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两房退市谈美国赖帐手法和中国损失
最近美国两家房地产公司从股票市场退市,很多中国老百姓都已经看清,这是美国政府准备让两房公司倒闭,从而赖帐的关键一步(7)。中国政府持有美国两房公司52000美元债务中的3760亿美元两房债券,如果美国倒闭两房公司,意味着美国政府赖掉至少52000亿美元债务,让中国人民损失3760亿美元。有网友计算,这笔钱至少相当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战败赔款《辛丑条约》的16倍(1),损失巨大。很多人认为官员卖国,要追究官员责任。
去年三月人大开会,代表曾提出两房债券问题,国务院王岐山付总理曾给予说明,第一点,两房公司本身原是美国的国有企业,后来私有化了,但是,还是享受美国政府很多优惠政策,因此,两房债券是准政府债券,而且回报高于美国国债,因此,中国政府购买了两房债券。第二,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不断给王付总理打电话,王付总理要求保证其安全,美国政府后来用财政担保,因此,王付总理认为,它是安全的(当时报道参见2)。
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中,美方特别提到,承诺继续加强对“政府支持企业”的监管,确保“政府支持企业”具有足够资本和能力以履行其财务责任。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克林(Arnold Kling)告诉记者,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美国政府承诺确保两房发行和担保的债券以及抵押贷款证券(MBS)不会出现违约,“中国持有的这些债券在 我看来,安全性等同于美国国债”。克林曾在美联储理事会和房地美担任过多年经济学家。
中国政府之所以购买大量美国两房债券,显然美国官员是有承诺的,我相信王付总理所说是实情。但是,美国政府官员的承诺可靠吗?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一件不靠谱的承诺:
第一, 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必须要国会批准。从美国政府权限来看,美国政府官员根本无权担保如此巨大的债券。今年初,麦凯恩与另外两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曾提出一项议案,要求将两房解散,并限制政府救助的措施。这个提案虽然被否决,但是,并不说明今后会被否决。
第二, 美国官员会兑现这个承诺吗?今年4月,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曾公开表示,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债券不应被视为主权债务,但人们不应怀疑美国政府对这两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语言,意味着中国的两房债券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5)。美国前政界人士成立的一个非官方机构认为,不应以美国纳税人的金钱,补助外资应承担的风险。如果中国做了不明智的投资,就应该承担后果,而不是由美国纳税人买单。这两家公司的债券既然属于 “非政府担保债券”,投资者获得了高于国债的利息,就不应该再受益于政府的救市政策。
第三, 最根本的,美国政府不过是美国资本家的管家和办事员,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哀叹,美国实际是几个资本家决定一切。美国表面的一切,不过是个幌子。美国资本家们搞出这些障眼花样,目的只有一个,骗取财富。
美国赖帐不在于两房退市,而在于两房倒闭。更可能的赖帐手法是不倒闭两房公司,但是,会顺延两房债务,让债务延期归还,但是,延到什么时候,就说不准了。也就是说,美国资本家赖帐。这是必然的,笔者此前多次在博客上发表文章,谈到,不仅两房债券,还有美国国债和手里的美元欠条,都是这个结果,只不过幕后的美国资本家通过美国官员采用了不同的障眼法而已。倒闭两房公司,美国政府会遭遇全世界的压力,毕竟中国政府持有的债券仅占7%,大量债务是其它西方国家的。
对于美国国债,这是美国政府的债务,美国政府是不可能直接赖帐的,其障眼手法包括制造舆论和其它地区的动乱,让大家认为财富就应该换成美元,然后投资到美国国债上,这最安全。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就曾经公开说,不投资美国国债,美元还能干什么?美国又制造舆论,宣称在我遭遇危机期间,你不能卖出美国国债,这会导致世界经济崩溃,于是,我国的高级官员称,救美国就是救中国(9),继续增购美国国债。等到美国危机缓解,想想危机期间,美国再有名的公司和银行,都倒闭完蛋,还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安全。因此,这美国国债就会永久持有下去了,而且还要增持。
其实,我们的官员的说法和做法,基本上符合西方经济学理论,而且也代表了主流观点和主流认识水平。在这种认识下,我们就是兑现了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不过是美国政府印刷美元欠条给中国而已,在当前政策下,我们手里的美元欠条早就多得不知道如何用了。存在自己银行,等美元贬值,会不断损失财富。存在美国银行,虽然有利息,但是,会担心美国银行倒闭而完全损失,毕竟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都倒闭了。换成美国国债,可以有利息,还能减少损失。换成两房债券,其利息比美国国债还高一些。因此,购买美国国债是必然的。可以说,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我们的损失还会继续加大。
有经济学者认为,“美国政府决定让两房回到正途。在避免房贷危机进一步扩大后,他们不再动用纳税人的钱为两房托底,不再试图用政府的钱让两房在证券市场苟延列喘,而是让市场决定两房的命运。这么做是及时而明智的”(5)。这种观点,真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连政府官员的水平都不与。首先,美国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吗?西方发达国家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吗?越是发达国家,离完全市场经济越远。例如,美国的农业是国家支持的,不仅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美国政府,而且美国政府还大量购买,发给美国老百姓粮食券来保障美国农产品市场。美国劳动力市场一样是美国政府控制的,美国政府制定最低工资,防止资本家低价购买。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更不用说,西方国家各种福利保障制度。其次,西方社会更基本的是契约原则,任何时候也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这位学者显然将市场经济神圣化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小骂大帮忙,这是某些人士经常采用的手法(8)。不知是帮美国人赖帐找理由,还是帮精英们的损失预先制造舆论?
