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吴宣恭:警惕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支配社会

作者:吴宣恭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

\

(原标题:运用唯物史观 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领会践行习近平关于加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讲话)

要点:

——必须重视的是,在共处于一个社会的两类经济规律中,必有一方占主导地位,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就能发挥主导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增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就日趋明显,一旦它在社会中占有优势,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就将成为支配社会的主要经济规律了。

——如果要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会出现一系列与社会主义本质格格不入的行为和现象,那就要了解它们存在的条件,分析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找出一些必然的因果联系。只要对照我国经济的历史资料就不难看到,上述那些非社会主义行为和现象的出现和加剧,正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生和扩大同步出现、并行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加强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受影响削弱的必然结果。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不是任何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要阻止或消除上述逆社会主义方向的行为和现象,使我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健康道路,只靠政治思想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着手,改变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生产条件。这是顶层设计的首要任务。

——产品产能过剩显然是迟滞我国增长速度的主要矛盾。它与财富悬殊的加剧和市场秩序的恶化一起,表明资本主义的主要社会矛盾已在我国加快发酵,并成为其他一系列社会矛盾的根源。如果忽视这个主要矛盾,不对症下药,任何鼓励扶持措施都不可能奏效,而且还会如前所述,波及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妨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加深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实际行动而不是在口头上改变不分主次对待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做法,扭转实际挤压公有经济而偏护私营经济并使其比重不断增大的局面,真心实意地搞好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正文:

2013 年12 月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1]2015 年1 月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在短短的13 个月里,总书记两次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发表重要讲话,表明党中央强调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一般的号召,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真正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1]“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这些重要讲话对广大干部和民众是重要的指引,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思想素质和解决当今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而且也为我们根据正确的理论思维进一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理论工作者应该遵循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开拓的空间研究我国的情况,继续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一、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2]“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历史经验证实:凡是遵循和贯彻这一思想路线,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走上正道,夺取胜利。鉴于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及时发现客观实际的变化。这对几十年来经历着天翻地覆巨变的中国社会更是如此。在谈到如何认识我国的客观现实时,习总书记认为:“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2]“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了我国的发展方针,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如今,我们也应该坚持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如实分析我国当前阶段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状况的新变化新特点,作为谋划进一步发展蓝图的根据。

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除了社会生产力获得超高速的发展之外,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它从几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私有制同时并存,而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比重迅速增大,呈现超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强劲势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政治、思想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鲜明的特点。

第一,在原有的社会主义体制之外,成长出多达几十万家、总共雇佣了数以亿计劳动者的资本主义私有企业。这些企业与内部关系平等、共享劳动成果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完全不同,实行的是雇佣劳动制度,生产目的是追逐最大利润,存在资本家驱使和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内部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些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制度,有些改造为拥有法人财产权的公司制企业。结果,原为全民所有的企业之间在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方面逐渐有了差别,由此形成的各自的局部利益也有差异,于是,在国家所有制内部就出现了集体性产权。加上各个企业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同,使得企业之间在产权上出现了不平等。

第三,经过以上的所有制变革之后,包括国有制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成为具有不同程度经济权能和利益的独立产权主体,国家对它们已无权下达经济指令了。它们为了发展生产和经营,增进企业的利益,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遵守市场规则,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从此,市场经济就逐步代替了计划经济,成为人们建立经济联系的基本方式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

第四,我国的社会生产以世界少有的超高速度长期持续发展,过去因百年来经济不发达和技术基础落后造成的产品匮乏、生活贫困,已转变为物产丰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甚至在许多领域普遍出现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

第五,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由于私有经济迅猛发展,再加上国家监管乏力,一方面,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豪迅速聚敛起巨额的财富,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加缓慢,从而造成显著的分配不公和财产悬殊,基尼系数跃居世界前列。

第六,与私有经济发展相伴随,以前比较有序、公平、诚信的市场出现许多不正常和混乱的现象,投机、欺诈、蒙骗活动丛生,出现大量假冒伪劣,甚至有害、有毒产品,巨额游资冲击各种市场,操纵生活必需品物价,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

第七,随着私有经济追逐暴利行为的扩展,到处出现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滥用和掠夺,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造成几代人都难以解决的自然祸根,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与健康。

第八,在政府内部,出现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欺压百姓的新土豪,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长期传承的优良党群、政群关系,危害社会安定的政治基础。

