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李桂花 高博
摘要:
党群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其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群理论关系的基础,特别是他的一些比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党群关系的丰富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体现和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弄清其来龙去脉、挖掘其逻辑关系、领会其思想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之中,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党群关系是指政党与群众间关系的总和。一般而言,党群关系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指党员与群众的关系,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与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普通群众的关系;三是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与一般群众的关系,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与一般群众、与普通党员的关系,简称干群关系。本文的论述,这三个层面的党群关系基本含义都包括,不再做细分。下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关于党群关系的几个代表性、经典性比喻,并重点考察、分析、阐释这些比喻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和思想内涵。这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理解、正确把握并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对于党群关系的定位
(一)依存关系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依存关系是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根本。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写道:“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直接地把长征比喻为播种机,间接地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比喻为种子,就是想通过长征的过程把党孕育到群众这片土地之中,从而得到壮大和发展。同样,在1945年10月17日,面对当时非常严峻的国内革命形势和急需把大量党员干部从延安派到各地开展工作的局面,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一次,毛泽东直接地把共产党人比喻为种子,把人民比喻为土地,把共产党人与人民的关系或曰党群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种子与土地的关系”,从而生动地说明了党对人民的依存关系,共产党人只有在人民群众中才能生机盎然、蓬勃发展。因此,我们的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与群众搞好关系,都要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人民才是党执政的最深根基,人心才是党面对的最大政治。毛泽东的这个比喻虽然是在建国以前提出的,但由于这个比喻中的话语活泼自然、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因此在建国以后又被谱写成了优美的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一直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即使是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也对此耳熟能详。为了重申党对人民如同种子对土地的这种依存关系,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也特意援引了这个比喻并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可见,党对人民群众的依存关系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脑海里,并贯彻落实到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
(二)学习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间的学习关系是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关键。1941年3月17日,毛泽东在写作《农村调查》的序一文时就提到:这些“农民、秀才……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因此,“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这段话充分表明:毛泽东是非常重视调查研究的,并对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进行调查研究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做了强调,那就是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和请教。次年5月,随着对党群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道:“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在这一讲话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党群关系概括为学生与先生的学习关系,并认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道:“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这表明在他看来,学生与先生的关系不是单向的、线性的学习关系,而是双向的、非线性的学习关系。为了强调当下党员干部要继续保持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的态度,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也强调:“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要“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年后的201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重申:“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习近平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对毛泽东关于党群间学习关系的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三)服务关系
中国共产党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核心。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5月2日的《引言》,一次是5月23日的《结论》。他在《结论》中指出:“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在这里,从语境的角度看,尽管是以假设句的方式做的比喻,而且主要针对的是“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但实际上隐含的却是,即使是“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也是“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也要把群众看作主人、把自己看作是仆人即“下等人”,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主仆关系是千万不能颠倒的。这可以视作是把“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来形容党对群众是服务关系的最早记载。也是毛泽东在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文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应该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党群之间的这一“公仆与主人”的服务关系。党的领导干部是公仆、人民是主人、领导干部是为群众服务的而不是相反,这是无产阶政党进行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立党、治国、富民的根本。2010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对各级领导干部学员说道:“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对党群关系是“学生与先生”、“公仆与主人”关系的又一次肯定与强调,也就是:党要时刻把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当公仆、当学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福为民所享。
二、毛泽东党群关系的思想内涵
(一)始终要依靠群众
毛泽东将党群关系定位于种子与土地间的依存关系,不仅表达形象具体,而且其思想内涵也比较深刻。第一,共产党离不开群众,只能扎根群众。党作为种子是不能离开作为土地的群众的,群众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何况中国共产党这颗种子刚开始时还是那么的弱小,正是人民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地才使它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进行革命的党发展成为执政的党。党若脱离了群众,就好像种子离开了土地,就失去了养分的来源,也就不可能有所作为,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第二,共产党必须为群众谋利,真正造福群众。党这颗种子是汲取了群众这块土地的滋养才茁壮成长的,同时,它还要反过来滋润土地和保护土地,使土地越来越肥沃、越来越充满生机,因此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为群众服务。第三,共产党与群众必须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群众作为土地要想生长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也要有品质优良的种子孕育其中,否则它也会荒芜以至贫瘠。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扎根于人民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质种子。因此,一方面,共产党人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只有与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才能实现自身的自由解放和当家作主。可见,二者的珠联璧合,既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也重塑了人民群众,并最终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的事情,要靠共产党办,靠人民办。……只要我们同全体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了,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
