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普世价值”讨论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一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这是近期“普世价值”讨论取得的重要成果。然而,这场讨论并没有结束。有些人仍在鼓噪所谓的“普世价值”,一些重要的认识问题还亟待澄清。比如,现在又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认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包含着“普世价值”。在当代中国,如果还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如果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毫无疑义地必须坚持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
这些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普世价值”联系在一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逻辑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就意味着不能再否定和反对“普世价值”。如果否定和反对“普世价值”,那就意味着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进而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言下之意,凡是否定和反对“普世价值”的人,表面上忠实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在不自觉地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个蹩脚的“三段论”不值得一驳,但其逻辑前提,即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普世价值”这个命题,并不是大家甚至包括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一下子能认清的。有人不赞成把西方的价值观说成是“普世价值”,但认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作为另一种性质的“普世价值”还是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不是适用一切人、适应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吹捧者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在当今时代有适用一切人并适应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这种价值观的普世性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这种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适性),即不是仅仅适用于个别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第二,这种价值具有普遍永恒性(不变性),它不仅仅适用于一时一地,而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第三,这种价值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普遍必然判断)来表述的。只要符合以上三个基本要件,就可称为“普世价值”1。按照这个界定,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首要的是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一切人的价值诉求并成为全人类接受的思想;二是这个思想能适合人类一切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内在要求,是指导过去、当今乃至今后人类一切社会发展的“万能学说”。
马克思主义能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与一切试图模糊和掩盖服务自身利益的剥削阶级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公开坦言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2。列宁说得更为明确:马克思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训练出来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3。他还主张:随时进行宣传,保卫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4。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之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首先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迫切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革命实践,实现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要实现这个革命性的转变,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就必须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来看,各国无产阶级正是在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进而变成一个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维护无产阶级以及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学说,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全人类并最终解放自己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敏锐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完成自身的世界观与阶级立场的彻底转变后,自觉站在广大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在亲身的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指导着无产阶级反抗资本剥削与压迫的斗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在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必然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与掌握的亿万群众的革命实践中变成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因此自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起,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就遭到国际资产阶级的疯狂扼杀,马克思主义被当作幽灵一般看待。马克思主义每前进一步,都是与内外敌人展开最激烈的斗争的结果。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内外敌人不断抗争、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进行较量、革命道路充满曲折的历史。
当前,世界仍然处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在搞垮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利用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受损、国际格局严重失衡的时机,加紧推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的进程,企图使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为此,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攻势。他们大力对外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在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仍然复杂而尖锐。
国际大环境必然影响到我国国内这个小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存在一股企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反动势力。这些人不断变换手法攻击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制度。现在他们拿起了“普世价值”,起劲地鼓吹西方的价值、美国的价值,积极配合西方“西化”、“分化”我国战略的实施。他们断言:人类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的现代化。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认同这些“普世价值”,融入到人类的主流文明中去,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还有人肆意曲解中央领导人签署的文件或讲话中的个别词句,别有用心地为其鼓吹的“普世价值”张目,猖狂地攻击不赞成他们观点的人。这样,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就已经不单纯是个学术问题了。
因此,在复杂而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反共反社会主义的人是不会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这是由他们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只要还存在阶级与阶级对立,就不会有超阶级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承认阶级性就必然要否定普世性。阶级性与普世性是统一不起来的。需要指出的是,有人为了论证马克思主义的普世性,试图把阶级性隐藏在普世性之中,起劲地鼓吹阶级调和,劳资和谐。认为在当今世界,劳资双方虽然彼此矛盾,但又缺一不可;一味斗争,只能两败俱伤,有害无益,只有劳资兼顾,才能共享发展利益,并进而提出和平斗争已经愈来愈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这已成为新时代的普遍真理。这种观点表面上也承认阶级及阶级对立,但在处理方法上无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掩盖了资本家与工人在根本利益上的不可调和性,其实质是维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麻痹无产阶级放弃革命,以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实际上与伯恩斯坦鼓吹的折衷主义、阶级妥协以及议会道路的修正主义路线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则的彻底否定。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阶级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可能适应于所有的社会,而只能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现实也是如此。在当今世界,还没见哪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认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指导性,相反,他们甚至还批判、嘲讽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排挤与打压。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文化,始终居于资本主义国家中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而反映下层人民利益的呼声与主张,则处于非主流的边缘。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的指导学说,成为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事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只是无产阶级政党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学说。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成适应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的“普世价值”,岂不荒谬?!
