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经济学家掩盖战略危局
黄树东
中国经济格局的特点很多,包括出口导向和大量积累外汇储备。我在《选择与崛起》一书中指出,由于中国的最终的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中国的大量的外汇储备集中在美国,导致中国在国家博弈中处于战略劣势。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如同一辆高速运行的火车。然而中国这辆经济火车的两根铁轨却掌握在美国手中:市场和财富。美国市场和美元储备成了中国经济的两个巨大的外生变量。这两个外生变量不掌握在中国手中。假如,美国动一动这两根铁轨,中国的经济火车就有可能出现颠簸。而美国动不动,什么时候动,如何动,则完全取决于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及其需要。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经济火车,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她是否符合美国利益。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潜在挑战。
不仅如此,这种潜在挑战还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统一。正如我在《选择和崛起》一书中指出的,假如台湾将来什么时候出现一个其他什么“扁”,选择台独。按照美国目前已经毫不含糊的战略,美国必然干预。在进行热干预以前,美国可以选择经济干预。它只要把市场大门对中国关上,中国的GDP就会垮掉一大批,大批的企业就会倒闭,就会出现大量的失业;只要冻结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的许多持有美元储备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就可能要破产。总之,关闭市场和冻结资产,仅这两项就可以彻底扰乱中国的经济秩序,打击中国的经济体系,打击中国的GDP。中国可能出现未战而先乱的局面。这种战略态势,是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
即使台海不出现我们不愿看见的情况,这种经济战略上的态势,也将把中国置于不利的境地。从美国经济战略的演进,可以看出中央(联邦)权威、国家统一、利益集团和政治家的选择,战争、意志、草根等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
由于拉美自身的历史限制和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拉美如何走向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如何出现危机的历史,实际上可以当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打击的典型案例。美国通过新自由主义改革和金融全球打退“日本挑战”,则是美国抑制新的竞争者的典型案例。美国是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对日本发起经济战争的。
我在《选择和崛起》中指出,由于日本经济在市场和财富两方面依赖美国,在日本经济、日本技术、日本体制全面挑战美国的时候,美国对日本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是建立在美国市场上的崛起,建立在美元上的崛起。高速运转的日本经济火车,在别人的轨道上行驶。看似轰轰烈烈的日本经济,实际上离开美国寸步难行。日本在经济崛起的同时,失去了经济独立。美国可以通过控制火车轨道而控制日本经济。它既可以让日本经济火车高速前行,也可以让它迅速停滞。表面上看,日本经济高歌猛进,大有取美国而代之的势头。实际上,日本经济的命运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
在这场经济战争中,日本想说不,而不得不说是;想抗拒美国的经济战略,而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所有条件。为什么?日本的经济火车跑在美国市场和美元这两个轨道上。日本不得不承受美国对这两根轨道的干预。在那场经济战争中,什么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依什么方式提出,完全取决于美国。由于在战略态势上的主动权,美国可以说占尽了一切先机,实现了所有目的,完成了对日本高科技产业的打击,完成对日本体制的新自由主义改造,成功实施了对日本的货币和金融战争。最后,日本陷入漫长的停滞。即使如此,美国依然不放松。在日本经济停滞期间,迫使日本实施了进一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日本长期走不出停滞的阴影。
现在,美国在通过几十年的经济战略以后,将美国市场和美元这两根轨道延伸到了中国经济火车下面。从而在国家博弈中占了先手。我在《选择和崛起》中预测到,美国为了走出危机,为了避免长期的停滞,必然选择保护主义和美元贬值。而受到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就是对美国依赖最深的国家和经济体;受美元贬值最大影响的就是拥有美元储备最多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提出要实现国际经济的“平衡”,实际上是对中国实施如同当年对日本的经济战争的宣战书。
用历史和现实将全球化和美国霸权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出口导向是为美国量体裁衣的全球战略,全球化导致经济剥削,导致发展中国家向底部竞争,导致铁定工资定律。全球化导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性抑制。从历史条件的差别看,像美国在第二次大战以后一样,大规模出口(出口导向)不再是强国崛起的道路。
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幽灵已经在新世纪的天空中徘徊。中国应当如何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