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小心收购陷阱!

作者:白益民 来源:江南app网址

出处:《财经文摘》    

韩国朝鲜日报2007年12月6日报道,中国最大、世界第五大钢铁企业宝山钢铁集团目前正在推进以超过2000亿美元(约184万亿韩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力拓(Rio Tinto)。中国钢铁业界目前正在摸索从国家层面建立储备战略铁矿石的系统,同时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也有望加入上月展开的力拓收购战。  

2000亿美元的收购无疑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收购,高价竞购会不会重蹈黑石的覆辙。必和必拓出价1530亿美元收购力拓,此种手法会不会是中国人称之为的“托儿”?如果明年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2000亿美元会缩水多少?在收购的背后有又多少利益集团在博弈?收购能解决中国钢铁业面临的困境吗?  

收购真的是亡羊补牢吗?  

2005年铁矿石价格涨71.5%,2006年涨19%,2007年涨9.5%。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招架还手之力,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外方手中。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2.3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一半左右。由于消耗巨大,全球铁矿石贸易重心继续向中国转移。照目前这种情况来看2008年度矿石价格上涨几成定局。国际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CVRD)和力拓公司已传出,明年可能再度提高铁矿石售价25%。一时间,铁矿石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中最“惹眼”的事件。  

中国铁矿石需求量的紧缺态势,逼得各大钢企率先“出走”,以投资、控股、参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获取境外铁矿资源。2007年初中国企业境外开矿规模已达4800万吨,收购海外矿产金额约为130亿美元。  

2007年11月1日,必和必拓宣布启动对力拓的收购计划。以股票市值计算,此收购报价约等于1530亿美元左右。目前,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家公司垄断了全球近70%的铁矿石资源,如果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在未来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将拥有更加强势的话语权。显然,这样的垄断格局使中国钢铁企业如坐针毡,中国钢企考虑收购力拓也被认为是“亡羊补牢”的无可奈何之举。  

针对外界流传中国钢企出手力拓一事,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我们正在考虑,提出收购的可能性很大。”谈到可能的收购价格,如果以同样换股方式,徐乐江第一反应是:“2000亿美元恐怕都不行。”中国钢企普遍认为中国钢企收购力拓后,虽然从合约上看不能很快降低上游成本,但势必将打破上游价格垄断格局。  

面对国外的群狼围攻,中国钢企的收购真的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吗?金融危机后,澳洲几大矿山企业曾邀请众多国际咨询公司对中国经济进行预测,当时没有公司预测到中国的经济能在以后10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再加上当时中国很少与国外矿山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而像必和必拓这样的大型矿山企业主要依靠长期合同来对未来市场需求做预测,并确定是否扩产。  

国外铁矿石巨头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时,都是大谈未来五到十年的情况,而面对近几年的铁矿石卖方市场,澳洲矿山并没有急于扩产,因此,真正的定价权,来自于对未来市场的精确预测和对供需关系、产出的良好把握。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对未来准确预期,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国家发改委得出的预测都不一样,对于政策导向的中国,中国钢企将如何判断。  

2006年是近几年铁矿石需求最旺盛的一年,但是必和必拓仅仅增产1%(巴西淡水河谷增产16%),如果必和必拓预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那么可以大可以增加产量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是选择风险更大的收购。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明年世界经济如果出现萧条,力拓的股票势必大跌,价值绝对不会是现在按市值计算的1500亿美元。  

今年4月以来,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提高关税、降低出口退税率、限制某些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等措施,据初步测算,我国钢铁出口的成本将增加15—18%。房地产的强力宏观调控已经让部分城市的房市进入了冬天,房市回归理性势必影响对钢铁的需求。汽车行业历来是高等级钢材最大的消费市场,油价的高涨,对环保重视,汽车需求的饱和都将影响高等钢材的需求。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粗放发展战略将接近尾声,中国已经再也承受不起大量的廉价的资源消耗、人力物力消耗和环境的持续恶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告别80年代初制定的粗放发展道路,逐渐走上一条科学的和冷静的发展道路。我国对钢铁还有那么巨大的需求增量吗?  

矿山背后的利益集团?  

与中国不同,几乎100%依赖进口铁矿的日本在近几年的涨价中几乎毫发无损。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拥有海外大量的铁矿石资源。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到处可以看见新日铁、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的名字,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而在巴西的铁矿中,三井物产和新日铁占有很大股份。虽然涨价也使日本的钢铁企业利润受损,但上游铁矿石的利润却可以弥补钢铁企业的损失。  

澳洲的几乎所有铁矿,都有日本财团在开采。事实上,三井物产在澳大投资经营铁矿山已经有很多年。1965年,三井物产投资澳大利亚的罗布河(Robe River)铁矿山。1967年,继续投资澳大利亚的纽曼(Newman)铁矿山。目前,位于西澳大利亚纽曼西北112公里处的West Angelas矿山和Pannawonica的罗布河矿山由澳大利亚力拓公司(Rio Tinto)、三井物产、新日铁、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共同拥有和开采。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三井物产、伊藤忠共同拥有距离Port Hedland以南353公里的Mining Area C铁矿和距纽曼以东15公里的BHP-OB23/25铁矿;在纽曼西北90公里处的BHP-Yandi铁矿、Port Hedland以东175公里处的Goldsworthy铁矿,以及位于Mount Newman的Mount Whaleback由必和必拓、三井物产、CI Minerals Australia Pty Ltd三家公司共同开发。   