二、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
一些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主要依据,在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与趋势,是普遍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内涵着全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亦即“普世价值”。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就得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反之,否定了“普世价值”,也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哲学上弄清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普遍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真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普遍真理又称一般真理,它不是对个别事物的本质和特殊规律的反映,而是对各类事物以及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共同规律的正确反映。普遍真理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人们认识和掌握了普遍真理,就能进一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地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自觉地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无产阶级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反复检验并证明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对各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意义,因此,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如果否认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作用,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以及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适用的范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践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超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个范围,离开了无产阶级这个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就会失去用武之地。
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本身来看,也是具体的,是发展的。普遍真理来自于社会实践,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众多的个别事物的认识升华,上升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而取得的,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不是终极真理,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因为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永远不会是静止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但在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受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因而在认识的深刻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正如列宁所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5也就是说,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也应该是这个态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也必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而深化。
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性来看,只有把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普遍指导作用。普遍真理是对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它不可能囊括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特点。它必须通过具体的、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中深刻地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在这里讲了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在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完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通过一定的民族特点,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表现出来和发生作用。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即通过民族形式应用到具体环境、具体斗争中的马克思主义。可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也是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孤立出来,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不讲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具体性、历史性,割裂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以此来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普世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这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形而上学的表现。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把普遍真理当作僵死的教条,从而脱离本国国情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等同于“普世真理”、“普世价值”,在认识方法上源于把真理的客观性与认识真理的主观性混为一谈,把真理的客观性混同于主观判断的“普世性”。我们知道,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性是一回事,而是否承认这一真理、是否按照这一真理揭示的规律去行动,则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问题上,无产阶级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客观真理,根据这一规律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资产阶级则不承认这一规律,并利用一切手段阻挠这一规律的实现。可见,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的问题上,两个阶级的态度显然完全不一样。从这个意义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不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真理。
从理论上说,这源于认识真理是人的主观活动。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认识的角度以及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人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却可以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真理的客观性与评价真理的主观性,两者是一元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因此,只有既看到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颠簸不破的客观真理,同时又看到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问题上,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并不必然得出人们主观判断上的“普世性”,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形成科学的真理观。
三、马克思主义语汇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观念
不具有普世性的内涵鼓吹“普世价值”的人往往把不同阶级、不同的人群存在的价值观念中的共同点,抽象出来把它叫做“普世价值”。比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资本主义国家讲,社会主义国家也讲。资产阶级的语汇里有,马克思主义的语汇里也有。有人据此得出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普世价值”。既然马克思主义也提倡自由、平等、民主、人权,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认同这些理念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认可“普世价值”的存在。这种思维方法是只看共性,不讲个性,只认一般性,不看特殊性,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从哲学上讲,共性或一般性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在思维中可以抽象出事物的共性或一般性来,但在现实中,共性或一般性脱离不了个性、特殊性。共性或一般性总要寓于个性、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性与特殊性表现出来。我们所见到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基本道理。而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对事物的抽象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是变化、发展的,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有所知、从较浅的认识到较深的认识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事物的共性或一般性,总是要受到人类认知能力与手段的影响,其内涵也必然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亘古不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要随着人类认知能力而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共性或一般性,当作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的存在依据,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就马克思主义语汇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而言,由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属于观念或理念的产物,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些观念或理念总要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并由这个社会的经济关系的性质所决定。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下,人们赋予同一个价值观念以完全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同一客体的判断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价值观是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不变的,并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向来强调价值观的阶级性,从未把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宣扬为超阶级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不仅如此,同时更一再点明了这些资产阶级价值观背后蕴含着的阶级性。
比如在民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从不热衷于谈论什么“一般民主”、“纯粹民主”或者“普世民主”,而强调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阶级的民主。认为这是民主的实质。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又是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是最无情地镇压无产阶级的敌人的机关7。无产阶级专政是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和建立无产阶级民主8。列宁也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镇压被剥削劳动群众,而无产阶级民主则要镇压资产阶级。“在这一点上,考茨基和王德威尔得都是瞎子。这些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叛徒是跟着资产阶级跑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要求他们避开这个问题,隐瞒这个问题,或者公然否认这种镇压的必要性。”
恩格斯曾针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敏锐地指出:这个所谓的理想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目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列宁更尖锐地指出:“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任何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笼统议论都是欺骗自己,或者是欺骗工人,欺骗全体受资本剥削的劳动者,无论怎么说,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任何议论都应当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哪一个阶级的自由?到底怎样使用这种自由?是哪个阶级同哪个阶级的平等?到底是哪一方面的平等?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这些问题,必然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的利益、剥削者的利益。只要闭口不谈这些问题,不谈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自由和平等的口号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谎话和伪善,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用形式上承认自由和平等来掩盖工人、全体受资本剥削的劳动者,即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中大多数居民在经济方面事实上的不自由和不平等。”
很显然,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了资产阶级雇佣和剥削工人阶级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没有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了资产阶级追逐利润的需求,工人阶级就只能忍受剥削和压迫。而一旦资产阶级统治受到威胁时,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格言,就会“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
可见,根本不存在超阶级的适用于一切人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不是“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也不是“普世价值”。某些人起劲鼓吹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是要维护“普世价值”这个伪命题的存在,是要为一些人继续宣扬“普世价值”、继续招摇撞骗留下方便之门。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科学解释价值观必然具有的历史性、阶级性,彻底拆穿“普世价值”的谎言,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免遭错误思潮的误导和破坏,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