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2009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发表了记者张伟文章《“偷偷摸摸”转基因》,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普通百姓也几乎在一夜之间,认知了一个陌生的名词——转基因。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主要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批准的程序进行质疑。中国是第一个将主粮批准商业化种植的,仅仅凭“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这一条,它就是一件天大的国家大事,对这样的国家大事,老百姓不能没有知情权。按理来说,这样的国家大事,应该要让大多数人都知道,如果像袁隆平那样的科学贡献,主流媒体肯定是竞相报道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应当在国内大事中予以报道,并使之家喻户晓的。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只是通过《中国青年报》记者张伟的《“偷偷摸摸”转基因》等少数文章知道了一点消息。连《中国青年报》记者都感觉到农业部的做法“偷偷摸摸”,普通老百姓当然就更不要说了。
针对张伟的文章,转基因支持者辩解道:《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早在(2009年)10月22日就发布在中国生物安全网上,人人都可以去下载。中国生物安全网是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网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在这里发布是最为正式的,难道要同时送给环保组织、环保人士或张伟记者一份才不叫“偷偷摸摸”?
然而,转基因支持者的回应是苍白无力的。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的发布这一过程十分隐秘,是一家国外通讯社最早发现的这个消息,普通人很难发现,因为它被摆放在一家“几乎很少更新”的专业网站上,混杂在《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连几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的绿色和平组织工作人员都没发觉。
一个决定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主粮问题,一个关系到中国13亿人民的安全问题,一项人类破天荒的批准,一项被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主席高度评价为里程碑式的决策,仅仅是在一个内部专业网站以《批准清单》的形式发布一下,不叫“偷偷摸摸”还能够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国家大事,不但要送给环保组织、环保人士或媒体记者,还要通过他们让全国人民知道。自转基因技术出现的那一天起,围绕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心无杂念,又不怕引起争论,对这样的国家大事,不说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少不应该如此“低调”。
转基因安全证书是由全称为“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部门颁发的。获得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证书自2009年8月17日起,有效期为5年。据此,这两个水稻品系将可以在湖北省境内成规模种植。
对于《中国青年报》的质疑,农业部只提供了一份简短的书面回复。这份回复称,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作出的决定。
这份回复,使普通人开始关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这个听上去十分专业的机构。它的设立,依据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组成人员则是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每届任期3年。但前一次换届,新华社曾专门就此发布消息。而批准这次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委员会委员走马上任,则比较低调,外界鲜为人知。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这个拥有数十名成员的机构,平常人根本难以触及。尽管许多人努力地寻找它的成员身份,网上也充满各种询问和打探,但都没有结果。连这个机构最早成立的时间,外界都很难查到。
笔者认为,作为转基因作物生产安全证书发放前的最终环节,该委员会的作用不容小视,而这个证书则是“转基因作物上市前最难突破的关口”,如果有谁能担保转基因食品不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请求公布这些专家的名单”。 然而,这个请求无人理睬,我觉得这一切“是暗箱操作”,这说明相关人士对转基因水稻“自己也没底”。
新获得安全证书的“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被认为可以杀死昆虫,并且防治虫害。针对这一特性,笔者最早的质疑是:“既然虫子都不能吃的东西,人能吃吗?” 我的研究领域与转基因技术无关,是生态农业,这让笔者觉得有点“尴尬”,被转基因支持的专家斥为“隔行如隔山”。但那些更应该表态的人“实在太安静了”,他们既不支持,也不发对,选择了沉默。
针对这个质疑,中国水稻研究所一名研究员表示,这种导致昆虫死亡的基因,针对的是某种昆虫特有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会对人造成危害。参与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员林拥军还表示,对这种转基因水稻,他们先后在小鼠、大鼠等身上进行了毒理试验,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然而,这种论调很快在网上引起了攻击。一种质疑是:“你们能把人当老鼠吗?” “13亿中国人不是小白鼠。”争议显然有些失去理智了。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们,一旦知道了真相,他们的激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还指出:对于转基因技术,还有很多别的质疑。许多科学家担心,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授粉等途径向四周“漂移”,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另一个质疑指出,在推广转基因棉花时,因为管理混乱,棉花种子来源很杂,许多都没有得到正式的评估和批准,有人甚至说不出自己所种的棉花来源。人们担心,和穿在身上的棉花相比,最终要吃进嘴里的水稻,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危险。
为什么针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这么重大的事情,农业部要搞得这么神秘呢?谁有这么大的权力敢置13亿人健康与960万平方公里生态安全于不顾,匆忙作出这样的决定呢?在批准的43个转基因品种中,水稻、玉米为什么是排在末位?是否是后添加的?批准安全证书的都是哪些人?做过什么样的安全评估实验?所有问题形成很多疑团,其中核心的疑团为以下几点:
第一,批准这次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安全证书的转基因安全委员会都由哪些人组成?什么时候成立的,有没有经过认真讨论?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换届是依照什么标准?委员会里,有多少人从事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发研究?
第二,审批程序是如何做的?转基因安全检测是怎么做的?在什么地方检测的?由谁来做?为了消除公众疑虑,我们需要公布所有技术细节和实验证据。
第三,与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有直接关系的是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研究,这个重大专项有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需要对多少物种进行基因改造?这些物种有多少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食物或者药物?都是什么人在进行转基因研究?他们都有科学研究积累吗?
第四,中国搞转基因研究乃至商业化种植,有多少核心基因是中国的?有哪些核心技术?核心设备?核心试剂?核心思路?对那些可怜的物种进行基因改造时有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评估?那些转的基因有没有害?转基因作物能不能放心吃?中国一旦转基因商业化主粮种植,会不会像蔬菜种子那样,我们受制于人?
以上问题澄清了,消费者可能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担忧。现在,转基因鼓吹者张口闭口说老百姓不懂科学,需要对他们进行科普。那么,对老百姓进行科普之前,请先回答上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