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为何习总重申“长期建藏”原则?

作者:朱晓明 来源:察网

“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为何习总重申“长期建藏”原则?

朱晓明

“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为何习总重申“长期建藏”原则?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所做的重要报告,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宣言、行动纲领。报告对于在新时代弘扬“老西藏精神”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治国兴邦的核心理念,也是“老西藏精神”的灵魂。“人民”是十九大报告中出现最多的高频词。根本动力、强大动力、根本力量、奋斗目标、最高标准,这一系列与人民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突出而强烈地阐明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老西藏精神”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中的体现和落实。

第二,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是“老西藏精神”的脊梁和动力。十九大报告在回顾党史时,在阐述新时代的新思想时,多处讲到精神的力量,告诫全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第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丰富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引。十九大报告突出地、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写入党章。在西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汲取和弘扬“老西藏精神”所包含的红色基因,继承革命文化,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十九大报告的这些重要论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进程相联系,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相联系,为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 “老西藏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动力。

长期建藏思想是“老西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第一次接触“长期建藏”问题,是在1980年。那时我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干部,随阴法唐书记去昌都地区调研,参与起草阴书记在昌都地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谈到了“长期建藏”问题,指出:“每一个进藏工作的同志,不论在藏时间长短,都不应有临时观点和作客思想,而应以主人翁的姿态,与藏族人民并肩战斗。”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能有临时观点和作客思想。但是,那时对这个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一、“长期建藏”思想产生的历史。

1、从“川南安家”到“进军西藏”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访问。在出访途中,他得到西藏当局派出“使团”出国求援的消息,更加意识到解决西藏问题的紧迫性。于是,途经满洲里时,毛泽东致信给中共中央并西南局,指出:印、美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解放西藏的问题要下决心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因为当时西南战事尚未完全结束。中央最初考虑这一任务以西北方面为主,西南方面为辅。

西北方面提出战线太长,兵力分散;且从青海格尔木方向进藏的道路多年损毁,仅修路就需很长时间。“如入藏任务归西北,……完成入藏准备,需要两年”。

毛泽东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看到这个电报是不高兴的,随即指示:“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落款“1月2日上午四时于远方”。

刘伯承、邓小平本来是进藏的辅助方向,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主要方向,而且不但“向西藏进军”,还包括“经营西藏的任务”,压力徒增。当时62军驻西康,距西藏最近,理所当然成为进藏部队首选。但刘伯承考虑62军来自一野。所以,刘、邓最后商定:62军不进藏,调自己指挥的二野一个主力军承担进藏任务。但未料到的事情发生了:该军军长不愿进藏,未能谈通。

毛泽东一直在等待西南方向的报告,但种种原因又使刘、邓的选择被迫一变再变,给中央的报告也一推再推。

张国华的18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受进藏任务的。

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富庶的川南。军长张国华已经定为川南行署主任,军政委谭冠三已任命为自贡地委书记。多数干部也已被任命了地方行政职务。1950年1月7日,张国华赴川南行署上任途中收到刘、邓急电:就地待命,军领导及各师一名负责人速赴重庆领受最新任务。

1月10日,刘、邓在重庆接见张国华等18军领导。

邓小平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今天谈话凭党性。”

张国华答:“一切听从党安排。”

邓小平说:“×××不去西藏,你指挥部队去。”

张国华答:“坚决完成任务!”

单刀直入几句话,掷地有声。

“今天谈话凭党性”,邓小平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前面一次谈话没有谈成。真正的党性并不表现在平时滔滔不绝的政治表态,而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

2、从“三年一换”到“长期建藏”

那时部队都是志愿兵,三四十岁的老兵还相当不少,有个摆在面前的实际情况是,90%以上的人连对象都还没找。当时上级规定的结婚条件是“25、8、团”,即年龄在25岁以上,8年军龄,团级干部。能符合这个三合一条件的人毕竟很少。

毛泽东主席考虑到在西藏生活、工作条件特别艰苦,曾提出过“入藏军队可定为三年一换,以励士气。”稳定了进藏部队官兵的情绪。“战士们为了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都愿意再坚持一下,哪怕再晚找三年媳妇。”

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签订。当天,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向张国华询问进藏部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张国华如实作了汇报,讲到“个别干部嫌进军太苦,不想随十八军到西藏去”时,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严肃地说:“回去告诉他们,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

这一时期,广大指战员从实践中也体会到,内地到西藏,山高水险,交通极为困难,“三年一换”的确也不现实。因此,没有在西藏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是不行的。