第九,过去,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树立和发扬的进步思想深入人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尊崇马克思主义,团结互助,抵制歪风邪气,成为多数人民的主要行为准则。改革开放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思潮的传入,我国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复杂,革命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淡薄,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强调自我、损人利己、追求物质利益成风,过去绝迹多年的卖淫贩毒死灰复燃,抢劫、凶杀、破坏、强奸等案件迅速增多。

以上这几方面的重大变化历历在目,鲜明突出。如实承认和充分认识这些变化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辨清今后的发展道路,制定正确的改革和发展方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切莫受制于各种担心和考虑,回避、遮掩存在的现实弊害。如果讳疾忌医,养痈成患,就会干扰和阻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正视和分析矛盾,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他还说:“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3]这是对待问题和矛盾的科学的方法。我们应该遵循和坚持这种方法,正视和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矛盾。

根据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程度,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即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新出现和迅猛发展,由此形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二元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生产关系的二元化,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并存。这两类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同,社会生产目的迥异,其固有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各不相同。两类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共处于一个社会,虽有互相促进的一面,还有互相争夺、互相对立和矛盾的一面。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了促进生产增长以外,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前面列举的种种社会弊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初现到显著,就其数量、范围、影响面和剧烈程度看,都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同步扩大和增强的。我们不能回避和掩饰问题和矛盾,而是要承认它们,重视它们,并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它们。首要的是,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这些矛盾产生的客观条件,了解它们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说,要掌握它们的发展规律,判断它们的变化趋势,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2]这些讲话阐述了掌握规律对准确认识客观实际的重要作用,为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局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道路,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指明了正确的方法。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生产资料基础上发挥作用的,是一定生产关系运行的客观必然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的二元化,社会上便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截然不同的经济规律体系同时在发挥作用,使经济规律也出现了二元化。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也是生产过程和劳动产品的共同主人,这就使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它不再为独占生产资料的少数人牟取利益,而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相应地,劳动者为了实现共同目的,在单位内部结成平等和谐的协作关系,在社会中共同分享各种经济信息,在国家计划下互相配合发展生产,消除了社会生产的盲目竞争和无政府状态;劳动成果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按个人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消除了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经济规律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劳动者平等协作规律、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及其规律的积极作用,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截然不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占有和支配全部的生产要素,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目的,尽力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获得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全部劳动成果;在市场中,不同的资本家根据被私有制分割的局部信息,采取各种手段,为攫取最大利益互相争斗。这样,支配他们活动的只能是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市场盲目竞争规律、贫富悬殊的分配规律。这些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壮大发挥着日益显著和增强的作用,造成社会生产的盲目无序状态,产生一系列生产失调、生态破坏、人民利益受损的问题,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两种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并存于我国社会,必然互相影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私有经济起着一定的正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中劳动者存在平等协作关系,根据按劳分配规律享有自己创造的部分剩余,对私有经济可能发挥重大示范作用,有助于限制私营企业的剥削程度;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关键部门,在贯彻国家政策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带动作用,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私企逐利冲动对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的破坏作用;国有经济在科技创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带头作用,有利于引导私有经济转换发展方式。

同样的,资本主义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是妨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有如:

第一,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也要争取更多的利润,以求自身的增强,从而难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无法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目的;

第二,资产阶级追求最大利润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会影响某些国有企业,使其为了增加企业利益而进行一些不合理的投资和不规范活动,不利于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协调国有企业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为了应对私有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也要设法降低成本,不能过多提高工资和福利,难以充分显示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第四,私有经济劳动者的收入和购买力低下,必然拖累与它共处于同一个市场的国有经济,使一些国有企业的产品也由于内需不足而销售困难,出现本来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相对过剩;

第五,在私有企业主获取暴利和奢侈生活的物质诱惑下,特别是受到不法厂商的拉拢腐蚀,有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堕落腐化,或是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是使一些企业应有的平等协作关系受到破坏,出现类似私有企业的劳资矛盾;

第六,很大部分的私营企业为了牟取暴利,从事种种不法活动,使广大人民深受其害,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

必须重视的是,在共处于一个社会的两类经济规律中,必有一方占主导地位,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就能发挥主导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增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就日趋明显,一旦它在社会中占有优势,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就将成为支配社会的主要经济规律了。

如果要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会出现一系列与社会主义本质格格不入的行为和现象,那就要了解它们存在的条件,分析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找出一些必然的因果联系。只要对照我国经济的历史资料就不难看到,上述那些非社会主义行为和现象的出现和加剧,正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生和扩大同步出现、并行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加强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受影响削弱的必然结果。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不是任何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要阻止或消除上述逆社会主义方向的行为和现象,使我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健康道路,只靠政治思想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着手,改变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生产条件。这是顶层设计的首要任务。