(二)虚心向群众学习
毛泽东将党群关系定位于学生与先生间的学习关系,不仅充满辩证智慧,而且其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第一,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必须虚心学习群众,诚恳地向群众“求教”、“问策”。群众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着无尽的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是最宝贵和最实际的,也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所要学习和掌握的。正如习近平所说:“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所以,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第二,要当好群众的先生,必须首先当好群众的学生。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不耻下问”,不断地汲取群众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代表群众、引导群众和教育群众,才有可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先生。但是,即使已经当上了群众的先生,也还要学习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去了解群众、关心群众。更何况没有一个先生不是先当过学生的。因此,千万不能以先生自居,还要多为群众考虑,多从群众实际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第三,学生与先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是“教”与“学”相生相长的动态过程。要不断地实现“学生之先生”与“先生之学生”以及“互为先生”与“互为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这样才能把“接受群众教育”与“教育群众”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和新实践。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将党群关系定位于公仆与主人间的服务关系,现已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所明文规定的,充分说明这个定位是十分恰当的。第一,党是公仆,他所具有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所以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衷,就是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使群众脱离苦海,过上成为社会主人的生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一直在书写着这一主题、描绘着这一蓝图,尽管有曲折、有困境、有磨难,但可以说始终不改初心、勇往直前。第二,党要当好公仆,就要履行作为公仆的职责,就要按党章党规来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群众要做好主人,就要承担作为主人的责任,就要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第三,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不容颠倒的。若颠倒了,人民群众就会辞退或不要这个“仆人”,就会重新做出选择,而中国共产党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就不会有立锥之地。对此,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谋民利、解民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爱戴,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克服诸多困难去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就。
三、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要在具体实践中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是从群众中来的,因而只有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党要赢得群众,首先必须使群众了解自己,使群众知晓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因而党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了群众,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毛泽东之所以能喊出“人民万岁”的口号,就是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是人民的领袖,他不但来自群众,在群众中成长,还一生坚持为群众争权利、为人民谋福利。这是告诫党必须植根群众、心系群众,才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俗语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共产党能有今天的作为、成就和地位,是因为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所以千万不能忘了群众,要真心实意热爱群众,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恩之情。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党群之间的“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一方面,党要使党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党所领导的革命的种子,将党所代表的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党只有紧紧依靠群众,置身于群众中间,才能使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个比喻是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形象概括和基本雏形。
(二)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
中国共产党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在具体实践中将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党群间的学习关系是毛泽东通过自己进行的农村调查直接获取的,是他亲身实践的结果,然后又进一步把它提炼、概括、升华为理解党群关系的一个经典说法,并得到以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传承及丰富、发展,并已深入人心。这是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对党群关系所做的正确而辩证的诠释。这个比喻隐含了学生与先生关系的双向性、动态性及复杂交互性,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此长彼亦长、彼长此亦长的彼此相长或彼此共长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当然,党群之间的“学生与先生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要极力避免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出现,即无原则地、无立场地以群众之是非为是非和不加思考地、想当然地以个别领导干部之是非为是非,而是要实事求是。古语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所以,我们要保持教无常师的谦逊态度,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虚心向群众请教。因为,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后者(态度问题)比前者(方法问题)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
(三)时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必然要在具体实践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具体工作重心会发生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却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也是动摇不得的。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只有切实履行党的宗旨,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与人民同呼吸和共命运,才能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正如习近平所告诫的那样:“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现阶段,我们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没有一种现成模式和路径能帮助今天的中国趟过改革的深水区,想要突破“科学发展”和“矛盾凸显”的瓶颈,最终还是要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面对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目标、遵循“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结语
可以看出,毛泽东运用了三个形象比喻准确地定位了党群间的关系,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诠释了党群关系的丰富内涵和逻辑关系。依靠关系是根本,学习关系是关键,服务关系是核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所处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党群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群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当今党群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刻不容缓的新形势下,梳理和阐释毛泽东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不仅可以为我们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提供思想资源,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党群关系的全面理解、增强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进而不断提高其实效性,同时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作者简介:李桂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 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