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太 行 赞 歌

作者:徐宜发 王留彦 来源:江南app网址

太 行 赞 歌

——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海涛

徐宜发 王留彦

引 子

太行天下脊。

八百里太行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之间,像一巨龙雄踞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

太行山高耸险峻,气势磅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英雄豪杰为她留下许多壮丽诗篇。巍巍太行,也一片充满红色传奇的土地,不仅在抗战时期用烽火和号角,锻造了中国革命的传奇,也在新时代用汗水和热血,谱写着感人至深的时代赞歌。

太行山下的新乡,就是一片英模辈出的土地。先后出现了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范清荣、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范海涛等一批批全国先进典型,形成了新乡“群星荟萃”的独特现象。

而本文要讲述的主人翁,就是新乡又诞生的一颗“太行之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海涛。

勇接帅印

时光倒转至2002年的春天。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英姿勃发的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范海涛,听从党组织的召唤,依依不舍地脱下那身浸满17年辛勤汗水与无比忠诚的警服,从全国劳动模范、自己的老父亲范清荣手中接过孟电集团的帅印,踏上了孟电集团二次创业的崭新征程。

这年范海涛刚好40岁。40岁正是人生中年富力强、再扬风帆的大好时光。

孟电集团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它的的前身是辉县孟庄电厂。作为豫北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辉县孟庄,曾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2000多家乡办企业、村办企业、联办企业和户办企业。为了解决当地电力严重不足的困窘,1988年,在孟庄镇党委的号召下,作为乡镇企业带头人的范海涛父亲范清荣,经过两年的奋战,先后建起了两台6千千瓦的热电机发电厂。孟庄电厂不仅结束了电力严重短缺的历史,而且迅速成为镇政府财政收入的第一大支柱。

在范清荣带领下,孟庄电厂一天天壮大,到2000年,孟庄电厂装机总容量进一步扩大到6万千瓦,并建起了3年产160多万吨的水泥厂,孟电集团已成为辉县第一纳税大户。

人生都有衰老的一天。随着孟电集团一天天壮大,年近70岁的范清荣渐渐萌生退意。于是,众望所归的范海涛只好辞去警察公职,毅然接受了孟电集团的帅印。

但是,意气风发的范海涛在接管孟电集团后不久,却赶上了辉县进行大规模产业结构的关口!

20世纪90年代,辉县是河南省产值过亿的10个县之一,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冶炼、小建材遍地开花,达到了1000多家,水泥产量占据全省的半壁河山。但是,曾经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却被终日笼罩在昏昏沉沉的雾霾之中。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使辉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02年,辉县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开始向高能耗、重污染宣战。

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意味着几乎百分之百的工业生产企业将被卷入“管、停、并、转”的激流,意味着红火一时的孟电集团将面临关门倒闭的困境。漫天的雾霾、弥漫的忧虑、巨额的资金、全新的技术、员工的岗位以及已有资产的毁弃叠加在了一起,像绵延千里的太行山一样,重重压在了范海涛的身上。

艰难转型

一贯以党和国家政策为企业行为准则,以产业报国、造福人民为己任的孟电集团,没有辜负党和政府、广大民众的期盼,率先站了出来,决定自筹资金,加快建设低能耗、轻污染、高质量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的步伐,“自毁家业”,爆破拆除全部的三条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质量的立窑水泥生产线,力争转得快、转得好。

决定刚一作出,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业内有人说,立窑水泥虽然技术落后、质量一般、污染重、能耗高,但毕竟投资了4000万元,而且生产管理轻车熟路,市场销售“日进斗金”。有人说,辉县不缺煤,管他能耗不能耗;大家有活干、有钱花,看不见日头算个啥。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三条生产线拆掉就是4000万,停产又是6000万,新建还要一个亿,三项一加就是2个亿,希望能拖一天是一天,还是等等看吧。有人甚至给范海涛贴上了“败家子”的标签。

面对各种议论和流言蜚语,范海涛首先取得他的老父亲——孟电集团的创业元勋范清荣的支持。范清荣,这位老党员、老模范高风亮节,语重心长地说:“咱们过去听党的话,带头创办乡办企业,孟电集团才有了今天,说明听党的话、跟党走没有错。今天,党和政府要求我们转型升级,这不是又给我们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了吗?听党的话不是“出风头、抢镜头”,只有吃了苦头才能尝到甜头,这次咱还是要站在前头,走在前面!”取得父亲支持的范海涛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2002年6月18日 ,是个非常值得载入辉县市经济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采用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第三代干法预分解旋窑工艺建成的生产线在孟电集团正式投产了,日产1000吨提高型干法水泥,这是辉县市的第一条,并创造了全国同规模建设中罕见的投资最少、工期最短、工艺最先进的三个之最,被誉为神奇的孟电速度,填补了辉县市干法水泥生产的空白。

