括英、法等国在内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暴露出美国同英法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认为:“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当前世界斗争的重点。当然,帝国主义国家跟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是很厉害的矛盾,但是,他们现在是假借反共产主义之名争地盘。…… 在那里冲突的,有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在这里,毛泽东两类矛盾的划分后来被概括为第一“中间地带”和第二“中间地带”观点。而毛泽东三种力量的划分,则成为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先导。

60年代以后,国际上各种力量形成了新的战略格局。社会主义阵营由于中苏冲突加剧而开始破裂;苏联在对外关系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霸权主义的倾向,并且成为同美国进行激烈争夺的一方;变化中的西方世界分化出了第二“中间地带”,包括西欧、日本、澳洲;一系列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步发展与变化,毛泽东的观察与分析也逐步深化,经过反复、缜密的战略思考,毛泽东于70年代初形成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应当指出的是,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产生之前,国际上已经有了“三个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的提法,但其含义和解释有很大差异。“第三世界”一词是从法国“第三等级”一词演绎而来的。《大英百科全书》第9卷中说:“第三世界”, 在50-60年代泛指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国家或非工业化国家。196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欧文·路易斯·霍罗维茨发表《三种发展阶段的世界》一书认为:“第一世界”是指美国统治的世界,包括其西欧盟国以及在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地的“卫星国”。

“第二世界”是指苏联统治的世界,历史上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其东欧和亚洲部分盟国和“卫星国”。“第三世界”是指在亚、非、拉地区的不结盟的非“卫星国”, 通常包括,经济上从阿尔及利亚到南斯拉夫,政体上从印度到中国等各式各样的国家。 以上几种观点,在对“第三世界”的界说方面还比较接近也比较合理。

但对“第 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划分则显得僵化并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因为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早已不是铁板一块,每类国家的特点和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在这种划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按照这种划法,既不能搞清楚超级大国、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也不能认识清楚发展中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则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了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得出的结论。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当代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力量分野的实际出发,而不是囿于原来的意识形态框框。这样,他就能抓住当代国际现象中的主要矛盾,从而对“三个世界”作出了新的解释。

反对美苏争霸世界

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苏联同美国并列称之为第一世界。这种划分不仅仅是由于这两家“原子弹多,也比较富”,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两个超级大国都企图称霸世界。它们在世界各地争夺霸权的斗争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毛泽东把美苏划为第一世界,点明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说明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苏争霸。

这样,反对美苏称霸,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任务就尖锐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不过,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中,反对美苏两霸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毛泽东是一位战略家,他历来认为:“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那么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哪一家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呢?换句话说,哪一家对中国和世界人民构成了更大威胁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有既得利益需要保护,但它由于过去伸手过长,顾此失彼,实力相对削弱,处于守势,而苏联则处于进取的地位,因而对中国和世界 人民来说,苏联的扩张是更为危险的因素。所以,中国在反对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当时的重点是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反对美苏争霸世界,主要是反对它们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至于国家关系,中国历来主张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正因如此,中国并没有把霸权主义同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完全等同起来,这才有了中美之间的接近和改善关系。 中国的政策是,无论谁搞霸权主义都一概反对。

联合第二世界

毛泽东一贯重视在对敌斗争中争取中间势力。因此,他在划分三个世界时,把处于美苏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看作是反霸斗争中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在70年代初就明确提出:“要争取他们,如英国、法国、西德等。” 毛泽东的这一论点是建立在对这些国家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深刻分析基础上的。第二世界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从经济上看,它们的实力远不如两个超级大国强大,但又都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比第三世界国家要富得多;从政治上看,它们同第一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这个或者那个超级大国的盟国。但是,与此同时,“所有这些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着这个或那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威胁或欺负,其中有些国家在所谓‘大家庭’的幌子下,实际上被超级大国置于附庸的地位。”因此,第二世界国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们中的一些国家曾经侵略、欺负过其他国家,有的老牌殖民帝国至今仍然保持着对某些第三世界国家剥削和控制。另一方面,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摆脱超级大国的奴役或控制,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的要求。

从第二世界中的西欧国家看,随着它们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已不再甘于俯首贴耳地接受美国的支配。西欧共同市场的建立使西欧国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从而表明了积极参与国家经济事务的姿态并且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经济贸易竞争。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在政治上也越来越显示出同美国离心的倾向。例如,法国戴高乐奉行的独立自主政策,经常使美国感到难堪。而在印度支那战争问题上,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政策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消极和批评的态度。第二世界中的日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在政治上、军事上不得不依赖于美国,但是,由于其在60年代经济上的成功,已经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强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美国与日本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以及贸易战、货币战是难以消除的。不过,对第二世界国家构成最大危险的还是当时的苏联。苏联在其东欧盟国派驻大量军队,摆开同美国争夺西欧的架势,还在欧洲南北水域向西欧包围。在远东,苏联也保持着庞大的军队数量,这既有对付中国的一面,也有对付美国和日本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世界国家要想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 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之外,有必要加强第二世界国家之间以及同第三世界之间的联合,以便反对霸权主义的现实威胁。从第二世界同第三世界的关系来看,虽然仍旧有其矛盾和斗争的一面,但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它们已不再是剥削、控制第三世界的主要力量。而且,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这两个世界国家显然具有许多共同点,这就使第二世界有可能成为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这也正是毛泽东把第二世界国家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区别对待,加以争取,并且视为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原因所在。

