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
阚和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适应意识形态斗争新态势新要求,发表系列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这些论述具有鲜明的斗争精神,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充满强烈的历史自信,在立场态度、思想方法、时代意蕴等层面呈现出鲜明特色。认识、理解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有助于进一步防范、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增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
一、坚定的立场态度:强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应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性质,直接或间接地主张颠覆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和党的领导,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渗透必然是一场尖锐而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
如何有效抵制和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习近平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出坚定鲜明的立场态度。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1]“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当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党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威胁时,要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动坚决开展斗争。”[2]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要求党的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鲜明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政治品格。习近平强调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发扬斗争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对党的优良政治品格的传承。这里所说的“斗争精神”主要是指基于人民立场的一种敢于担当、直面矛盾、攻坚碰硬的精神状态和实践作风,而非脱离客观实际和人民利益要求的乱批乱斗。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由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性所决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目的是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习近平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4]“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习近平还论述了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惨痛教训,深刻指明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危害性和严重性。“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6]
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现实严重影响看,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化危为安,扭转被动局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往往以夸大捏造事实、随意编排历史、细节取代主流等方式,否定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党史、国史。针对这些情况,习近平指出:
【“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7]】
明确提出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适应了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发扬斗争精神,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各个阶段势必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指出:“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9]否定党史、国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自然也在反对之列。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在把握时代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善于斗争。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注重发挥法规、制度的重要作用,构筑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防火墙。习近平准确把握新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将之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鲜明体现了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和智慧。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确定为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给全体党员划出了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红线,其中《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党中央还陆续出台《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T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近年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法治方式也不断健全。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5个人民法院依法保护“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崇尚英雄,捍卫英雄”,保护英雄烈士的尊严、名誉不受侵犯。针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通常在网络空间比较猖獗的情形,我国先后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加强对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治理。以上这些都表明,我们党越来越注重用法律手段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力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虚弱涣散情形,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巩固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并没有消失,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这决定了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和发扬斗争精神,同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一切错误思潮做坚决斗争。
二、科学的思想方法: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批驳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法宝。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真正的科学,但“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10]。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从观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不是用形而上学方法而是用辩证法分析历史。列宁在谈及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时指出,“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作出最重要、最新的贡献的领域。”[11]
习近平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分析党史国史领域中的重大是非问题,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本质。他强调:“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12],“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3]习近平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评价党史国史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诸多闪烁唯物史观光辉的精辟论断,有力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一)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和历史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4]“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15]因而也不可能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所在。
从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角度而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求人们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特别是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全面、历史、辩证的分析。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16]。历史虚无主义者评价党史国史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往往得出错误乃至荒谬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以今人的思想、视野揣度和评判前人,要求前人具有超出当时具体历史环境的思想或行动,提供他们那个时代不可能提供的东西。
毛泽东作为开国领袖在党史国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历史虚无主义者不遗余力地夸大、渲染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价,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习近平在坚持这一基本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深化了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对于抵御、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17]在探索过程中犯错误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18]“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19]正是因为这一点,“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20]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和地位,要避免神化和丑化两种非理性的极端倾向。“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21]
习近平在评价毛泽东的论述中,科学认识和把握了功绩与过失、偶然性和必然性、顺境与逆境、个人与群体、历史与现实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展现了一种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思维以及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理性精神,同时又具有一种源于同情之理解的历史情感。即一方面充分肯定毛泽东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于这位历史伟人的高度崇敬和深切怀念;另一方面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指出伟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人情人理,具有很强的思想说服力和情感穿透力。习近平评价毛泽东的论述,为历史人物评价提供了科学标准和原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党史国史领域的指导地位,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评价党史国史问题,也具有引领和启迪作用。
(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认识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世界上每一事物内部总是包含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方法。但仅此还不够,辩证分析历史还要求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出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对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认识和把握,既要看到历史事物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其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总体上分析和评判历史事物。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23]。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离不开总体分析和把握历史的主流。历史虚无主义背离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抓住个别历史细节,加以渲染、放大,得出违背历史真实的结论。列宁说:“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24]。习近平深刻阐述了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25]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矢志不渝地奋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6]“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这三件大事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我们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2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29]。习近平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澄清了历史认知问题上的大是大非,维护了历史的客观性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正义性及合理性。
(三)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关系
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环节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演变关系,因此历史思维的核心是“过程”思维。科学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必须将之置于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客观考察其地位、性质、影响及与其他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相反,割裂历史事物的内部联系,忽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及连续性,就无从客观评价具体历史事物,必然会得出错误乃至荒谬的结论,这也是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产生的思想方法根源之一。
近些年,党史国史领域中存在的一个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就是割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或者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或者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还有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否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地位、作用,或者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立起来,等等。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30]历史虚无主义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它们将历史事物孤悬起来,采用形而上学的僵化的、静止的方法看待历史事物,否认历史的连续性,思维局限于历史表象的差异,洞察不到其背后历史逻辑的主导。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31]针对那种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的观点,习近平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驳。他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存在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所以不能相互否定,是因为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32]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针对有人混淆或抹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习近平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33]。“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34]之所以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还因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前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正如习近平所说: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35]】
习近平科学分析、阐明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统一关系及其依据,对于增进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知、认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具有重要作用。