1952年12月,西藏军区成立后的第一届党代表会议在拉萨召开。338名代表一致通过向党中央、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表示长期建设和保卫西藏的决心书,并发出“边疆为家、长期建藏”的号召,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从“三年一换”到“长期建藏”的飞跃。

同时部队把思想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结合起来,抓了两件大事:一是集中力量进行营房建设,二是将农副业生产作为长期任务,解决部队的粮食供应,蔬菜、肉类基本自给。

从“三年一换”到“长期建藏”,其核心是树立热爱西藏,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思想。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上千年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前,在西藏生活的汉人到底有多少呢?国民党政府的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著书记载,根据1943年实地调查,在西藏长期安家的汉人,仅有约500余户,2000余人。且不说被派赴藏的下级属员,即使是驻藏大臣那样的最高驻藏官员,在历代清政府所委任的总计136人中,因为各种原因未到任的也有22人之多,占到16%。官员不愿意进藏的状况限制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能力。这突出表现在从辛亥革命到西藏解放前夕的近40年间,西藏地方对中央政府时断时续的离心倾向。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无人进藏的状况根本改变。大批人员的进藏及相对稳定的老西藏干部队伍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有效的管理和有力的施政。

二、大批内调进藏干部,“长期建藏”思想提得少了、空了

上世纪80年代西藏工作出现的偏差,表现之一是大批内调进藏干部。1980年5月,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到西藏考察,认为“汉族干部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提出只留15%,其余分批内调。从1980年至1983年底的三年时间中,西藏对进藏干部、工人分三批进行大规模内调。原西藏区党委一位领导同志对此有过一个较中肯的评价:“80年代的前几年,大批干部、职工仓促内调,内地干部职工突然离去,当地干部难以替补,贻误了西藏的建设事业,本来较为融洽的民族关系,也发生了逆转,助长了不安定因素的发展”。

随着“长期建藏”政策导向的消长变化,“老西藏精神”在西藏提少了、空泛了,有的人很少提长期建藏了,有的人认为长期建藏已经过时了。[①]有人讲“这是老故事了、既不科学、也不人性,今天已经不需要那样了”,这些说法影响了西藏干部群众的思想稳定。[②]

三、“长期建藏”原则的重申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长期建藏思想还需要不需要继续发扬?一些老西藏、老同志多次撰文、讲话,阐发长期建藏思想的重要意义,论述长期建藏思想是“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到西藏视察工作,听取了西藏军区的汇报后,为驻藏部队题词“发扬老西藏精神,戍边卫国建新功”,后来又提出了“五个特别”的“老西藏精神”。[③]

阴法唐书记是践行“老西藏精神”和“长期建藏”思想的楷模和榜样。阴书记坚持不懈地宣传“长期建藏思想”和“老西藏精神”,并向中央领导同志呈报了“关于老西藏精神问题的报告”,强调“长期建藏思想是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继续弘扬和长期坚持。原西藏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成都陆军学校副政委魏克撰写了《长期建藏思想的提出和重要意义》等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不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了“长期建藏”思想,而且把它提升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

“长期建藏”重要原则的提出,反映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西藏工作重要性、规律性的认识,对光荣传统和历史经验的继承弘扬,对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为“老西藏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动力。

有的人说“长期建藏”没有理论依据。我认为恰恰相反,“长期建藏”有着客观存在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西藏存在的“两个矛盾”——主要矛盾、特殊矛盾的长期性,决定了西藏工作要把握“长期建藏”的原则。

第二,西藏面临的“两大任务”——发展、稳定的长期性,决定了西藏工作要把握“长期建藏”的原则。

第三,西藏存在的“两大问题”——民族、宗教的长期性,决定了西藏工作要把握“长期建藏”的原则。

“长期建藏”含义深刻,同时也有很高的操作要求。

一是要有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四省藏区条件艰苦,所以关键是要有人干事。”俞正声主席在六次会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西藏干部的交流,应当在‘进大于出’的原则下,建立合理的进藏出藏机制”。

二是要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建藏,就是要坚持慎重稳进方针,谋百年大计,作长期打算,一切工作从长计议,一切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国内和国际,切忌处理问题简单化,切忌急于求成。”

三是要有精神。“老西藏精神”是西藏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其中,“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是核心、是基础、是根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老西藏精神”,特别要强调两条:一是以各民族干部的团结为核心的团结精神;二是在高原特殊环境中的奋斗精神。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长期建藏”是国家支持西藏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属于治国方略的顶层设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为实现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持续的精神力量!

注释:

[①] 魏克:“长期建藏思想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②] 王建,“建议开展长期建藏相关研究”。

[③] 《解放西藏史》,第281页。

【本文系作者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学习十九大座谈会上的发言】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8-01-30/4854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