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7日第460期
微博中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背后,都实际地存在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如何处理不同思想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争夺社会影响力,争夺话语权,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是历次社会思潮交锋的核心利益所在。
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往往会出现各种思潮对峙和激烈交锋的局面。微博中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背后,都实际地存在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如何处理不同思想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争夺社会影响力,争夺话语权,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是历次社会思潮交锋的核心利益所在。
重视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研究和引导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要敢于直面问题。社会问题堪称社会思潮形成的“起搏器”。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就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否则,就流于说教和空谈。在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不正确认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做出有力回应。
其二,要鼓励和提倡思想交锋。考量一种理论的价值,一看其内在逻辑的自洽性,二看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这不是哪一家哪一派说了算的事情,需要在观点交锋中、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在历史发展中加以检验。有比较和争鸣才有鉴别。通过思想交锋,可以比较不同思潮的优劣得失。我们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但不提倡“和稀泥”态度和“烂好人”立场。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应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其三,要坚持以理服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但不主张在处理社会思潮问题上居高临下、以势压人。要认识到各种思潮交锋的政治背景和寓意,但不主张把思想问题政治化,把认识问题行政化。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与各种思潮展开对话、交流、交锋和斗争。这个“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仅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改革开放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丢掉这些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理论支撑,就会偏离正确方向。
其四,要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特别是对经典著作的研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老生常谈,或者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我不这样看,虽然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资本论》的研读不够,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在各种现实问题的拷问下,在市场经济和资本逻辑的逼迫下,一些本来很清楚的道理被搅浑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被动摇了,一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被抛弃了。在我看来,学术讨论可以无禁区,但是不能没有“底线”,不能只是追求观点的新奇和怪僻,而不考虑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立场的坚守。
其五,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就经济理论而言,在与各种思潮的交锋中,我们缺乏马克思主义特有的话语体系。例如:我们用“资本”和“利润”分析研究私人资本企业,同样也分析研究国有企业;私人资本追求利润和剩余价值,国有企业也追求利润和剩余价值。如此,我们就很难把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在“制度”层面区分开来,“公有”与“私有”的问题,“剥削”与“劳动”的问题,甚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也就自行回避和取消了。结果,我们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面前,处境尴尬,局面难看。这种局面得不到扭转,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和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就统统都是空话。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