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个年代,科学家、英雄和模范很容易成为社会宠儿。如今这个年代,演员、官员和嘴皮子专家学者最容易出名。从对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来讲,官员和学者名人两类人的影响力尤其突出。
官员为什么好与学者名人混在一起呢?我看是承接中国封建官僚体制的老风气,当官的多喜欢附风雅,先借学者混个硕士、博士头衔,然后,再与顶尖知名的学者搭在一起显示自己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面统一体,升迁之路也便更为空旷。据说很多处级以上党政干部还是天则研究所等机构的会员,甚至是共济会分支机构的成员。
学者为什么喜欢与官员混在一起呢?多半是延续中国文人的历史惯性——寄生与卑贱。中国的文人与世界发展并不同步,绝大多数缺少思想独立性,只要有机会,就会附着到官体之上,附着不上的人徒以嗟叹,非不愿为。当代中国,做寄生学者的好处很多,一是金钱上有保障,二是特权上有依赖,三是有机会还能从学者华丽转身去当官。
中国学者“拿谁的钱为谁说话”不是新鲜事,哪怕错得再离谱都不觉得脸红,“不要脸”的学者才更容易成为资本捧红的对象。所以,近些年来,教授成了“叫兽”,专家成了“砖家”。搞自然科学的学者相对好一点,搞社会科学的学者就完全不一样,那张嘴极其重要,能不能获得官员和资本认可,全凭那张破嘴,不必凭理论。中国的学者从来都没有自己的理论,到现在为止,我还不承认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有自己的理论,即使吴敬琏先生也不例外。
我建议中央对党政干部给个约束,适当禁止一下他们之间的利益输送。党政干部如果想修在硕士、博士之类的学业,就让他们离开单位脱产学习,做一个完全的学生,身上不附带任何权力,一旦有权,学业造假的便居多。中国的官员还喜欢花钱给他喜欢的学者做研究经费,帮助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助,当然,越大的课题,官员越有兴趣挂个名,也当个“课题研究成员”。顶层的官员还喜欢向学者透露政策私密,因而,这些学者往往显示出比其他学者有更为“高明”之处,经媒体一炒作,这些学者的水平便突出了,其实是他的“暗道”比别人多。
有些地方政府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开价有几万和几十万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据说某学者的讲座连预约都困难,开价可达几十万一场。都讲些什么呢?全是大家在网络上可见的“信口之言”,决非有什么值得推敲的经典理论,如果有,中国现在已经是社会科学的理论大国了。然而,实际上中国至今仍然只学会了念西方经书。政府没有权力随意花纳税人的钱。
官员爱跟学者名人搭在一起,当然就不愿意与人民群众混在一起,官员和学者其实都看不起平民群众,即使你的观点再正确再符合实际,也不会进他们的法眼。比如说主流经济学家谈农业,他们一辈子没在农村呆过几天,却成为农村政策的顶层设计成员,你们能想象到政策的科学性吗?那些住着别墅或者拥有多套房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他们会真心帮助穷人轻易获得商品房吗?你们穷人都能轻易获得,那他们的“特殊性”又怎么能体现呢?一直以来,我为什么老反对话语权的垄断,就是因为知道他们不可能真心为人民服务。权贵是谁?资本家、知名学者、有实权的官员不就是权贵吗?别看有个经济学家天天批评权贵,其实他自己就是权贵中的一分子。
官员如果硬要跟学者名人鬼混在一起,也没有什么法律可以约束,甚至连政府内部的规矩都没有制约,老百姓也拿你们没办法。但是,时间越久,老百姓越会明白一个道理:你们都是串通好的,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咱们用不着相信你们,你们玩你们的,咱们玩咱们的,咱们不好过,你们总有玩不下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