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愚公移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

作者: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 来源:光明日报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新时期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可以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新的载体,为民服务,依靠人民,务实重干,勇于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形成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将《愚公移山》寓言升华为愚公移山精神,指出共产党这个“愚公”只有感动人民大众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毛泽东通过愚公移山蕴含的朴素道理要求全党放手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这是愚公移山精神与群众路线的首次结合。愚公移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根本出发点。太行、王屋二山造成的“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是每个居住者的困扰,出入顺畅是每个人的期许,走出大山创造美好生活也是众人的期盼。因此,愚公提出移山建议后其他人便“杂然相许”。移山是众人利益所在,愚公首倡移山且做好了世代努力的准备,表明愚公是为大众谋利益而非为一己谋私利。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反“四风”,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就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人民实现其根本利益。正所谓“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如果打着为了群众的幌子变相谋取私利或小集团利益,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党的奋斗成果就会毁于一旦。总之,人民利益、群众幸福,都是我们党所有努力和付出的唯一旨归。

  依靠主体。愚公移山体现了对群众主体地位的初步认识。愚公深知仅靠个人力量不可能成功移山,于是动员和组织大家共同参与。因此,愚公“毕力平险”的“力”不是个人之力而是众人之力。愚公动员家人、感化邻里共同移山,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相吻合。

  党自成立伊始就紧紧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源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才有冲破道道难关的胜利;我们的改革开放靠亿万人民富有智慧的创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步步深入推进;我们的事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才有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共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全体人民共建。只有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因此,无论是愚公移山,还是党的事业的发展,都是依靠人民的思想、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情感、人民的支持的成果。

  务实重干。愚公成功移山的秘诀在于务实重“干”:一是不怕困难地干。“指通豫南”的计划中,“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是“干”的方法和过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是“干”的周期。在人力与自然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愚公和移山者们不畏艰险,拼搏实干;二是率先垂范地干。移山实施后,作为移山组织者和一家之长,年且九旬的愚公并没有作壁上观,而是“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率先垂范,带动他人;三是持之以恒地干。愚公及其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地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样需要务实重干。从毛泽东同志“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的谆谆教诲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语重心长,务实重干已积淀为党的作风。群众路线贵在持之以恒、善做善成,走好群众路线要披荆斩棘、不怕困难,更需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担当意识。移山创举体现了愚公自觉担当的意识和境界。作为一方长者,愚公自觉作出移山决定,并以耄耋之年身体力行,亲自叩垦。以愚公的身份、年龄,选择乐享晚年本无可厚非。但他忧虑众人出行之苦,奋起担当移山之责。

  担当源于责任,责任源于忧患。党的群众路线旨在动员“真正的铜墙铁壁”即“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参与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大业中,这一大业源自中国共产党面对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是对国运之忧的担当;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大潮中,诸多党员干部殚精竭虑、勇于奉献,是对民生之忧的担当。没有担当,群众路线就不能落到实处。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4-12-30/2949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