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是怎样打败美国经济封锁的?
鹿野
经济封锁是美国对新中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便提出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1950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运往美洲以外国家的所谓“战略物资”,必须领取“特种许可证”才能放行,用以针对中国、朝鲜以及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1950年12月,为了挽救朝鲜战场上的败局,美国宣布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管辖区内的所有公私财产,并且下令禁止一切在美国注册的船只开往中国港口,实行对中国的全面“禁运”。
随后,美国又把对中国的经济战措施强加给盟国。在1951年5月时,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导致有36个国家加入“禁运”之列。同时在“巴黎统筹委员会”增设“中国委员会”,作为执行对中国“禁运”的专门机构,并制定了对中国“禁运”的特别帐单——“中国禁单”,将500多种物资定为禁运的“战略物资”。这个物资清单的数量是美国对于苏联东欧禁止出口的产品的两倍以上。
当时,美国方面可谓信心满满,认为由于旧中国蒋介石集团对于美国的高度依附,经济制裁会对新中国造成近乎致命的打击,完全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像美国中央情报局找来的专家所评估的结果便是,只要通过经济战争和对于经济设施的有限轰炸,就可以让新中国束手无策甚至走向崩溃: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评估中国的脆弱性之后,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尽管“中国基本的经济是在农村,处在维持生计的水平,很少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政治的支持”。因此,“通过经济战争措施和海军封锁”中断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引起失业和动荡,阻碍工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和行政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政权并不具备妥善处理的能力,必将束手无策。为了配合全面禁运以加深中国的经济危机感,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建议“有选择地对中国的港口、铁路系统、工业生产能力和储存基地发动一场海空轰炸战役”。这将严重地削弱“共产党中国”持续行动的战斗力,致使共产党政权“管制”国内的能力削弱,并且“可以相信”会危及政权本身的稳定。
张曙光著,经济制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01,第43页】
然而,让美国方面大跌眼镜的是,看似千疮百孔的新中国并没有在美国的经济制裁中倒下,反而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了起来。最终,其在战场上没能得到的东西,用经济手段同样没有能够得到。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首先,新中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进行还击,导致美国承受了比中国更大的损失。
在蒋介石统治时代,旧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控在美国资本手中,绝大多数重工业和比较先进的部门都是美国在华企业所有。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取消了美国的治外法权和《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中规定的种种经济特权,但是美国资本仍然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美国方面首先发动的对华经济战,给了新中国处理这部分美国资本的正当理由。就在1950年12月,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所有资产之后,新中国立即顺理成章的没收了美国在华资产:
【1950年12月28日,中国政府宣布决定清查和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美国公私财产,冻结一切美国公司存款。据美国议会委员会估计,被中国没收的美国资产的价值为5600万美元,其他的估值达到1亿美元,而美国国外赔偿清算委员会记录在案的私人索赔达到3亿美元。
阮建平著,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第270页】
要知道,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并没有给新中国留下什么经济遗产,在美国的资产也是寥寥无几,对于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来说,更是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相反,美国在新中国的资产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在中国的地位极为重要。美国发动的这场没收对方资产的运动,结果就是自己吃了哑巴亏,彻底丧失了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中国没收的不仅是美国企业中的资产,原本长期受美国控制的基督教会以及大量的教育机构也全部被接管,断绝了同美国的联系。这一切为新中国摆脱长期盛行的亲美崇美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新中国采取了大力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关系的战略,有效的弥补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经济战争的损失。
其中,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点。1950年时,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只占了32.4%。在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经济战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当中的比重急剧扩大。1951年时增加到52.9%。1952年就达到了72%,此后一直到50年代末一直占70%以上。在这些国家当中,苏联又是重中之重。1950年时苏联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29.8%,1951年上升到41.4%,1952年进一步上升到54.8%。1950年到1955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1笔贷款,用来购买抗美援朝的军事物资和国内建设器材。从1952年开始,中国从苏联东欧国家大量进口设备和技术,主要用来建设的苏联所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到一五计划结束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新中国同样采取了积极开展友好往来的态度。像美国操纵西方国家对于输往中国的橡胶进行制裁之后,给第三世界的橡胶出口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于是,独立不久的斯里兰卡变成了新中国打破西方制裁的突破口:
【因为当时许多亚非国家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由于“封锁、禁运”造成世界原料性产品市场的萎缩,加上美国乘机大量倾销其剩余产品,压低了其他国家的出口价格,损害了亚非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得以从这里打开缺口。1952年底,锡兰(今斯里兰卡)第一个冲破“禁运”,与中国签订政府间关于橡胶和大米的五年贸易协定,这样,广东有一部分大米出口到锡兰,换回国内工业所急需的橡胶。之后又与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亚非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议和经济援助协议。
徐德志 黄达璋 梁郁荣 成有江,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204页】
再次,新中国积极利用西方国家内部矛盾,从而分化瓦解了美国控制的制裁。
在这其中,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起了带头的作用。因为中日之间距离较近,贸易方便,新中国采取了“以民促官”的措施。早在1952年6月1日,中国便和日本友人的日中友好协会签订了第一个《中日贸易协定》,虽然由于美国的制裁未能充分落实,但是给了日本官方很大的压力。从1953年1月到1954年4月,日本先后13次解除对华出口限制,准许对华出口的商品从4种增加到93种。
另一个在解除制裁方面走在前列的是英国。因为香港问题的存在,英国一方面不敢过分刺激中国,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通过香港的贸易来从中获利。因此在1956年1月的时候,英国首相便向美国提出要大幅度放松对华制裁。1956年5月,英国宣布将利用巴统中国委员会的例外程序增加对华出口,把对中国管制的水平降到同苏联东欧一样。
到1957年3月,巴统中国委员会的成员国,除了美国、加拿大和土耳其以外,全都采取了与英国类似的措施。1957年,加拿大在因为对华出口汽车问题上和美国发生分歧后,巴统中国委员会已经名存实亡(唯一一个支持美国的土耳其,本来就没有什么中国特别需要的物资),并于1958年正式解散。最后,美国自己也扛不住了。美国先是在1969年12月允许其海外子公司向中国出口“非战略性物资”,然后在1971年6月10日最终宣布结束对中国21年的贸易禁运。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解除了非军事物资的制裁之后,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技术合作也进一步发展,由非军事领域转向军事领域。在毛泽东主席在世最后两年,先是英国于1975年和中国达成了生产斯佩发动机的协议,接着联邦德国又在1976年向中国出口了具有反坦克能力的直升机。虽然美国国防部对此采取了反对态度,但是已经无力阻止。(可参见,阮建平著,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第275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打赢同美国的经济战争,也是因为事先就做了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有着坚定的信心。
关于这个问题,10多年前被删除的一篇老课文,也就是毛泽东主席写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别了,司徒雷登》中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在这里,笔者就简单摘引几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