随后,轰隆隆的几声炮响,曾为孟电集团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原三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光荣地结束了历史的使命,遗留在孟电人的记忆里。

这炮声,犹如报告春天到来的春雷,久久地回响在辉县市的上空,昔日沉沉的雾霾裂开了缝隙,一道明媚的阳光洒向了辉县的大地。

成功打赢转型仗的范海涛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里,他乘势而上、一鼓作气率领孟电集团在火力发电、水泥生产、污水处理、建材生产、房地产开发、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战线上相继擂响了大举进攻的战鼓!

仅从孟电集团的数据纳税来看:2002年纳税0.22亿元;2005年纳税0.56亿元,是辉县市第一家税收突破5000万元的企业;2006年纳税0.83亿元;2007年纳税1.17亿元;2008年纳税1.4亿元……范海涛主政孟电集团之后,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

破釜沉舟

2007年春节,正在家吃饭的范海涛被中央电视台播报的一条消息搞得寝食不安。这条新闻的内容: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办公室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春节小长假好不容易结束了,范海涛迫不及待地联系市政府有关部门查看文件,但是文件还没有到。有关领导劝他不要着急,他说:“时间宝贵,等不及呀。”央求领导抓紧同省发改委联系。范海涛需要原原本本地尽快看到国务院的通知,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这是他正确引领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2007年3月10日 出版的《国务院公报》,全文刊登了国务院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办公室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

文件很快来到了,范海涛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捧起文件一连读了两遍。节能减排、上大压小、限期关停,在别人眼中看似口号的简单三句话,顿时在他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搅得他一下子站了起来,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孟电集团向何处去?

通知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告诉他,发电企业是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省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负总责,对拒不关停的小火电机组,责令其立即关停并予以拆除,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作为企业掌舵人的范海涛清楚地懂得,8台发电机组一旦拆除,企业艰苦奋斗20年的基业将不复存在,10亿多元的财产转眼间将变为废铁;1000多名员工将失去工作的岗位,几百个家庭将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干法水泥生产将要花费巨资购买电力,昔日低成本的优势一去不回;水泥减产将连带着编织公司半停产甚至停产……

一连串的巨大问题,卡得他的心头一阵阵发紧,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为了稳定军心,范海涛把万般的焦虑深深地隐藏在心里,但他同时隐隐约约地感到,国务院的决定从来都是从全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来都是配套的,自己这次是不是太着急了,没有全面准确地领会有关精神呢?

夜深了,范海涛静下心来,在办公室里再次捧起了国务院的通知。通知同时指出,鼓励企业关停小机组,建设大机组,实施“上大压小”。新建电源项目替代关停机组容量较多并妥善安置关停电厂职工的电源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范海涛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因为他从国务院的通知中看到了地平线上的曙光。

不知不觉之中,清晨的阳光已经悄悄地爬上了窗台。又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

范海涛要炸掉电厂的消息首先在孟电集团“炸了锅”。如果说第一次炸掉水泥厂是“英明”,但这次炸掉电厂员工却认为范海涛是“冒进”,是一百个不同意,连范海涛的父亲范清荣也想不开:要新建两台30万千瓦的大机组,直接资金就达26.7亿元,拆除8台小机组直接损失10多亿元,停产期间直接损失3亿多元,安置员工5000万元,培训员工800万元。最可怕的是,万一新建大机组项目批不下来,15亿元将付之东流,企业就千真万确地倒下去了。那么,你范海涛就是孟电集团千古不赦的“罪人”,万夫所指的“败家子”。

范海涛也明白这些道理。在家,他是温和的父亲;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厂里,他是一个关心员工疾苦的好领导。但是,范海涛更是一个做事有魄力、有远见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要做力挽狂澜、破釜沉舟的领航人!

经过大量的分析、沟通,范海涛的父母,一对通情达理的老党员坚定地站在范海涛一边,孟电集团的一些“元老”也渐渐转变了观念,全体员工得到安置承诺后也同意了。不久,孟电集团的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分别作出决议:主动请缨,坚决以实际行动拥护国务院“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决定,二次创业,再创辉煌!

