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环球时报:网络舆论推手线下滋事被抓,冤吗

作者: 单仁平 来源: 环球时报

 网名为“超级低俗屠夫”的吴淦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于27日被宣布依法刑事拘留。据提供这一消息的福建公安机关说,吴淦此前于5月20日因在江西省高院门前扰乱单位秩序、侮辱他人被南昌公安局行政拘留。

  吴淦是这些年互联网舆论浪潮中一名非常典型的活跃人物,他在2009年邓玉娇事件中直赴现 场,发挥了特殊催化作用。之后的几年里,很多公共舆论事件中都有他的激烈声音和表现,他被一些圈子公认为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推手。网上有“屠夫经验”的说 法,吴淦本人写过“杀猪宝典”“喝茶宝典”“拆迁宝典”等文章,向其他激烈的网民传授经验。

  对应如何看待吴淦这样的人,社会的看法不太一致。一些人认为他这类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网 上“折腾”,有监督官员、帮助政府发现问题的客观作用。这些人在放大矛盾、制造麻烦的同时,也常带来实际正面效果。另一些人则认为吴淦们对社会的破坏力太 突出,其正面贡献与所造成的负面后果完全不成比例。

  可以想见,官员们很难喜欢吴淦这些人,但这一感受和这一次的刑拘没有关系。吴淦被收监是因为他在线上线下的违法言行,对此法律一定会给出交待。目前仍有不少人在网上专门关注与政府官员或公权力有关的冲突,互联网舆论场的这个领域虽有争议,但依然是开放的。

  互联网传播信息快,传播的成本极低,而且它的技术更新包含了对传统监管方式的突破力,因此这个舆论场在很多国家都成了民粹主义的大本营。它在中国既成为对批评的有益补充,又是舆论乱象最集中的溯源地,如何让这个舆论场实现“扬长避短”,这个考验对中国社会来说或许刚开个头。

  吴淦们究竟是“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这样提出问题本身就可能造成误导。更 重要的恐怕是约束这些网络舆论推手在法律的框架内从事活动,他们的网上发言和线下活动合法与否的甄别比什么都重要。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中很多人的法律意识 不高,往往以为只要打着“正义”旗号在舆论场闹大,政府就会投鼠忌器,因此降低违法成本,撑大他们的获“利”空间。

  在吴淦被刑拘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第一时间的反应大多是对他的“道德批判或支持”。对他到底是否构成犯罪的质疑也是情绪化和阵营化的,并不具备法律分析的冷静和认真。

  过多的意识形态激情造成了中国网上舆论场的独特面貌,一些思想水平并不高、但很“胆大”的人成了颇具影响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言行偏激、粗糙,但“立场鲜明”,拉出一个个“只问立场、不问对错”的舆论山头。

  舆论有其自身的规律,极端舆论的存在也许是多元社会避免不了的一种现象。相信“超 级低俗屠夫”被抓不是为了解决舆论问题,它最多能带动人们的一些思考。这是涉嫌寻衅滋事和诽谤的一起案件,不仅司法机关,社会上关心这起案子的人也应排除 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法律本身的关注上。这样的注意力集中对中国社会颇具意义。(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5-05-29/3219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