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中纪委原委员林文肯读《田野的希望》

作者:林文肯 来源:江南app网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

——读《田野的希望——榜样名村成功之路》

林文肯

p4YBAFm47QWAWfwIAABDTg2FW4I348_b.jpg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候,读到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编著的《田野的希望——榜样名村成功之路》(北京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感到非常欣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应当说,《田野的希望》这本书所蕴含的主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张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前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也可以说,这本书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佐证和现实依据。

这本书共收入49篇报告文学,介绍了49个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典型,读来如行山阴道上,有目不暇接之感。更为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典型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带有普遍性的。在祖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到处都有这样的先进典型。这就足以证明,他们的经验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在中国广袤农村开出的灿烂花朵。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些先进典型得到了更为迅速、更为健康、更为蓬勃的发展。仅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群众基础和坚实实践基础。

《田野的希望》发出的是时代的强音,切中当下中国农村的当务之急以至当下中国的当务之急。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实践一再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集体化+现代化。只有以开放的思维,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实现集体化,才能实现现代化,这是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所一再证明了的。现在强调扶贫十分对,但如果只强调资本扶贫和市场化扶贫,却不把集体化+现代化的扶贫作为基础和根本,即使在眼前能解决一些贫困问题,但长远来看必然产生两极分化。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谈建设中国特色小镇的文章。文章估计全国在建特色小镇至少约6000个,每个需资金30亿元,共计18万亿元。如果这是真的,那怎么得了?要警惕盲目跃进,严防落入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陷阱。现代化小镇建设势在必行,但必须有正确的領导,科学严密的组织计划,稳步推进。要保证低成本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冷静谨慎,实事求是,搞好示范,总体规划,分步实行,千万不可不顾客观条件,单凭主观愿望,冒冒失失,头脑发热。究其主观动机,或许有真心为民的,也有为“政绩”驱动的,也有为赚钱的,倘若大家争先比拼,一轰而起,风风火火,轰轰烈烈,其结果必定是大业夭折,劳民伤财,罪在千秋。这也许是杞人忧天,但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不能不先天下之忧而忧,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空气震荡,也要说出忧患之言。有一个特色小镇的策划者曾来找我当顾问,还把策划方案拿给我看,我不同意当顾问,并向他讲出了我的忧虑。现在,这位策划者也认为我讲的意见是对的。

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农”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外部支持不可少,但主要还是靠内生动力,靠亿万农民的历史首创精神。即使是外部支持,也要融入他们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助于壮大集体经济的组织服务功能。如果以“援助”、“支持”为名义,实则是为了从农村取利,那就不大可能成为农村现代化的真正助力。



//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7-11-19/4730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