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张庭宾:中国资金流已经被国际热钱主导

作者:张庭宾 来源:江南app网址

随着央行进一步抽紧银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流面临枯竭。

与此前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明修栈道”不同,此次调整有着“暗度陈仓”的风格。这次央行提高的不是比例,而是提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将原来存款范围扩大到包括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范围,这就像增税扩大了税基,商业银行体系累计需多上缴存款准备金在9500亿元左右,相当于提高了3次0.5%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次悄悄地调整本有可能回避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然而,正如一位交易员所说,之前市场预计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最多只能再承受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按目前的情况,如果还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整个银行体系资金面临枯竭。因此,商业银行难以承受,其内部人士将之公之于众。

这种“暗度陈仓”的行为风格,对于央行系统来说,并非首次。前两次是在购买美国国债上——

2010年2月26日,针对此前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日本持有量超过中国,影响美国国债国际信心的报道,美国财政部“拨乱反正”,修正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由原来的7554亿美元增加到了8948亿美元,增加了1394亿美元。

2011年3月2日,美国财政部再次修正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由8920亿美元猛增至1.16万亿美元,大增268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解释为,这是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在英国伦敦等地购买,原来计算在英国头上,现在“券归原主”。

这一次呢?由于频繁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1.5%,商业银行资金流接近枯竭,中小企业信贷已经干涸,“世界工厂”已经再次面临缺水性休克。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和民间产经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强烈反弹之际,采用扩大存款准备金基数的方法,或许可将反对声浪降到最低。

怎奈这一“暗度陈仓”之计未能如愿,因为商业银行资金逼近枯竭,因为中国产业经济资金面临涸泽,已成为无论如何也遮蔽不了的突出矛盾——即一方面央行有着极过剩的流动性,要为之支付巨额的利息;另一方面,民间产经资金链极度枯竭,已经奄奄一息。

然而,这只是当今中国的资金流分布严重畸形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世界大国的发展史上,中国如今已表现出了前所未见的多重突出矛盾特征: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达50%,资金严重剩余,但中国民间借款利率常年达30%~50%,现在很多地区已经超过了100%;在中国制造平均毛利率仅5%~10%的情况下,借款几乎等于“自杀”,不借款就要渴死;

——中国经济的主体——中国制造中小企业非常缺乏流动性,中国民间百姓借款很困难,资金借用成本异常高昂。与此同时,央行有着巨量的流动剩余,高达2.7万亿元的央票和15.4万亿元的存款准备金,一年仅利息就要支付约3400亿元;

——国民缺乏社会保障资金,社保基金至2010年底仅积累余额8566亿元,人均仅657元。与此同时,中国却借了2万亿美元给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平均每个美国人借了中国4.5万元;

——中国人借给美国企业数以千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各地再以各种超国民待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变相将中国企业的税收转移给外资;跨国公司用中国借出的钱来再收购中国企业股权;

——中国自身资本严重剩余,流动性严重泛滥,人民币升值政策却吸引巨量国际热钱前来投机套利,2005年7月汇改前投机中国的热钱,现在的无风险套利收益已经超过40%,更何况它们不会呆在银行里,在投资市场上,以纯熟的市场操作力不断清洗刚刚启蒙的金融投资者……

以上种种的弊端,一言以蔽之:中国人资金财富借出收益最小化,乃至是严重的负收益;反之,借入时是资金最紧缺,负担最大化,高利贷往往成为中国企业丧失所有权的绞索。

与此同时,美国人、美国企业借入资金成本最小化,美国10年期国债不久前一度低到逼近2%,美国人一直不用还本金(因为中国购买美元债券不断加码),还利息是靠量化宽松直接印钞票;而外商投资在中国则获得种种超国民待遇,国际热钱则利用其成熟市场经验呼风唤雨。

这种畸形的现状是怎么形成的呢?一个源头是外向优先经济;二是金融系统国有、官僚化。金融系统国有、官僚化使国内金融效率十分低下,内部血梗阻;在外向优先经济中,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便宜的资源价格,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国际市场;换得美元纸币后,央行实行强制结售汇,积累为巨额外汇储备,再买入美国债券;美国人获得中国财富后,转化为社会保障金和国民消费,用中国人的钱从中国购买商品;美国企业则用中国的钱收购控股中国企业。

在这一对中国利益严重不利的循环中,有几个关键政策性推动:1.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将优质廉价资源优先出口美国;2.强制结售汇政策,外汇储备可借万亿美元给美国人社保,却绝不可借一元人民币给中国社保,绝不可以大量购买储备黄金、石油和粮食;3.人民币不断升值、加息而不是提高国内工资水平和资源价格。其后果不是国人,而是热钱坐享发展主要成果;4.对热钱流入的管制形同虚设,不能针对热钱弱点进行有力打击……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热钱不断涌入的同时,央行不断发行央票,提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将国民储蓄和中国企业流动资金抽到央行“堰塞湖”中,束之高阁,并支付巨额利息。但是,央票、准备金根本束缚不了热钱,热钱可随意脱离商业银行系统,以VC、PE、高利贷等各种形式占有国内流动性越来越大的份额,央行越是收紧银根,热钱获得的民间借贷利率越高,如果中国企业还不起,就以极低的价格置换股权。

现在,必须要扭转国民财富向国外输送、制造业积累向金融输送的恶性循环。如果这一趋势不能被有力扭转,将在18个月内遭遇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而各种经济、金融坏消息将会在3~6个月内接踵而至。

不敢面对现实,就必然会遭遇更严峻的未来。

(作者系本报主笔,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联系邮箱ztb6006@sina.com)



//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3-05-02/1574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