三、应对形势,调整发展战略

近年来,我国深层次矛盾和经济问题日益增多,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态势。今年上半年,GDP 增速为7%,比2014 年降低4 个百分点;PMI 降至47. 1,创2009 年3 月以来最低;PPI 连续39 个月同比下降;1 季度财政收入增速2. 4%,创24 年来新低。党政领导已经看到问题所在,也提出不少解决的措施,但这些问题互相影响,交叉循环,错综复杂,往往是打算解决某个问题,却加剧了另一些问题,首尾无法相顾,权衡全局利弊之后,只好半途作罢,结果什么也解决不了。前几年高调平抑房价最后无果收场就是一例。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2]“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2]必须按照这些讲话的精神,认识和掌握当前阶段的经济规律,抓住主要矛盾,从解决全局性问题入手。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1]然而,在任何社会,发展自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达到这个目的,发展才有实际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才能实现。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抓住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今,我国生产的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却生产了世界一半左右的工业消费品和工业基础产品,以此推算,我国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是世界人均产量的4 倍以上。制造业是生产力水平最集中的反映,中国制造业的物质基础和研发水平与世界制造业强国差异不大,在量上还高出一筹,早在2011 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就高出美国15. 2% ,成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这个强劲的生产力按理说完全足以大幅度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但现实却没有这么美好。咎结在于,我国生产的成果很大部分归国内外的资本家所有,它们不仅不会让广大劳动人民分享,反而被作为进一步剥削劳动者的手段。广大劳动者的收入不仅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它在GDP 中的占比反而日益下降。生产快速增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就此在我国出现,并且愈演愈烈,造成大量的产品过剩和产能过剩。大量过剩导致销售困难增大,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抑制了投资意愿,妨碍长远的技术创新,助长了虚拟经济泡沫,最后造成实体经济资金短缺和融资成本增大,经营困难。虽然政府出台各种优惠、资助措施扶持中小企业,但由于它们仍然局限在私有经济的狭隘框框里,收效不大且负面作用难以消除。

审视我国经济增长减速的三大因素:外贸出口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逐渐丧失和国际经济不景气,增速减缓,今年3 月我国出口额更是比去年同期下降14.6%。这就大量增加了滞留国内的产品,加大长期低迷的内需的压力。内需不足的关键在于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富豪手中,劳动人民收入和购买力偏低,消费不了充斥市场的产品。大量过剩就像肠梗阻一样妨碍了社会机体的正常运行,出现了“生产发展成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的悖反。在这个因素的制约下,投资只会增加产能和产品的过剩,扩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无法发挥促进生产普惠民生的功能。因此,权衡之下,产品产能过剩显然是迟滞我国增长速度的主要矛盾。它与财富悬殊的加剧和市场秩序的恶化一起,表明资本主义的主要社会矛盾已在我国加快发酵,并成为其他一系列社会矛盾的根源。如果忽视这个主要矛盾,不对症下药,任何鼓励扶持措施都不可能奏效,而且还会如前所述,波及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妨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加深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日趋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矛盾打破了30 年来的发展常态,暴露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得到鼓励和支持的私有经济,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消减,而其局限性和弊端日益彰显,对它的过度依赖可能形成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羁绊。在这新的条件下,必须见微知著,认真考虑我国发展的战略部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实际行动而不是在口头上改变不分主次对待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做法,扭转实际挤压公有经济而偏护私营经济并使其比重不断增大的局面,真心实意地搞好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生产资料公有制,尤其是国家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增强这个基础,才能较好地克服资本主义经济逐利性、盲目性、分散性、自发性带来的弊病,减少单纯依靠市场可能产生的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国家所有制的力量,增强国家调控的力度,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同时,发展和完善国有经济,可以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弥补私有企业研发力量和研发动力的不足,主导和带动各种性质和类型的企业,组成开拓创新的强大集群,转战环球产业链高端,推进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随着国家所有制和其他公有制经济的壮大,社会主义的分配规律将扩大和增强其作用,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的主要根源会逐步受到限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再度焕发将成为振兴华夏的无比强大的力量。

吴宣恭,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主要从事所有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OL]. 新华网,http://news. xinhuanet. com. 2014 -12 -0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OL]. 人民网,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 2015 -01 -24.

[3]牢固树立与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维方式[N]. 解放军报,2015 -09 -30.



//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6-04-15/3728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