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邦: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马耀邦著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2009年9月15日
2009年9月11日深夜,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35%的关税。这是美国首次援用“特保”条款。中国接受该条款,作为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之一。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最卑鄙特征之一,它是特别为保护美国和其他成员国免受中国某些出口品的竞争而设的。根据这一保护条款,美国可以限制任何中国出口品,只要美国认为对其市场有破坏性。这种条款是极具侮辱性和专断性的,在国际贸易史上很少见。向任一贸易伙伴强加这种条款都是一种无耻的要求,而任一国将其接受为贸易条件同样是荒谬的。1
奥巴马总统使用了“特保”条款,单方面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强征关税。美国总统的决定被视为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的一次重大胜利,该工会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支持奥巴马。该工会高声抱怨,中国是造成工人失业的原因,因为在2006年至2007年,四家轮胎制造厂倒闭了。另一方面,美国的轮胎制造业界——包括生产方、出口方和进口方,都强烈反对向中国轮胎征收关税。他们认为,这并不能挽救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因为轮胎制造商仅仅将其设备转移至其它可以获取廉价劳动力来源的地区。1
实际上,廉价劳动力外包的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工业海外投资的标志,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的:“中国向美国输出轮胎中的三分之二是由在中国经营的四家美国公司生产的。”2中国出口的轮胎面向低端市场,而美国公司在国内很早就放弃了这种生产。而且,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在过去的2008年仅有2.7%的增长,并在2009年第二季度大幅下滑。2
在美国,轮胎制造业受控于四家公司,他们是固特异(Goodyear)、米其林(Michelin)、固铂(Cooper)和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他们控制了90%的业务。向中国公司外包低价轮胎是美国公司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在中国的低成本可以让其获取高利润,并得以维持国内的经营。因此,奥巴马总统及其工会支持者对中国采取行动,实际上不利于美国公司。卡托研究所的丹尼尔·埃肯森称:“虽然中国成了避雷针(所有负面的认识都可归于中国的贸易行为),但是这种情况与中国本身关系不大,有组织的劳工抱怨美国制造商,是因为它们在全球化的世界推行利润最大化的策略。”3事实上,这是美国工会成员对全球化的一次控诉。
毕竟,正是全球化导致美国与中国卷入这场争端。20世纪80年初,中国拥护全球化,实施了运用出口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国完全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以此开始了城市工业化。其结果是忽视了农村发展,导致农村收入的停滞不前,使农村与城市进一步两极分化。农村收入的停滞首先主要是由于肥料等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下跌和税收提高造成的。4
然而,中国农民又遭受了另一重打击,就是集体农场的解散,他们因此丧失了所有的利益,如免费公共教育、医疗保健以及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4000万农民被迫放弃他们的土地,为公路、机场、大坝、工厂和其它公共、私人投资让路,每年新增200万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4其它报告暴露的问题更加糟糕。到2004年,3.15亿人失去了他们的土地。4
中国承诺削减农业关税,以此作为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条件,这是对中国农民的又一沉重打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代价证明是巨大的、不相称的。中国政府将平均农业税从54%下调为15.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2%,这使得商务部长自吹自擂(或者说是在抱怨):‘在世贸组织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成员国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对关税)作出如此大幅的削减’。”4
其结果是,中国市场充斥着美国补贴的大豆和棉花等农产品。这破坏了中国的农业生产部门,因为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面临着艰难的竞争,他们正在丧失市场占有率、收入,甚至是农业生产的动力。到2004年,“成为食物净出口国数年之后,中国在农业贸易方面出现赤字。棉花进口从2001年的11.3万吨猛增至2004年的198万吨,增长了175倍。中国生产甘蔗、大豆,尤其是生产棉花的农民,陷入毁灭性打击。2005年,根据香港乐施会的报告,美国廉价棉花的输入导致中国农民丧失2.08亿美元的收入,72万人失业。”4中国确实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她牺牲了数亿中国农民的利益以换取加入世贸组织的资格。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享有向美国出口工业品的特权。不幸的是,低档轮胎等大多数工业品是为美国跨国公司巨头制造的,或是由他们制造的。这些公司仅仅向中国工人支付微薄的工资,同时无情地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环境。
奥巴马总统明知中国轮胎的输入是合乎美国跨国公司利益的,向中国轮胎强加过多的关税无法为美国工人创造任何额外的岗位。他为什么还是采取史无前例的行动,使用“特保”条款提高关税,并因此激怒中国?这令人困惑不解。一些人暗示,这是因为奥巴马与美国工会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他人则指出,这是美国总统的重新工业化战略,在参与总统选举时,他专门就中国问题表示:“对我们的制造商来说,这是灾难性的八年。我们失去了近400万的高薪岗位……如今,我赞同贸易,但我也相信,为了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并取胜,贸易必须服务于所有美国人。那就意味着我们应当确保我们的工人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竞争,中国等国家不能破坏规则,将美国工人置于不利地位。”5中国是如何破坏规则的呢?候选人奥巴马说:“中国不仅效仿之前其他很多国家走过的路,向我们的市场倾销商品,却不开放自己的市场,这是我已经公开反对的;而且侵犯知识产权。她还过度低估其货币的价值,使其商品获得另一个不公平的优势。”6.
