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王小强:流失着的祖国

作者:王小强 来源:江南app网址

流失着的祖国

王小强《再造中国》第三章

华夏子孙把祖国比作母亲。西人英语把“母亲”和“土地”两词拼在一起,叫“祖国”(motherland)。没有土地,就谈不上祖国。

外敌入侵,攻城掠地,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收复江山,夺回失地,是爱国主义。

今天,国家安全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和扩展。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远比割地赔款对中国人的挑战更为严峻和现实。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应该是生态平衡主义者,环境保护主义者!

破坏生态,无异于昔日的叛徒卖国;无视生态破坏,是不可救药的麻木不仁。

(一) 半壁江山付东流

疆域并不直接意味着财富。无水的星球没有生命。水土流失的地方将失去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祖国有广袤的土地,中国人为此而自豪。

近年来,骄傲为忧患所笼罩,国土的一半因生态破坏而流失。

多年来,一直说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只有153万平方公里。1992年前后,有关部门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重新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我国各类土地侵蚀轻度以上的面积49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1.3%。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4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87.6平方公里,其它各类侵蚀123万平方公里。前两类水土流失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8.2%。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50亿吨,流失的肥力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施用量(四千万吨)。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6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表土平均厚度3.5厘米,流入黄河的泥沙16.2亿吨。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56.2万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22.4亿吨,通过三峡的下泄泥沙5.6亿吨。

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1998年,长江特大洪峰的流量实际上没有超过1954年,造成的超高水位与特大水灾,超过1954年。

黄河河床平均每年升高4~12厘米,有的河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12米之多。长江河床20年来平均升高0.45米,荆江河段洪水水面高出堤外地面8~10米。

全国五万多条大小河流上的八万多个水库中,每年都因泥沙淤积损失库容十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报废一座投资40亿元兴建的大型水库。

河床升高,库容萎缩,湖泊变浅、甚至完全干涸。著名的洞庭湖每年因上游水土流失,沉积淤沙1.45亿吨,湖底平均升高了三厘米。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化,土层变薄,肥力衰减,甚至完全石化、沙化,寸草不生,稼穑不成。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互为因果,加剧旱涝灾害。我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两千亿元,比两个三峡水库的静态投资还要多。

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从根本上说,是人口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资源过度掠夺的结果。建国50年时间,我国人口净增七亿多,80%的人口是农民,70%以上的农村处在山区丘陵。在贫穷落后的条件下,生存需要压倒了一切。我们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创造了奇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坡地垦殖过度。在上游地区,90%以上是山区高原、丘陵坡地、沟槽河谷。为满足人口生存和增长的需要,千军万马向山坡林地要粮。四川省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00~700人,人均仅八分耕地,长期的粮林争地、粮草争地,许多地方“上种到山尖,下种到河边”,满眼都是“癞头山”、“挂牌坡”。川、滇、渝三省、市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30%。重庆不同土地入江泥沙量中,从坡耕地进入长江的泥沙量占78.29%。坡地垦殖成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第一位原因。

森林砍伐过度。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排在世界的第111、119和160位。长江上游50年代还有30%以上的覆盖率,到了80年代,降到10%;同时,水土流失量增加了一倍。80年代以来,大搞植树造林,启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十大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大幅回升。但是,新造林的生态功能恢复慢、质量差,总体上是资源增长、质量下降,一方治理、多方破坏,局部改善、总体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并未改变。

开山挖土加剧。在中、上游地区加快铁路、公路、矿山、工厂、水电等建设,一些施工单位把大量废土、弃渣就近推入河中,造成河道变窄、泥沙俱下。大规模的挖山填土,破坏植被和地貌,加剧水土流失。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的效益是防洪。可是,百万移民的大规模后移安置,移民对库区两岸的陡坡开垦以及城镇迁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山地灾害突出。我国约五万余条具有一定规模的泥石流沟,威胁和危害着150个县,36条铁路、五万公里公路、120万公顷土地、数十座矿山、大批水利水库以及江河航道,每年因泥石流灾害死亡五百人左右,并导致土地砂石化、荒漠化和江河泥沙淤积。仅云南小江流域的107条泥石流沟,每年产生四千万吨泥沙,直接排入金沙江六百万吨。另外,山体滑坡的危害也日渐突出。云南、四川地处横断山脉,每年都有泥石流和山地滑坡灾害发生。仅三峡库区就有各类崩滑体两千多处,库区崩滑总体积30多亿立方米。1998年雨季,仅重庆市滑坡1098处,直接进入长江的土石达2500万吨以上。