2007年10月26日 ,是范海涛和孟电集团4000名员工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将实施集中爆破,一举拆除全部的8台机组。许多员工不约而同地提前来到机组前,默默无声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相互拍照留念。

10月26日 上午10点整,在国家发改委、河南省政府领导现场监督下,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摄像机的见证下,随着一声令下,孟电电厂一个个高大的冷却塔按照预定的方向轰然倒地。

作为全国第一家爆破拆除小火电机组的民营企业,孟庄集团在同行中带了个好头,展现出一个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胆略和胸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7年11月22日 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孟庄电厂2X30万千瓦机组扩能改造。。 2011年3月5日 ,孟电集团两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并网发电,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为了家乡的蓝天碧水,范海涛再次挺立于潮头,庄严兑现了“造福当代、无愧子孙”的诺言,展现了一个企业家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在范海涛执掌孟电集团的12年里,总计投资42亿元,使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成为热电、水泥、房地产、污水处理、建材等多领域经营的现代企业集团。这些项目不仅上得快,而且上一个成一个,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神奇“孟电速度”和“孟电效益”。固定资产从2002年改制时的2.5亿元一路跃升到50亿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三项硬邦邦的指标,均为新乡市的第一方阵。孟电集团在党建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骄人成绩,2011年,孟电集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之外,孟电集团还无偿捐出了2亿多元用于社会公益,使失学的青少年坐进了明亮的课堂,年迈的老人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敬老院,急需救助的地震灾区群众得到了人间的温暖,几近倒闭的多家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爱无疆

2008年2月,范海涛又有了新的使命:全票当选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

范海涛,这个生在南李庄、长在南李庄,地地道道的南李庄汉子,对南李庄的父老乡亲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

范海涛的父亲范清荣,从1957年开始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8年,把一个经济落后的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上世纪90年代初,范海涛的母亲顾族荣,也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用3年时间,还清了村里50万元债务,还办起了企业,后来因病才退下来。

父辈的经历,父辈的教诲,培育了范海涛朴素的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也让他更加坚定一定要做好这个村支书的决心:“既然群众信任我,选择了我,那我就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大家。”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范海涛上任初期,也曾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可是,等他深入了解了村里的实际情况,一下子感到肩上的担子太重太重了!

那时全村有351户,1200多人,耕地只有320亩,人均不到三分地,辛辛苦苦种上一年粮食蔬菜也难挣几个钱,大部分村民的的生活并不富裕。村里的房子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小瓦房,没有统一规划,村民散乱居住,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村内道路横七竖八,很多是“断头路”、“布袋路”,唯一的一条出村道路,也是坑洼不平、污水横流。吃水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南李庄村民。

薄弱的经济基础,艰苦的生活条件,一度让这个曾经先进的小村庄成为附近有名的落后村。

面对这种情况,范海涛痛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南李庄村落后的面貌!

2008年,范海涛先后投资80多万元,找来专家进行勘测,打出了一口 620米 的深井,把清凌凌的自来水直接架通到300多户村民家中。2009年,范海涛连连出招。先是投资13万元为村里修路,同时,将村里的“布袋路”、“断头路”全部打通,整个村庄的交通变得四通八达,群众出行难问题也随之而解。

看到村民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为了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范海涛出资6万余元,在村里建成了健身活动场地。到了年底,范海涛又出资8万余元,支持村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

在范海涛的努力下,村民的日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觉得这还不足以彻底改变南李庄的贫困面貌,因为他的心里还装着更大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村民的住房问题。

当时,村里六七成的房子还是土墙瓦房,很多都盖着塑料布,破破烂烂,年久失修,部分住房甚至漏雨、坍塌,成了让人揪心的危房。对此范海涛忧心忡忡:村民们房屋破烂不堪、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还是危房——“安居乐业”,不安居何以乐业?!

对此村民们也非常无奈。南李庄多数村民长期以种植蔬菜为生,即便全家人常年一身泥水、一身汗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也就三四千元。除去工钱、种子和水肥成本,基本上刚能维持生活,村民们普遍不富裕。而农村盖房都将就面子,盖得不好不如不盖,而盖得稍微好点造价得10万元靠上,不吃不喝也得挣上六七年!谁都想住上好房子,可是仔细掂量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多数村民都选择了放弃。

当时范海涛家的复式别墅在村西头,以前曾是他的骄傲,但当上村支书后,再看看自己住的复式别墅,他感觉十分扎眼:“看到乡亲们住‘趴趴房’,我自家就是住得再好,我也不踏实,心里不安!”