三、深厚的时代意蕴: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结合起来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方式也是最终目的是培育和坚定党的历史自信。“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关键词,是社会意识的焦点论题,也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层次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谈及“自信”,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这些都离不开对党的历史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然要培育和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二者之间具有一种类似于“不破不立、立中有破”的辩证逻辑关系。习近平在各种场合从不同视角深刻论述了党的历史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性及合规律性。这些论述内含的自信品格、历史思维、价值立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批判性,丰富充实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资源。
习近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强调应该坚定对党的历史自信。他说: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36]“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7]】
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绝非掩饰或回避党曾经犯的错误及走过的弯路。一个政党如同社会中的个体一样,其成长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开创性的历史伟业,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在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善于向错误和挫折学习,因而能够做到自我革命、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习近平指出:“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38]“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39]正是各种困难挫折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奋斗进取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40]历史虚无主义拿党的个别错误大做文章,却对我们党纠正自己错误的努力以及体现出的宝贵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精神和能力,总是视而不见或拒不认可,这正反映出其对客观历史的一种别有用心的虚无、亵渎。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2013年在西柏坡提出的这一鲜明论断,不仅表达了学习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意义,而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总结、借鉴历史的政治智慧和优良品格。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41]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精神的“营养剂”,将错误及教训转化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历史虚无主义者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方法,片面地、静止地看待历史事物,如毛泽东所形容的:“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42]在这种形而上学方法的支配下,分析历史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更遑论总结、借鉴历史经验。从此可以看出,习近平之所以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为了增进人们对党的历史自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挥党的思想方法优势,推进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实践。
习近平还注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43]“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44]“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45]从民族复兴的宏大视野认识党的历史,人们就能感受到,党的历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选择,具有历史正义性及合规律性。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珍视、利用好前人奋斗的历史,将之视为“最好的营养剂”,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树立理性平和的历史自信态度,如此才能扎扎实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路。
对党的历史自信突出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历史活动成果。习近平始终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46]针对有人宣扬“历史终结论”,习近平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47]“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48]习近平的这些论述实际上也表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主张在中国的失败和破产,因为历史虚无主义一直与形形色色的全盘西化思潮如影随形,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论”印记,也与历史终结论的观点具有相通性,其实质都是主张中国现代化发展唯有遵从、顺应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方有出路。
为了坚定人们对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并非今天才有,也非中国独有,而是500年来人类对理想社会与文明进步追求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非无源之水,而是与500年来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先进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4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0]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长河加以考察审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具有强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更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他指出:“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51]“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52]“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53]这铿锵有力、充满历史深情的话语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面向新时代的历史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也是对否定党的历史、否定中华民族奋斗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强有力的驳斥。
结语
习近平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结合起来,在立场态度、思想方法、时代意蕴等层面呈现出鲜明特色。认识、思考习近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能够得出如下启示。
其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发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基本态度和精神,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要取得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新胜利,首要的前提是正视其存在及其危害性,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正如毛泽东强调的:“要学会这么一种领导艺术,不要什么事情总是捂着。要揭露矛盾,解决矛盾。”[54]在涉及道路、方向等大是大非的意识形态问题上,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也不能做开明绅士,奉行“鸵鸟政策”,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只有旗帜鲜明、清醒坚定,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才能形成强大的示范引领效应和坚定的主心骨,在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主动。此外,不断激发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活力,也要发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观点辩驳和思想斗争。毛泽东说:“马列主义不能从真空中间生长出来,只能从对敌斗争中,并从对立面中吸收合理的部分,才能生长和发展。”[55]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总而言之,无论是对于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权,还是促进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发展,都需要发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开展思想斗争。
其二,着力构建和夯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学理基础。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辨历史的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成功与失误、支流与主流、过程与规律,是唯心史观的鲜明反映。因此,防范、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应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剖析评价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实质,揭示其谬误,在此基础上推进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教育和传播。习近平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和功过的科学认识、评价,之所以能够赢得广泛共识,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与其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修养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6]构建和夯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学理基础,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运用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唯物辩证的观点剖析解读历史,维护和深化正确结论,反对各种虚无历史的观点和错误倾向。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恩格斯的话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57]构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学理基础,需要研究者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潜心钻研,反对浮躁、肤浅,不断深化相关问题的学术和理论研究,拿出深刻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其三,涵养文化自信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之本。党的历史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归根结底是基于价值观认同而形成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与历史虚无主义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涵养文化自信。目前,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国力增强及发展优势尚未形成话语优势,仍有人对我们的文化缺乏自信和底气,以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评判、考量中国,甚至蔑视、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质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制度。习近平谆谆告诫我们:“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58]当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任务仍然复杂艰巨,我们必须站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高度,认清中国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涵养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冲击,才能充分发挥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优势,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4KDB006)阶段性成果,并受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资助。
注释: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8日。
[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7~28页。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页。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3年7月22日。
[8]《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227页。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5~496页。
[11]《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5页。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
[1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7日。
[14]《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5页。
[1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7页。
[16]《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4页。
[1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3页。
[1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2页。
[1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3页。
[2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3页。
[2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3页。
[2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24]《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4页。
[25]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时报》20l1年9月5日。
[2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
[27]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
[28]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
[2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30]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
[3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3~114页。
[3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2页。
[3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09页。
[3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页。
[3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2页。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2页。
[3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3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4页。
[3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3~694页。
[40]《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7年2月14日。
[4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l0月14日。
[4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2页。
[4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4页。
[4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4页。
[45]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
[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4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4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7页。
[4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18页。
[5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页。
[51]《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人民日报》2018年8月24日。
[5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
[5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8页。
[54]《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一九七六)》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70~71页。
[55]《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一九七六)》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77页。
[5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页。
[5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7日。
[58]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