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0%以上是高原、山地和丘陵。人均耕地只有0.096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14公顷,排世界第119位;人均可利用草地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些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宝贵资源,在天灾人祸中迅速减少。不说各种自然灾害,仅水土流失面积就有367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在以每年一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迅猛扩展。

抵御外敌,讲究“守土有责”。丢了阵地,就是孬种;割地赔款,就是卖国。今天,面对大好河山在泊泊流血,应当以什么样的责任感捍卫国土?

(二) 荒漠化:生态环境的灾难

荒漠化是指包括因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一) 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二)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三) 自然植被长期丧失。这是联合国给荒漠化的定义。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化的难题。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已经程度不同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导致贫困加剧和人口迁徙,造成社会动荡。

我国沙漠、沙漠化和风沙化地土面积,50年代为126.7万平方公里,90年代扩展到153.3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约23亿亩。加上45亿亩退化草场,全国沙漠、半沙漠和退化草场合计68亿亩,几乎相当于整个国土面积的47%。全国约有三百个贫困县,1.7亿人口,在风沙地区艰难地生存。沙漠化及荒漠化的扩展速度,50年代是年均1560平方公里,90年代增加到2300平方公里;如今达到2460平方公里。不论沙漠的推进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快,就是照如此速度发展下去,只需要再有两百多年的功夫,北方现有九亿亩耕地,就会被沙漠吞蚀净尽。

那些农牧交错、人口密集地区的沙漠化速度更快。河北省坝上六县,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七县和锡林郭勒盟五旗、县,沙漠化土地每年增加一千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每年新增沙漠化面积的一半以上。

风沙危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沙区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30~100天,流沙侵袭,掩没农田、牧场、城镇、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淤积河床,造成水患,污染环境。建国40年来,沙区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艰苦奋斗,防沙治沙,取得相当成就。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治沙工作还只是在局部地区阻挡沙漠侵入和防止农田草场沙漠化,远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沙漠推进和土地沙漠化的进程。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滥垦、滥牧、滥伐有增无减,致使沙漠化快速发展,势态十分严峻。

从东径74度到东径119度,从北纬19度到北纬49度,从海平面到高寒地带,中国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垂直高度跨越上千米。在这辽阔的地域,多变的气候和复杂的地貌,形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五花八门。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土壤盐渍化,无不发生作用。尤其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形成了长达万里的风沙危害线。

如今,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草地和耕地的退化,更是不容乐观。全国草地退化率达到56.6%,耕地退化率超过了40%。与此同时,天然林和人工林大面积退化乃至衰亡。黑河下游的胡杨林从 40年代的五万公顷减少到1.6万公顷,红柳林从50年代的15万公顷减少到十万公顷。塔里木河下游径流量从50年代的15.6亿立方米减少到90年代的3.1亿立方米,长达180公里的“绿色走廊”,由于河流水量剧减而濒临干涸。阿拉善绿洲缩小了5.7万公顷,居延海已近消失…… 在建国后的45年内,我国有66.7万公顷耕地变为沙丘、沙地,平均每年1.5万亩,年损失粮食3700多万公斤。荒漠化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1996年度财政收入的三倍。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生产、生存环境恶化,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追究荒漠化的责任,人类活动首当其冲。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固然是形成荒漠化的背景因素,作用时间较长,往往影响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在这个背景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剧、加快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进程。首先,落后的生产方式,粗放的生产经营,广种薄收,开荒种地等急功近利的掠夺式经营,往往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其次,人口急剧增长,草场管理不善,樵柴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都导致大量土地沙化、盐渍化。再次,工矿企业建设与环境保护不配套,也是重要原因。譬如,晋、陕、蒙接壤地区是黄河粗沙的主要产地,年平均向黄河输沙3.96亿吨,这里恰恰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到本世纪末,仅该地区开矿,每年增加流入黄河泥沙600~800万吨。

当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经天真地假设,人人只顾自己赚钱赢利,合在一起,自动实现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环境保护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外部性”问题:企业投资保护环境,对社会产生“外部效益”;自己在环保上的投入,却得不到市场经济原则的应有回报。在中国,倘若这种“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掠地式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政府不出面扮演上帝,我们除了看到:万里黄沙,吞噬田园千万顷;千里黄河,长年干涸无水流,还能奢望看到别的什么呢?