2010年初,经过深入调查和审慎思考之后,范海涛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为全村村民免费盖别墅。

这个想法儿一提出,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让许多人始料不及,难以置信。

范海涛再三强调,不让村民拿一分钱,建设新社区的全部费用都由他经营的孟电集团来承担。

但是,很多村民不知道,那个时间正是范海涛电厂筹资最困难的时候。

当时,正是孟电集团上2×3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关键时期。这个项目总投资26亿元,企业资金缺口非常大。

面对巨大的压力,范海涛并没有退缩,他下定决心,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好!他一边做老百姓的工作,一边取得几家银行领导的支持,把资金问题先找到着落。

2010年的一天晚上,范海涛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要把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全家人。这个晚上,范海涛一家由两代三任村支书参加的“家庭议会”在他们家举行。父亲、母亲这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以及范海涛的哥哥、弟弟、嫂子、弟妹,加上儿孙辈们,大大小小全都如数出席。

父亲范清荣、母亲顾族荣端坐在上座,范海涛坐“报告席”。

  范海涛看看老父亲、再看看老母亲,目光从所有家族成员的脸上扫过,又缓缓地回到父母这里,他说:“爸,妈,我决定了,新社区的事儿就启动吧。”

  老父亲看看老母亲,老母亲看看老父亲,两个人的目光又都回到范海涛身上。老父亲说:“确实该干了,这也是我和你妈的一个长期的心愿,让街坊邻居和咱一样住上像样的房子。乡亲们住不好,光咱自己住着好房子,心里总是不安啊!就是不知道,这节骨眼上,资金……”

“资金确实紧张,但新社区的事儿不能再等了,我们作作难,想想办法吧。”范海涛接过父亲的话头说:“早一天让大家住上好房子,比啥都强!”

最后,“家庭议会”作出决定:拿出1.6亿元为南李庄全体村民建新型社区,让全村351户居民都住上和自己家一样的“叠加别墅”!而且要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入住。母亲顾族荣还特别交代范海涛:乡亲们有在自己家里过年的习俗,你一定要赶在春节前让大伙儿搬回新居,在新社区里欢欢乐乐过年!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范家最小的孩子从远处摇摇晃晃地向范海涛跑过来,一边跑,一边用童稚的声音发问:“爷爷,爷爷,为什么用咱家的钱给别人盖新房?”

范海涛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也是后来很多人的疑问,他被问到过无数次。

“我到底图个啥?”范海涛也一遍遍问自己。他的回答似乎有点儿答非所问:“我是个民营企业家,但我首先是个人,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同时还是个有良心的基层共产党员!”

家庭会议通过后,在范海涛的积极部署下,南李庄新社区建设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

3月18日 ,南李庄村隆重举行了新社区建设奠基仪式。

经过七个月的努力, 11月2日 ,58栋楼房全部建成。整个社区均是一栋栋的小楼,一栋小楼住4户人家,每户都是两层一体270—290平米的复式设计,还配有60平方米的地下室,统一装修,屋顶挂着吊灯,地面铺着瓷砖,天然气、暖气双气入户……

社区休闲广场、公共绿地、垃圾处理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齐全。给排水、强弱电、暖气、天然气、有线、宽带入网等一应现代化设施俱全。卫生室、活动中心,幼儿园等一体化服务齐全。社区周边已基本形成了商超、娱乐、购物、休闲等便利的生活环境。社区新村仅占地95亩,比旧村节约土地65亩,统筹规划为住宅区、办公区和商贸区三个功能分区。

这个昔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花园别墅”,过上了让城市人羡慕的生活。南李庄村已成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乔迁新居是一桩喜事,村民郑玉林特意选在社区落成迎娶儿媳妇,喜上加喜。儿子成亲那天他请人撰写一幅对联贴在家门口,上联是:进社区住别墅兴高采烈;下联是:感范公报梓里共享成果。郑玉林坚持把范海涛拉到家里来喝喜酒。范海涛来了指着那副对联说:“玉林啊,不要感谢我,不要感谢我们范家。咱是共产党员,咱所做的一切,就图为党增光添彩。那要感谢,就感谢党,大家都说‘共产党好’,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面对焕然一新的生活,村民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全村男女老少有的要给范海涛立碑,有的要给他唱戏,但这一切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范海涛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就应该感谢国家感谢党。回报社会,造福乡邻,建设家乡是每个企业家应尽的责任。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咱南李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范海涛,他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常常告诫自己:“爱党,就要为党做点事;爱乡亲,要富一方百姓;爱社会,要奉献一片爱心”。

范海涛,这颗闪耀在南太行的又一颗明星,用忠诚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永恒的太行之歌!



//www.pegstown.com/wzzx/sdjl/rmgp/2015-01-29/30009.html
Baidu
map