自执政以来,对于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条款,奥巴马在表达其观点时一直保持低调。奥巴马政府设计的汽车制造业救助方案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在最近的国会听证会上,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一再抱怨中国“操纵货币”。
然而,在对中国轮胎增收非同寻常的关税这一点上,美国“已经悍然违背了她于今年早期向20国集团作出的承诺——避免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3美国总统的做法是对自由贸易的践踏,历届美国政府向来高举新自由主义的大旗,向中国等国宣传自由贸易。其行为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因为从全球来说,这会鼓励其他国家效仿美国的做法,轻率地干预和故意地违背贸易管理规则。在国内,其他利益集团可能会追随和利用“中国特保”条款,以寻求他们在中国的利益。这不仅将引发美中之间贸易保护主义的对抗性反应,而且会波及到全球。
确实,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已经抬头。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在美国国会和学术界已经日益泛滥,像马里兰大学的经济学家彼得·莫里奇(Peter Morici)之流的中国批评家就一直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他表示,美国经济“将无法增长,如果继续容忍中国在贸易上欺负我们的话。”7卡斯西部大学的经济学家Sue Helper认为,制造业岗位外包给中国将导致关键技术的流失。尽管通用电气公司事实上是外包的始作俑者,占领了中国市场,并因此收获了巨额利润,该公司执行总裁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还是呼吁美国再次工业化。7.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来说是不祥之兆,尤其是中国牺牲了数亿农民——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利益之后,对贸易具有依赖性。遗憾的是,中国决策者仍然未能意识到,世贸组织规则下的贸易正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伤害。中国对奥巴马挑衅的回应是外在的,她只是宣称,中国将对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和鸡肉征收关税,并要求与美国就轮胎关税进行商谈。
显然,中国仍没有打算放弃世贸组织及其针对中国的卑劣条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是国际贸易史上最不公平、最不平等的贸易条约。然而,中国仍然希望成为其成员,并忙于寻求与美国和解,以维系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经济秩序。
对中国来说不幸的是,由于“出口导向型工业化”4政策的误导,中国农村发展停滞不前,数亿农民陷于贫困。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和不稳定已经日益明显。中国的环境一直遭受破坏而没有恢复,其资源日渐耗尽。外国收购中国工业和数亿中国人的微薄工资带来了美元的过度持有,而那些工资是他们在“血汗工厂”生产劳动所积累起来的。美元贬值已经将中国的美元储备置于巨大的金融风险之中。显然,这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它与“各国总是为自身利益行事”的传统观念自相矛盾。
确实,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国际现象,因为国家并不是为实现其最大利益行事。迈克尔·赫德森教授将之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其表现为在劫持人质事件中,人质趋于同情人质劫持者。然而,在中国,人们必须注意特殊利益集团的强有力影响,他们通过对外贸易和城市房地产发展而受益。因此,除非中国决策者拿出智慧和勇气来抵制这种不当的影响,专注于本国发展,在战略上作出重大转变,否则,中国将走向毁灭之路,中国的繁荣将遥不可及。
注释:
1. Andrews, Emund L.: “U.S. Adds Tariffs on Chinese Tires,”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1, 2009.
2. China Daily: “Major trade test ahead for Obama with China tire ban,” September 8, 2009.
3. Ikenson, Daniel: “Burning Rubber: Proposed Duties on Chinese Tires Whiff of Senseless Protectionism,” Cato Institute
4. Bello Walden: “Will China Save the World from Depression?”,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May 19, 2009.
5. Realclearpolitics.com: “Obama’s Remarks on Manufacturing in Michigan,” May 14, 2008.
6.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peech by Barack Obama”, April 14, 2008
7. Conniff, Richard: “One year later: The Vanishing American Consumer,” News, September 14, 2009 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