(三) 草场退化:风吹黄沙无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窍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千多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尽了塞北草原宽阔雄浑的诱人影色。蓝天白云,草茂水美,牛羊成群,令人神往!

一千多年后,这里现代化了,一些人的钱袋凸了,旖旎风光换成了另一幅嘴脸:“天苍苍,野茫茫,风吹黄沙无牛羊”。

60年代,内蒙古有草原面积13.2亿亩,80年代降为11.8亿亩,90年代末降到10.37亿亩。按自治区公布数字统计,1998年,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只有5.8亿亩。有专家估计,实际数字比5.8亿亩还要少。

历史上,内蒙古有五大天然草原让世人称道。如今三个已经基本消失,这就是乌兰察布草原、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的大面积退化,只用了20年时间!如果幸存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再不加大保护力度,五大草原完全可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彻底结束。

草原大面积快速退化和沙化,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内蒙古88个农牧业旗、县中,有72个处于沙漠、半沙漠地区,形成沙化 — 贫因化之间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50年代,内蒙古草原上黄羊群频繁出没,全区约有五百万只。三年困难时期,不少部队专门来这里打黄羊,改善北京机关的伙食。如今,黄羊只剩下39万只。蒙古野马、蒙古野牛、蒙古野骆驼几乎灭绝,蒙古野驴也十分罕见。狐狸、狼等食肉动物大量减少。旱獭生存线北移。鹰、秃鹫、雕、猫头鹰、大雁、天鹅等飞禽因为湖泊干涸、植被减少而迁徙他乡。在50年代的时侯,内蒙古草原地区平均每5~7平方公里有鹰等猛禽一只,它们使鼠害得以控制。到了80年代,一百平方公里也见不到一只猛禽。天敌减少,草原地区鼠害泛滥成灾。

天然草原不适宜开荒种粮。这些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风速大,土层薄,土壤的团粒结构差,砂粒成份多。一开荒种粮,土壤迅速沙化。如今,呼和浩特市以北地区,每年有三公分土壤被大风刮走。留下的砂粒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里不少村落,60年代初还属于纯牧业村。60年代中期,为了“多打粮”,大面积开垦草原。到70 年代末,几乎所有草场都开垦种粮。结果是粮没打多少,土地沙化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村民吃水也要到几公里外去挑。枯水季节,人要下到井底去舀水。

从乌兰察布盟所在地 — 集宁市出发向东,过察哈尔右翼后旗到商都县,再到化德县,一路三百多公里。昔日,这里是草美羊肥的乌兰察布大草原;今天是满眼荒凉。从化德县西行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形成了一条东西长380公里、南北宽一百多公里的风蚀沙化带,涉及八个旗、县。乌兰察布盟是内蒙古最穷的地区。据该盟草原工作站1998年4月公布的资料,全盟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风蚀沙化面积占总面积的32%,而且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迅速蔓延。1993年,该盟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的比重仅为15%。

1994年,乌兰察布盟行署开始实施“进一还二退三”战略。所谓“进”就是大力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水旱并举,精种高产,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退”就是把不适宜种粮的耕地闲掉。“还”就是把退下来的耕地还林、还草、还牧,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发展畜牧业。化德县是乌兰察布盟最穷的县,自己制造了穷,穷也教育了自己。化德县六支箭乡从80年代后期开始,自觉大面积退耕、还林、还牧,累计压缩耕地一半以上,八万多亩,种草种树。结果,不仅粮食产量没有减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胜村80年代初,人均耕地19亩。到90年代,基本全部沙化,每年因风沙毁种2~3次,人均收入不到两百元,成为全县最穷的村,好多农户被迫迁往别处。1990年以后,全村开始大面积退耕、还草、还牧,人均种草60多亩,养羊11.2只,收入突破千元,风沙危害得到控制,过去被风沙逼走的村民搬回23户。

乌兰察布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再次证明了恩格斯指出过的一条纯朴真理: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四) 耕地不存,国将焉附?