在巴西国内,有一家被称为“皇冠上的宝石”的企业,它的名字叫淡水河谷(CVRD),是世界第一大矿石生产和出口公司。2001年,三井物产开始介入淡水河谷对Caemi Mineracao e Metalurgia公司(CMM)的收购。首先,三井物产从CMM创始人孙子Frering兄弟手中买进CMM公司60%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加上之前已经拥有的40%的股份,三井物产彻底并购了CMM之后,三井物产将一半的CMM股份卖给了淡水河谷,帮助后者成功控制CMM。  

在合作过程中,三井物产不仅向淡水河谷提供产品和技术,还积极给于金融援助,帮助后者扩展业务范围。在日常工作中,双方还有着非常密切的人员交流。例如,三井物产派人出任淡水河谷的客户经理,率领三井物产的客户管理团队常驻巴西,在现场推进与淡水河谷开展的各项业务。在日常工作中,双方不仅定期培训对方雇员,而且还建立了情报互换机制。这些制度一方面可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帮助双方及时把握新的商机。  

在印度日本财团的势力也根深蒂固,2006年淡水河谷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中,印度最大私营铁矿石出口商Sesa Goa公司表示,该公司将把供应给日本客户的铁矿石价格上调19%,从而积极策应巴西淡水河谷的价格谈判。原来,三井物产拥有印度Sesa Goa公司51%的股份。印度SESA GOA目前年产矿石量大约900万吨,其市场多元化,覆盖日本主要的钢铁厂及欧洲大的钢厂。中国大陆主要客户是宝钢、马钢、重钢、昆钢、南钢。  

三井物产主要铁矿山股权  

投产时间 三井份额  

澳大利亚  

罗布河铁矿 1965年 33%  

Mt Newman 1967年 7%  

Yandi 1990年 7%  

Goldsworthy 1990年 7%  

POSMAC 2002年 7%  

巴西  

CVRD 2003年 15%  

印度  

Sesa Goa 1996年 51%  

尽管日本财团不能独立地给铁矿石定价,但还是可以对价格的形成施加相当程度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排除它们和铁矿石巨头从涨价中共同获益的可能。除此之外日本财团的对矿产资源的控制还表现在流通领域,甚至流通领域的获利更高。中国“大手笔”的收购力托,除了会抬高矿山企业的价格以外,还会让船运价格暴涨。  

物流控制与资源控制同等重要  

铁矿石连涨了三年之后,也是在中国产业界对宝钢获得2007年度铁矿石的首发定价权大加赞赏之际,日本三井财团已然悄悄改变了策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巨增,同时对于海外铁矿石的海运需求也高速增长。三井财团的利益点恰恰就在于“帮助”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对于钢铁产业链(以铁矿石为源头、以物流为纽带)的控制能力。于是,铁矿石连续3年涨价还未落幕,2007年的海运价格就开始翻番。  

2007年9月5日,作为国际海运价格指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已经到达8090点,创历史新高,但在2003年底之前,BDI还没有突破过2400点。而当日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也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巴西图巴朗港至北仑、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为68.563美元/吨,比2006年全年平均运费上涨148.15%;澳大利亚西澳港至北仑、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为26.123美元/吨,比2006年全年平均运费上涨120.01%。  

海运费的大幅提高,再次让中国钢铁企业陷入夹缝中,日本企业却很平静。日本钢铁企业多数与船运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能拿到更便宜的海运价格。日本钢铁行业和海运行业的重要企业,甚至造船企业,都是互相交叉持股利益共同体,同属共同的财团成员。即使涨价也是钱从左手移到右手,对整体利益没多大影响。而且,日本有很完善的海运市场和中介服务体系,能通过对运输价格的期货买卖锁定涨价风险,甚至操纵特定领域的运价。  

主要运送铁矿石的散货船领域,日本占有绝对优势,占该型船世界新增运力总量的比例达48.7%。其中商船三井和日本邮船在业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日本3大海运公司还将大幅扩大船舶投资。预计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和川崎汽船合计船只数到2009年度将比目前增加3成,达到约2500艘。  

2006年5月30日,日本最大船运商商船三井宣布,该公司计划建造43艘铁矿石运输船,以满足预期中铁矿石运输长期增长的需要。这一大规模的投资将加强商船三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好望角型新船经营人的地位,使该公司至2010年从事铁矿石和炼焦煤运输的船队达110艘好望角型船和30艘巴拿马型船。  

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为商船三井的全资附属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在中国有27个分公司/代表处,分布在沿海各重要口岸及城市。2002年成立了“中国事务战略委员会”和秘书处,专门研究、制定和实施在中国拓展业务的战略。商船三井作为全球最大的矿石运输企业,对中国和全球的海运市场了如指掌,显然有足够的能力对海运市场的价格施加影响。  