问题的根本在于不该拿大量财富换取美元欠条,存在手里。美元差不多8年贬值50%。美元储存在手,50年后,只剩下不到原来价值的2%了。40年前,美国政府承诺,35美元欠条等于1盎司黄金,今天变成了 1200多美元欠条等于1盎司黄金了 (链接出处),也就是说,当年储存的美元欠条,留存到今天,其价值只剩下3%不到了,其余97%都让美国骗子拿走了。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在换取美元欠条过程中,我们损失的财富更大。长期以来,我们是拿价值4美元的财富换取1美元欠条。这主要通过低汇率来实施的。一件商品,在中国价值8元人民币,在美国价值4美元,本应拿到国际市场换4美元,但是,我们的政府官员制定1美元等于8元人民币的汇率,结果只能换来1美元。每实现这样一笔换取1美元的交易,我们就损失3美元。笔者统计30年来外贸交易,总共损失至少25万亿美元,损失最多一年达到近4万亿美元,每年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参见3)。这些都是主流精英们,被西方洗脑,采用错误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损失,而且每年还在继续。两房债券不过是一次性的,而且相比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一笔(1.5%)。笔者的分析,虽然收到少数经济学者和很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但是,并没有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精英们并不以为然。
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增加老百姓消费。而且,增加了国内消费,让物质财富留在国内循环,才会保有财富,物质是不灭的,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灭。低价贱卖,让物质财富大量流失,再等着换来的美元欠条不断贬值,从而损失更多物质财富,必然导致资源和物质财富枯竭,从而让国家陷入困境。例如,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能源的75%是煤炭,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我国现有可用储量1000多亿吨,而现在每年用量达到30亿吨,还在高速增长,按照这个趋势,只能用30年(4)。由于我们每年通过国际贸易奉送的财富,超过了自己老百姓消费的财富(参见3),可以说,我们消耗的一半以上煤炭是免费为他人服务的。每年消耗大量资源生产商品,然后大规模奉送给国外,必然导致资源枯竭,从而导致经济和社会崩溃。
现代社会发展水平,早已只需要部分人工作,就能生产足够供应全体老百姓需要的商品了。所以,即使温总理告诉大家,我们有2亿人失业,占劳动力四分之一以上,但是,这么多人失业,而且生产的一半商品是免费奉送给国外的,国内并没有出现商品供应紧张,倒是各种产能过剩严重,不断有企业因为产品卖不掉而倒闭。这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在大家认为商品经常短缺的计划经济时期,例如,60年代初,一样存在生产过剩,当时采用关停并转来降低生产能力,使老百姓短缺的轻工业商品生产能力减少26%。
产生现代社会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分配,而不是生产效率。现在官员们将维稳看成是超过一切的任务。历史上来看,一切不稳定,都是老百姓生存保障不足。保证老百姓收入和消费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稳定问题。现代社会早已有足够生产能力保障老百姓的生存,这早已是30年前就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来看,给老百姓增加收入,才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才能在不奉送财富条件下,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今天我们遭遇的一切问题,最根本的来源是主流精英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对西方误导的盲目迷信,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6)。
附录
1 雨夹雪:如何避免“两房”2.5万亿惊天损失的悲剧重演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160141.html
5“两房”退市及时明智 褪去市场假面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42&articleId=21067
6大厦倾覆,根源何在 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2945346
7 两房退市合集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lfff/
8反贪官不反皇帝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6/160618.html.
9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是精英们共识 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29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