中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在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中,堪称泱泱大国。然而,中国有12多亿人口,人均可耕地不足1.3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5.5亩的四分之一,人均林地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人均草场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又是“小国”。

连外国人也在叫喊:“21世纪来养活中国?”

中国有多少耕地,统计上长期说不准。按照原来的统计,1957年,我国有耕地17亿亩;到1987年,减少成14亿亩。30年时间里,平均每年减少一千万亩。最近几年,耕地减少的速度更快。1991年,全国仅三项建设用地和开发区就占用耕地350万亩。

每年损失一千万亩耕地,意味着什么呢?按现在全国19.5亿亩耕地计算,倘若保持每年损失一千万亩耕地的速度不变,只要一百年时间,中国的耕地就剩一半了;两百年以后,中国就无地可耕了!这也太邪乎了。1993年8月,国际土壤信息中心公布一项研究报告,在今后20年里,全球将损失生产用地1.39亿公顷,等于毁掉一个面积10.3万平方公里的冰岛。这项研究报告把中国和印度、巴西、泰国、越南、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放在一起,列为世界上生产用地损失严重的国家。

耕地是怎么损失的呢?

沙漠化在侵蚀耕地。如今,国土面积的27.3%已经荒漠化,并且仍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草地退化、沙漠化、盐碱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三者合计,以每年670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全国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受到沙漠化的侵害。

水土流失在侵蚀耕地。如今,我国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一万平方公里。建国以来,因沟壑侵蚀,表土冲刷,水冲沙压,已经有四千多万亩耕地无法继续耕种。与此同时,垦殖使五百个湖泊完全消失,森林和湿地大幅度减少,虽然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恶化了现有耕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工业化在侵蚀耕地。目前,全国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占地近四亿多亩,交通用地六亿多亩。这十多亿亩土地,很多原来是耕地,而且,在城镇周边,往往是最好的耕地。我国城区建成面积,不包括建制镇和工、矿区,大约1.5万平方公里,其中没有利用的土地占5%,没有充分利用的占40%。也就是说,闲量的城区土地750平方公里,低效利用的城区土地六千平方公里,仅这两项相加,就相当于一千多万亩耕地。

“开发区”在侵蚀耕地。截至1998年底,全国兴办各种开发区两千多个,规划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合三千多万亩地。很多“开发区”占用的是上好的耕地。

总而言之,建工厂,开矿藏,修机场,建车站,水利、电力工程,油田、气田开采,烧砖瓦,盖民房,筑牛栏,埋坟墓,倒垃圾…… 等等,等等,人们生存与死亡需要的方方面面,所有欣欣向荣的建设事业,每分每秒都在向有限且迅速萎缩的耕地面积大举侵蚀和索取。眼看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起,眼看着条条宽广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眼看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诸多三角洲的农村与城市连成片,眼看着北京城区从“二环”到“三环”、到“四环”、到“五环”…… 日新月异地扩张,谁也不能否认,传统的城乡差别正在突飞猛进地缩小。问题是:耕地不存,国将焉附?

(五) 蓦然回首细思量

三万里河难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边民汗尽风沙里,南望甘霖又一年。

现在,总结本章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下:

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44亿亩,具有如下主要特点:其一,山地多(含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地少(占三分之一);其二,较难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地的面积较广,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其三,在可供农用的土地中,草地比重最大(占土地面积的41.58%,约60亿亩);林地次之(占17.95%,约26亿亩),耕地最少(仅占14.21%,约20亿亩);其四,耕地质量不高(高产田不及三分之一),退化严重,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人口大量增长和粗放的增长方式,使我国土地资源的退化状况愈趋严重。土地资源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主要类型包括:水土流失(或称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以及土壤污染等。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水力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粗略估计,1949年前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9%。目前每年新增流失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50多亿吨,其中入海泥沙量约20亿吨,年均损失粮食30亿公斤左右。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如太行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山区和东北黑土区以及川、滇、藏接壤的横断山区。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面积的70%,年土壤流失量23亿吨,入黄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已扩展到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年流失土壤达22亿多吨,通过三峡下泄泥沙近六亿吨。仅黄河、长江两流域一年流失氮、磷、钾4400万吨,超过中国化肥一年的施用量。