“目前的国际海运费已经很高了,这当中有市场的因素,也有人为炒作的因素存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价格不可能总是这么高的。”有专家提出,“今年有许多新船下水,货船的数量更加充裕,运费却出现大幅上涨,说明有人在其中炒作。” 其实大宗商品能源等一直是华尔街炒作的热点。目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的一些交易员已经将目光从这些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转向了将这些大宗商品运往目的地的载体——航运。  

国际资本在更深层次里影响着海运费的变化。在船舶融资发展的背景下,“外行买船,内行管船”日益普遍,拥有船舶资产而不直接参与经营的现象很常见。资本运作型船东盈利模式就是利用航运业在周期性繁荣与萧条过程中船舶资本价值的变化,通过投机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这种投机性又会反过来加重航运业的波动,使得海运费价格波动频繁。目前中国钢企面临海运实际承担者(日本)和金融资本(美国)的双重盘剥。  

破解铁矿石陷阱  

2007年年初,必和必拓与力拓公司出价10亿美元对印度最大的私营铁矿石出口厂家Sesa Goa公司控股。据印度媒体报道,在Sesa Goa公司中持有51%股份的三井物产将考虑这个报价。此外,巴西CVRD以及世界大钢铁生产厂家如安赛乐米塔尔、Sterlite工业公司和塔塔钢铁公司、京德勒钢和能源公司以及埃萨钢公司均对Sesa Goa感兴趣,第一轮出价已经结束。  

三井物产考虑出售盈利颇丰的印度铁矿石公司,到底是试探市场还是真正有意出售,值得关注。如果是惯用的试探市场伎俩,那么不足为惧,如果是有意出售,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三井物产考虑到经济的周期性认为钢铁行业将进入缓慢增长或萧条时期,如果在需求最高涨时出手无疑是获利最多的时机。因此中国钢企联合收购力拓需要慎重!  

面对铁矿石困局,中国应该利用自己的“武器”进行反击打破价格垄断。就钢铁行业而言,铁矿石是必要资源,焦煤也是必要资源,中国缺乏铁矿石,但是并不缺媒。目前中国已经做出了有限反击,2007年的中日煤炭价格谈判中,我国煤炭企业提出的报价便大大高于往年,譬如,大同煤74.5美元/吨(离岸价),兖州煤在80美元/吨以上,这一价格比去年达成的53美元/吨合同价,上涨了约40%。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煤炭权威价格。国际贸易的定价规则长期被少数巨头所垄断,致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建立山西煤炭交易中心实现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即争夺国际定价权。我国年出口煤炭8000万吨左右,位居世界第3位;焦炭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57%,是唯一在世界能源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也是唯一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能源产品。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国际煤炭市场将出现“中国价格”。山西将成为年交易额8000亿元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第三或第四大的交易中心,比肩纽约原油和伦敦原油交易市场。建立交易中心仅仅是夺回定价权的第一步,下一步是整合全国煤炭企业,形成几家规模巨大的煤炭联合体,便于中国煤炭企业形成合力。国家通过税收等杠杆调节煤炭价格,同时建立国家战略储备,调节国内外供需平衡。  

2006年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9%,而海关的统计却表明,2006年中国钢材出口均价整体下跌4.3%,其中角钢和型钢下跌6.8%,出口钢材的每吨均价也比进口钢材低461美元,大量低价钢材的出口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摩擦。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所说,这种发展的代价很大,难以持续。  

中国钢企面临着原料涨价和买方压价双重剥削的困境,国家应该动用金融资本收购部分钢材避免中国钢材出口价过低,保证中国钢企的合理利润,调节供需关系。而且政府应该向中国钢企实行贴补,让其度过难关。像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由于炼油和成品油进口的亏损,分别在前年和去年得到政府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而仅2006年中石化净利润就超过500亿。国家囤积和补贴的同时,积极引导中国钢企生产高附加值钢材。  

“各自为战只会削弱竞争力,走联合之路才是上策,可以优势互补,有效避免内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说,“中国钢企确实应该做进一步深度延伸,形成矿山—海运—贸易商—钢厂的利益共同体,纵向一体化才能有效稳定盈利。” 单纯的花重金收购上游资源并不是很好的方式,并且很可能跌入收购陷阱之中。  

而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日本财团采用长期供矿合同、长期海运合同或长期代理合同等方式,明确钢厂、贸易商、海运、矿山等各方在产业链中,各自的专业化分工,在共享利益的前提下,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同时以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为主,通过长期供矿合同、长期海运合同,建立钢厂、海运、矿山以及商贸企业在内的铁矿石供应链。  

中国已经连续10年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国际贸易追求的最优化目标是实现双赢,如果在铁矿石贸易上中国总是处在为他人买单的位置上,那么就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沉默坚硬的钢铁背后,是众多从业者的不懈努力和细致协作。没有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没有中国企业自己的财团体制,中国钢铁只能沦落到产业分工的下层,成为贡献资源和劳力的打工者。单纯的巨资收购矿山是不能解决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的,日本财团的精耕细作布局才是中国钢企应该借鉴的。

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招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da9da0100s4q3.html



//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3-05-02/1984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