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红旗文稿:2017年思想理论领域主要热点问题

作者:余宗言 来源:红旗文稿

3795f36e3878f8223f6a27c8ec060029.jpg

2017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思想理论领域继续保持向上向好态势,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同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交流讨论,其主要热点值得关注。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解读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理论界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大,认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从总体上把握三个问题:一是把握好大会的主题。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把握这个主题,要突出把握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关键词,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所有重大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都是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二是把握好大会的重要成果。学者们认为,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次明确了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理论成果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实践成果是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三是把握好大会的主要精神和历史贡献。大会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把这一思想写进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和集中体现。

学者们建议,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实践新征程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全面把握、准确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要特点、体系结构、内在逻辑、重大意义、历史地位,深入研究和充分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准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分析时代划分的标准、演进的规律以及认识时代的方法,阐释新时代的时间起点、实践基础、时代主题,探讨新时代的依据、表征、内涵、使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

2.围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即将进入40周年等重大事件,从不同角度阐发思想观点。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学者们主要围绕“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建军伟业与革命初心”“军队建设的历史拐点与现代化”“毛泽东军事原则的独特魅力”“弘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民军队本色,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道路”等重大问题发表学术观点,总结论述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呈现出的新气象新变化新特点,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认为这些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强军兴军思想的强大威力。

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论调,学者们再次进行深入辨析批驳,强调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渗透和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临近,思想理论界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和讨论增多,舆论关注度上升。绝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予以高度评价。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40年中国开创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成果惠及世界。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成果,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的方向问题上,绝大多数学者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不管改什么、怎么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也有学者指出,当前关于改革开放出现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思想动向,比如一些人质疑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改革开放一些政策过头了,性质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的了”,“改革开放不彻底,应该全盘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等。一些人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把二者相互否定和对立。对上述错误观点,绝大多数学者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作为评判标尺,坚持两个“不能否定”,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3.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理论命题一经提出,立即成为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者们认为,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七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八项重点工作,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学界集中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理论来源、学科定位、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主线、重大原则、理论体系、重大创新、里程碑意义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并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指明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创新,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在学理性和系统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经济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遗产、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文明成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交换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交换关系自身的矛盾及其特殊的规律和机制;三是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主要是资源配置机制。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后,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经济过程,构建的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需要的理论体系。学界普遍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其历史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改革开放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理论核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发挥市场经济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主要任务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等。

4.全方位挖掘和阐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内涵。

学界普遍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意义,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崭新的全球观、世界观、国际观。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为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逆全球化现象和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危机,习近平同志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在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阐述,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二是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多次被写进联合国相关决议,凸显了中国智慧广泛的国际影响。三是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弘扬光大。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国际层面的延伸。

学界还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8-02-22/4889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