我国耕地的土壤流失面积达六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年约流失土壤十亿吨,这部份耕地的土壤流失量每亩达1.66吨,已超过临界标准。[1] 土壤侵蚀造成表土流失,使其肥力减退、乃至丧失殆尽,完全失去生产力。如此将难以恢复和更新。仅1957~1987年,我国就因水土流失而减少八百多万亩耕地,加重了耕地资源的危机。

目前,我国所有贫困县中,近90%处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还造成下游河道、湖泊、水库、渠道的淤积,影响水利工程发挥作用,增加洪涝灾害对下游地区的威胁。1949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五百多个。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水库库容累计达两百亿立方米以上。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严重问题。

水土流失的成因,除了地质和水文等自然影响因素外,人口增长过快,耕地不足,导致毁林和陡坡开荒、森林过伐和草场过牧以及开矿、修路等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土保持措施,这些人为作用乃是中国近二、三十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及部份半湿润地区,由于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垦殖,破坏了原本比较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得原来并非荒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荒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生态危机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资料,全球受到荒漠和土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有32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55%分布在非洲,35%分布在亚洲,并以每年六百万公顷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下世纪初,全球将要损失的土地相当于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及荒漠化土地分布较广的国家,已经荒漠化的土地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约五万平方公里为近50年形成,另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资料,我国50~70年代,土地荒漠化速度为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每年增加2100平方公里;目前扩展到每年增加2460平方公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目前,我国约有六千万亩农田处在荒漠化威胁之中。虽然有些局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但从总体上看,土地荒漠化仍在加速扩展和蔓延。若将其与沙漠和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干旱多风与疏松沙质的地表是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人类的强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土地,是近期土地荒漠化过程的直接原因。严重的荒漠化可以使土地生产力全部丧失,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土壤盐碱化

盐碱化通常是由于灌溉不当、用水过量等原因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中的盐分积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及受海水侵灌的海滨低地。我国盐渍土地总面积14.87亿亩,其中现代盐渍土壤5.54亿亩,潜在盐渍化土壤2.6亿亩;全国受盐碱化危害的耕地1.4亿亩,主要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15%。

在我国的盐碱耕地中,73%属轻度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不严重;其余27%为中强度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在耕地次生盐碱化的过程中,灌溉用水过多是主要成因之一。由于管理水平低,不少农区灌溉定额偏高,如新疆农区毛灌定额每亩一千立方米,既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容易带来耕地次生盐碱化,不仅造成农作物减产,也会提高作为农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矿化度,危及居民与牲畜的健康。

草地退化

粗放经营和过牧超过草地资源的承载力,加上鼠虫等自然灾害,会破坏草地的再生能力,产草量节节下降。这种退化现象在我国呈增长趋势,极大影响牧业生产。80年代,中国草地严重退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30%的草场遭受鼠虫害破坏。目前,全国草地以每年两千万亩(1.3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退化。近20年来,我国各类草地产草量下降30~50%。牧草质量也明显降低。

由于植被受到破坏,草地沙漠化与盐碱化随之增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国草地不同程度沙化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50%,全国牧区至少有4500万亩草地发生次生盐碱化。近些年,鼠虫害危害严重的草地面积已近五亿亩。草地退化加重了鼠虫危害,后者的发展又加剧草地的沙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我国草地危害甚大。

我国草地退化或半退化面积的上限为37.8亿亩,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66%。为稳健起见,可取50%为适中的退化率估计值,则草地退化面积在30亿亩左右。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主要由工业“三废”和农药、化肥等造成。目前,中国约有20~30%的地表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污染导致农用水质下降所涉及的农田面积约五千万亩。另外,城镇、工矿区附近农田上空二氧化硫及酸雨污染相当严重。受这两两种污染影响,广东、广西两省农作物减产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和12.6%。乡镇建材工业是主要的氟污染源,特别是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浙江省,成为我国主要的氟污染区。

