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陈云,他影响了中国

作者:一致通过的陈老师 来源:传达室

近来,寄书的粉丝和出版社越来越多,表示衷心的感谢。收到的书里,一本陈云同志的传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书的名字叫《他影响了中国》。

这个词用得很谦虚。不是改变,而是影响。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陈云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他的水平也是很高的。举几个事例,供大家学习。

198212月,小平和陈云(右三)在团十一大会前的休息室里。其他几位你们认得吗?

01

时间来到了1948年底,马上就要进入治天下的阶段了。治天下的第一步,是要能顺利接管天下

我党接管的第一座大城市,算是沈阳。

那时,沈阳拥有近200万人口,是东北第一大城市。能否顺利地过渡,真是一个挑战。

好在沈阳军管会的主任陈云同志,是有大城市生活经验的。

1919年,时年只有14岁的他来到大上海,进入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当店员。在这里,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人,经历很多事,知识水平就增长较快。

当然,不是每个在大城市打过工的人,都知道怎么接管一个大城市。

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城里的机关、设施、档案,都完好无损地拿过来?如何保证原来的人不撂挑子、不搞破坏?又如何调配几千人的接管队伍呢?

1948112号,当陈云带着一队人马,分乘17辆卡车,从大城市铁岭开进更大的城市沈阳时,已经给出了接管工作的十六字口诀

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当年沈阳解放时的安民告示

这十六个字,说清楚了接管的分工、流程、方式和先后问题。因此,只花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就完成了给沈阳变天的任务。

陈云的经验很快被中央转发,成为各地接管大城市的SOP(标准作业流程)。

02

陈云同志的口诀,其实多得很呢!

他在这方面的输出能力,令人望尘莫及。许多难题,经他之口,就浓缩成简单的字句。

建国后,陈云主持经济工作。工商粮农,千头万绪,又被他概括为十六个字: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想得越透彻,才能说得越简单。

那么,怎么才能想得透彻呢?答案是,调查研究。

有个老派的工作法则,叫解剖麻雀,指的是通过研究具体典型,发现共有规律。

陈云解剖过麻雀,还解剖过猪。

那是在1961年夏天,猪肉供应明显吃紧。为了搞清楚原因,他就到了老家青浦县的一个公社。在公社里,看了十个养猪场,开了两个座谈会,症结就找到了。

1960年代初,在外考察的陈云。

原来,在公社化的背景下,母猪分成公养私养

结果,私家猪活得滋滋润润,公养猪活得凄凄惨惨,前者每月长肉比后者多两倍。

想知道猪肉为什么少了,就要到猪圈里转一转。

调研后,陈云写了个报告。标题很直接,叫《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这份报告又被中央转发,成为依靠调查做决策的一个范本。

03

毛泽东很欣赏陈云。

薄老曾回忆,有一次他向主席汇报时说,陈云同志工作很得力。主席听后,顺手拿起笔来,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字。

要知道,薄老的水平也是不低的。他马上反应过来,就问道:

主席啊,你写的这个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他说,主席听后点了点头。

那么问题来了,陈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上海的打工经历只是次要的。真正的绝学,永远是哲学。

据《陈云年谱》记载,自193811月起,陈云和在延安的同事,组织了一个以哲学为主的学习小组,每天自学,每周讨论,持续五年,马恩列斯毛读了个遍。

五年之后,陈云悟出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十五字真言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看似平常。但你细品,前半句是唯物论,后半句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这成为他的座右铭,也是一生思考、行事、说话的准则。

陈云同志(右1)在一次会议发言中。

举个例子吧。19542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陈云发言时说:

万岁是一个政治口号,但是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

这话虽然有点,但是唯实啊!

04

不过,不是陈云最大的风格,才是。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稳得一批:做事稳健,为人持重。

比如,陈云搞经济,更在意效益,主张步子要稳,考虑民生优先,讲究综合平衡。周总理将其概括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个思想对后来的同志,影响很大的。

陈云同志和镕基同志。

陈云经济上稳,政治上更稳。

197812月,陈云在家里见了刚从监狱获释的,刘少奇遗孀王光美。他心里很清楚,刘少奇案是个大冤案,但他是怎么说的呢?

这个案子是要平反的。但不能像过去那样随便定性。要逐条甄别,重新调查,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稳不稳的关键,是看克制不克制,不要被情绪和情感左右。

研读陈云的历史,会发现自1962年后的十多年时间,他都因病休息,一般不说话。

一般不说话,但说话就不一般。

1981年初,审判四人帮时,许多受迫害的同志都主张死刑。

陈云不知经过了怎样的交换、比较、反复,表示了明确反对。他甚至说,如果坚决要杀,请在会议记录里写上陈云不同意。而他反对的理由,可谓一针见血:

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

这让人想起了毛泽东,对陈云的另一个评价: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

05

要论得到毛泽东赞赏的次数,邓陈可能旗鼓相当。

所以,他们也是仅有的,横跨一二代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关系很好的。

印象中,邓小平一生大约只写了一首半诗。半首是写给上海的;一首是写给陈云的。

那还是在1938年,陈云与于若木结婚。之前,他常年劳累工作,经常狂流鼻血,组织就派于同志来做看护工作,两人因此喜结良缘。

邓小平从前线回来闻得喜讯,便借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合的典故,赋打油诗一首:

千里姻缘一线牵,鼻痛带来美姻缘,中山政策女秘书,先生路线看护员。

建国之初,邓陈在一起的照片。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譬如,话都不多。而且都喜欢用动物,概括自己的理论。

邓小平有猫论。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谚语他第一次引用是在1962年,借此说明对农村经济的看法。

陈云则有鸟论。主张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笼子大小要适当

之间差别很大吗?《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教授说:

我觉得更本质的差别,在于邓小平想大胆地向前走,陈云则是比较小心地向前。如果用经营一个公司来比喻,陈云是有经验的财务官。

或许,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

陈云是最理想的合伙人,又稳健、又细致、又低调。

05

到了1990年代,陈云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元老,还是低调得很。

有一天,身边人说电视台正在放一部剧叫《陈云出川》,讲的是他长征时受中央之命跋涉几千公里,远赴上海的传奇故事。

可是,他听说后提起笔来,给主要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停播此剧。

陈云似乎并不想,凭借自己非凡的经历传世。但是,他却多次手书自己的那段座右铭,赠与后辈。

在办公室题字的陈云。

后来,在陈云的墓碑上,正面是他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介绍。

而墓碑的两侧,一边刻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另一边刻着交换,比较,反复

这十五个字,或许就是他最愿意留给世人的东西。

主要参考资料:

《他影响了中国》,天地出版社

《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接收大城市的沈阳经验》,沈阳日报

《晚年陈云与邓小平》,中国新闻周刊

《陈云经济思想的核心》,中国金融



//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22-07-15/7645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