第三世界的重要地位

在以往的第三世界的定义中,第三世界往往仅被看作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种消极和被动的力量。而在毛泽东看来,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虽然较穷,经济不够发达,实力不强,但并不是一种可以任人宰割的力量,而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斗争中的主力军。第三世界主要是指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曾经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亚非拉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只有36个,战后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已增至100多个。

虽然这些国家还都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但是它们的崛起已经构成了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变化中的一件大事。毛泽东在划分三个世界时,把第三世界的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除了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受的压迫最深,反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最为强烈,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革命动力之外,还由于认为这些国家已经开始“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首先,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随着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增多,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在联合国成员国总数中拥有三分之二的席位,从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构成了稳定的多数,这对于打破由少数大国垄断和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上,主要是得力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和支持,联合国终于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这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斗争,违背超级大国意志所赢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从此,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这个国际讲坛上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1974年,在第三世界的推动下,第29届联大又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把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问题列入议程,并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参加讨论。接着又以压倒多 数通过一项决议,确认巴勒斯坦人民有权恢复民族权利,同时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大会今后的工作。此外,在第三世界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大会从1970年起,连续四年拒绝接受南非种族主义政权代表的全权证书,并且在1974年第29 届联大会议上,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大会主席的裁决,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这些例证充分表明,第三世界国家由于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不仅在联合国和世界政治生活中争得了发言权,而且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占世界人口三分之四的第三世界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70年代以来,由于两个超级大国激烈角逐,尤其是当时的苏联推行全球扩张战略,使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互相配合,有力地遏制了霸权主义的扩张势头。 例如,在中东,“六·五”战争之后,苏联曾企图控制埃及等阿拉伯国家。1972年7 月18日,埃及政府宣布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在埃及的使命,并且接管了苏联在埃及建立的一切军事设施。

这是对苏联在中东扩张的一个沉重打击。第三世界国家在反对海洋霸权斗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超级大国为了掠夺别国海洋资源并进行军事活动,竭力强行规定别国的领海宽度和管辖范围,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坚决反对和抵制。总而言之,第三世界国家“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显示了无比巨大的威力,不断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于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一两个超级大国实行强权政治、为所欲为的局面已经很难继续下去了。而且,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各种政治、经济的世界性的地区性的联合组织或运动的相继形成和发展,它们在反对霸权主义,制约世界战争方面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毛泽东在考虑划分三个世界时,明确把中国划归第三世界。还在毛泽东会见卡翁达正式提出划分三个世界观点之前,1973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时就指出:“我们都是叫做第三世界,就是叫做发展中国家。”1974年2月,毛泽东在同布迈丁的谈话中再次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因为政治、经济各方面,中国不能跟富国、大国比,只能跟一些比较穷的国家在一起。”根据这一结论,第三世界就不再仅仅是需要中国同情、支持的国家集团,而是一个中国也置身其中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这首先是因为,从经济上看,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样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历史任务,那就是下大决心,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循序渐进,努力把经济搞上去。唯有如此,才能巩固政治上的独立,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共同的历史任务把中国同第三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都遭受过帝国主义长期的剥削、压迫和分割蹂躏,有过共同的历史命运。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经得到过各国人民的重大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把自己的命运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是很自然的事。再次,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世界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超级大国为了扩军备战,争霸世界,必然要企图从政治上控制和从经济上掠夺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威胁和压力。

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各自的政治、经济实力都不够强大,只有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作斗争,才能制约世界战争的爆发。这就更增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凝聚力。中国既是第三世界的成员,但又是其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的一员。因为中国既是第三世界中最大的国家,又是社会制度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应当在第三世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毛泽东在把中国划为第三世界的同时,还提出了“不称霸”的主张。这是中国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政策。中国政府曾公开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有权给中国戴上一顶霸权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三个世界战略的实质及其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主要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在什么样的经济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而确立的。在毛泽东看来,苏联在当时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因此,应当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作为中国制订和调整对外政策的一种指导思想,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中国外交增添了活力,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首先,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就成为一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合作的力量。虽然对它还将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对它的某些霸权主义作法还将加以反对,但在实际上,由于当时美国处于战略收缩态势,因而对它的斗争锋芒毕竟大大减弱了。而这对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中国对第二世界的积极评价,扩大了中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后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最后,毛泽东发展和充实了第三世界的内涵,由此确实了中国外交的立足点,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威信。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极争霸的格局已经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但是,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未消除,人类所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毛泽东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继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进一步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9-10-07/5911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