由于大气粉尘、灌溉超标污水、施用污泥与垃圾、工业废渣堆放以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影响,我国农田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约1.5亿亩,较80年代初期增长了2.5倍。受农药和劣质化肥严重污染的农田有2.4亿亩。二者合计已近四亿亩。

包括农田土壤在内的农业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土地资源的质量,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并且通过污染农副产品而损害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我国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土地资源退化的面积高达80.88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7亿亩(18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5.01亿亩(33.4万平方公里),土壤盐碱化面积14.87亿亩,草场退化面积30亿亩,土壤污染面积四亿亩。这些退化过程所涉及的耕地十多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

考虑到对上述分类加总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复计算。以10%扣除后,则我国土地资源退化面积为73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0.7%。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从土地资源退化面积(80.88亿亩)中减去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面积之和(31亿亩),再加上沙漠和戈壁的面积(约18亿亩),得数为67.88亿亩(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7.14%);再减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和草场退化面积之和的10%(其理同上),得数为63亿亩,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4%,已经接近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一半。这意味着风沙已君临干旱缺水的北方大地。

目前全国三百个贫困县的1.7亿人口,在风沙地区艰难地生存。沙漠化(或荒漠化)年扩展速度由5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2460平方公里,年均扩展近370万亩。自50年代以来,全国造成重大损失的沙尘暴就有70多次。目前,我国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40多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三倍。全国有2.4万个村庄和城镇受到沙漠化的直接危害。

从全国看,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土地资源退化,大体上南北方各占一半。风沙侵蚀(包括沙漠和戈壁)和其它各类侵蚀所造成的土地资源退化,主要为祸北方。这又直接、间接地与北方干旱缺水紧密相关。

由此可见,我国国土资源整治与水资源调配、使用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

[2] 黄文秀主编:《农业自然资源》,科学出版社,1998年。

[3]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现代自然地理》,1999年。

[4] 黄河水利委员会编辑组:《当代治黄论丛》,科学出版社,1990年。

[5] 景敏著:《黄河呼天录》,花城出版社,1999年。

[6] 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黄河断流及其对策》,中国水利出版社,1999年。

[7] 祝列克:“面向21世纪必须高度重视国土安全”,《科技日报》1998年12月26日。

[8] 《科技日报》:“农田土壤危机已敲响警钟”,1999年2月23日。

[9] 陈梦熊:“西北干旱区荒漠化成固与防治对策”,《科技日报》,1999年4月27日。

[10] 郑北鹰:“我国荒漠化形势严峻”,《光明日报》,1998年6月18日。

[11] 桑德拉-波期特尔:“制止土地的贫瘠化”,《科技日报》,1989年1月29日。

[12] 杨汝岱:“正视水土流失的严峻性”,《了望》1999年第4期。

[13] 郭同旭:《长江悲鸣曲》,花城出版社,1999年。

[14] 袁嘉祖:“南水北调刻不容缓“,《当代思潮》,1998年第4期。

[15]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加大:490多万平方公里受到侵蚀”,《经济参考报》,1992年12月6日。

[16] 里影:“期待荒漠变绿洲”,《科技日报》,1998年7月9日。

[17] 田学祥:“土之不存国将焉附”,《经济参考报》,1993年12月18日。

[18] 张五田:“内蒙古:还有多少草原?”,《农民日报》,1999年1月22日。

[19] 邓英淘:“关于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状况的综述”,《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工作通报》No.99-16。

--------------------------------------------------------------------------------

[1]美国依阿华大学地球环境研究所通过卫星测绘和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世界农田、土壤损失严重。据测算,每英亩(等于我国的6.07亩)土壤年流失量四吨(即每亩0.66吨)以下时,尚可平衡土壤的自然再造速度。现在,世界农田土壤每英亩的年流失量最少已在6.8吨以上。如以此速度发展下去,全球土壤资源在60~80年时间,将有全部丧失殆尽的危险[8]。



//www.pegstown.com/wzzx/llyd/zz/2013-05-02/1282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