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在美国对华贸易争端接二连三上演之际,在一份明确声称美国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重振制造业的国情咨文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新设立贸易执法部门。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在瑞士达沃斯透露的相关细节,新的贸易执法部门将获得额外人员和资源并由贸易代表办公室领导,其成员将包括情报官员和其他机构的代表,目的是增强美方资源,打开海外市场。
由于奥巴马宣布设立这个新机构的国情咨文中5次提及中国,且声称这个新部门将负责调查中国等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世人普遍认为美国政府成立这个新机构矛头直指中国。
在次贷危机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力图实施“再工业化”的背景下,正值大选年,奥巴马和美国决策层如此决策,并不奇怪,毕竟在西式代议制民主政体下,大选年从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绑架决策者的最佳时机。
对于美国那支人数居世界之冠的律师队伍而言,此举也是十足的利好。但即使不考虑这一做法所要花费的高额成本,它真的能够挽救美国日薄西山的制造业吗?否!
美国制造业沉疴久治不愈,关键在于其自身问题;但所有这些加强“贸易执法”行为的隐含前提,恰恰是美国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正确,都是贸易伙伴“不正当贸易行为”的错,因此,过多地强化对外贸易争端,反而会使得国 内产业更加缺乏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欧新兴产业发展落后于美、日,很大程度上就应当归咎于这个“欧洲堡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过多。
在美国,奥巴马上台后对中国发起的轮胎特保案实施结果也没有给美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任何实际好处。
在较长时间跨度上考察,贸易保护主义损害美国产业竞争力的最典型案例莫过于该国钢铁工业。
自从1969年迫使日本钢铁工业“自愿限制”对美出口以来,美国钢铁贸易保护措施逐年显著增长,到2002年底,美国对钢铁产品正在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约179项,占其所有贸易保护措施的58%,而且许多“新型”贸易保护措 施也都首先应用于钢铁贸易,钢铁工业可谓美国贸易保护措施重点保护的宠儿。但所有这些贸易救济措施效果究竟如何?是否促进了美国钢铁工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提高?
比如,在采用先进的连铸法方面,美国大型联合钢铁企业起步晚于所有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同行。实施贸易保护后,美国钢铁工业并未加快采用连铸法的步伐。直到1991年美国才消灭老式炼钢平炉。
不仅在生产效率方面,就是在投资建设效率方面,美国钢铁工业的颓势在实施贸易保护之后也依然没有改观。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率委员会组织的制造业研究结果,上世纪90年代初,规划、设计、建造一座新高炉,美国要4~5年,日本只要3年;新钢厂吨钢生产能力平均基建成本,美国为1700美元,其他国家为700~1500美元。 钢铁工业在美国制造业中的排名,1940年是第二位,1960年是第三位,1980年是第六位。现在,美国钢铁工业总体上已经不能与中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同行相提并论了。
显然,美国贸易保护制度并未能够给它的宠儿——钢铁工业造就强健体魄和蓬勃的进取精神;那么,人们又怎么能够指望新设立的叠床架屋的贸易执法部门能够对众多美国产业做到这一点呢?
其实,美国早已不是第一次针对中国加强贸易保护组织措施了。
早在2006年中国入世4周年之际,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布《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报告,宣布在该署内部组建对华执法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主要任务是准备和办理与中国的潜在世贸组织规则纠纷,就在国 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即使在1980年代美、日贸易争端尖锐时期,美国也不曾设立类似的针对特定国家的工作组。结果如何?同样没能阻止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美国制造业的相对没落。
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这回新设立的贸易执法部门同样无法达到其设立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